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7期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作者:佚名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课程中心体制)正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中国课程的制定者希望中国教师接受并采纳澳大利亚所采用的社会中心(儿童中心)课程体系。中国的教育管理者和课程制定者意识到,欲让中国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接受这一变化并采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还要做许多工作。
  我们生活在在商业化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很难避开商品经营这个词。几乎每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经营计划,这个经营计划包括经营宣言。比如说一个电脑商,他的市场经营宣言可能是这样的:“我们将在本地区提供最好的售后服务。”
  如果我们请一位澳大利亚教师也写一句这样的“经营宣言”,把他的教育教学目标概括地表达出来,我想可能是这样的:
  我们采用的课程是为了这样一个目标制订出来的:让学生获得全面的教育,这种教育为满足每个学生的未来的社会角色需要服务。
  如果我们同样请一位中国教师写一份这样的宣言,我想这份“宣言”可能是这样的:
  我们采用的课程是这样的:有严格的学术体系,我们的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就业需要服务。
  我曾参观过一些中国的学校,这些学校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澳大利亚20世纪60年代以前,这种模式曾被普遍采用。中国的教学以学科为中心,教师特别看重记忆、结构、程序和学生的最后的学习结果,尤其在数学和科学学科上,特别看重学习成绩。
  应该承认,中国的同行们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绩。然而,我还要说,中国学生在思想的产生与表达、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要努力提高。
  一般说来,中国学生缺乏生活能力。在这方面,澳大利亚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了许多生活技能。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看重社会学习,中国教育体系更加看重传统与基础。
  从社会学的角度说,学校的教育目标应该是:让学生为变化的社会和文化做好准备。学校课程所反映的是学校所存在其中的社会。学校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为将来参加到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经济的活动中去而做好准备,让他们自己去判定、辨别、解决变化着的社会中的冲突。要实现这个任务学生要研究社会,而研究作为一种活动,要求自由的思考。
  学习的发生需要一个过程,首先,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兴趣和对学习的注意。学习者通过视觉的或语言的渠道获得信息,然后加工这些信息,最后,在某种刺激下变成学习行动。
  儿童生活在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中,这一点显而易见。为了适应变化的社会,澳大利亚编制了相应的课程。这是教育潮流。对于现在入学的孩子来说,将来从事什么职业现在并没有确定。学生在一生当中,职业和道路将会有多次变化。所以,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而不是训练他们适应职业。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社会是如何运作的,知道个人如何通过参与社会生活给社会以贡献。重大的历史、政治、经济事件的互动是知识发展的基础,这种互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
  在许多方面,澳大利亚的教师扮演着社会与学生之间的协调者的角色,教师是联系社会与学生的一根链条。
  澳大利亚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要学会管理生活,要从整体上为生活做好准备,而不是学一套应付未来职业的技能。澳大利亚教育重视教给学生一套生存技能,并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用它解决问题。
  (未完待续)
  (寒 笙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