首页 -> 2003年第10期
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陈映举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我国历史故事、名人成长的经历以及当前报纸杂志上正在讨论的热门话题特别感兴趣。鉴于此,我将班会课变为革命历史故事讲述的会场,热门话题讨论的中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了爱国主义精神。
介绍爱国事迹
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广为流传。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孙中山的"振兴中华";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还有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些都是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纵观古今,举凡成大事业的伟人,莫不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动力。他们面对艰难险阻,无怨无悔地奋斗,甚至牺牲生命,为的就是祖国的富强。
一些赤心爱国的科学家被传颂最多的,除了他们卓越的科学成就外,就是他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建国初期,钱学森等一批海外学人,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投入到一穷二白的祖国母亲的怀抱,凭着满腔赤诚,呕心沥血地发展国防科技事业,研制出"两弹一星",为祖国赢得了尊严。当我动情地讲着他们的事迹时,学生们被深深地感动了。
当我在《读者》上看到《段子、房东、不被消化掉的人》这篇文章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它读给学生听。这篇文章讲的正是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等科学家爱国、报国的事迹。其中有些话,被我当做经典反复给学生诵读。"邓稼先一直在抢时间,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时间,忘了其它一切的时间,惟要中国脱离挨打受欺的时间。""中华民族所以成为中华民族,东方文化所以成为人类的一大板块……就是不被任何力量消化,只愿意自身去消化其他,从而强大起来,屹立顶天。"这些话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使他们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中,心灵深处的爱国热情被激活了。
组织专题讨论
这两年,中国和日本之间发生了多次摩擦,如日本政府篡改侵略史、日本三菱汽车拒赔中国消费者、日航怠慢中国乘客……学生从传媒上知道了这些消息,议论纷纷,十分气愤。为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我便找来了《日本忧患》、《日本人究竟怎么看中国》及《我们为什么被屠杀》三篇文章,在课堂上讲给他们听。这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日本人之所以瞧不起中国人的原因。日本人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包括对环境的忧患、对资源的忧患等,而中国人大多只顾眼前;日本民族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欺软怕硬的民族,对于曾经扔下过两颗原子弹,给他们造成毁灭性打击的美国,他们俯首贴耳、惟命是从;而对于中国则更多的是蔑视(尽管中国的抗战最后胜利了,但日本人从来不承认他们是被中国人打败的)。学生在讨论时,对日本人的狂妄自大感到愤慨,对日本人蔑视中国感到痛恨,对中国人自身的弱点感到痛心。通过讨论,学生们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不被欺负""日本人尽管可恨,但他们的忧患意识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如果我们中国的每一个人都有了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中国还怕什么日本""我们必须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
召开故事会
学生爱听故事,我便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我曾给他们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看到报上登载了一群中国打工仔被洋老板罚跪,其中一个小伙子不跪的消息后,立即满腔激愤地向学生宣读,并组织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向学生讲述了近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屈辱历史,褒奖了那个傲骨铮铮的小伙子,并与学生同堂即兴写作。他的《站直啰,中国人》一气呵成,赢得了满堂掌声。学生在这种爱国情绪的鼓舞下,奋笔疾书,交出了一份份情真意切、洋溢着爱国情感的答卷。这个故事中的语文教师的爱国形象在学生心中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
议新闻谈体会
我要求学生每周至少选一则新闻在班会课上发布,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出来后,学生对此在班级的"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报道,其中很多男生谈到了他们的偶像姚明。针对这一点,我及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姚明和王治郅同为中国送往NBA的球员,为什么姚明就能感动那么多的中国人,而王治郅却没有呢?"学生听了我的问题后,陷入了沉思。他们说,那是因为姚明出国以后,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他将自己的很多收入捐给了贫穷的祖国,而且一旦祖国有需要,他便会放弃自己的比赛回国,尽管这样做会影响他的很多收入。他感动中国人的正是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我接着说,其实爱国主义情感不只能感动中国人,而且会让所有有正义感的人士感动,有时甚至能感动你的敌人。如南宋的文天祥,他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感,令他的对手也不得不佩服。所以,爱国主义情感是一个人所有美好情感中最重要的一种。
上述几种形式,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形式也能达到此效果,希望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联系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学 1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