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5期

人本管理与个性培养

作者:陈文辉




  创新教育是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人的创造力根植于个性发展的土壤里,个性发展的土壤肥沃,创新精神才得以发展。个性培养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最佳体现。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实行人本管理,促进学生个性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一、人本管理与个性培养的价值认识
  
  1.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对象是健全的、完整的人,人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教育必须把人作为一个有思维有情感的统一体加以研究,强调培养"充分发挥作用的人",重视人的价值、情感和潜能。罗杰斯的一系列主张,诸如学生是教育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等,就是这种理念的体现。班级人本管理是指班级管理者首先要确立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继而围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学生健全个性而展开的一切管理活动。
  2.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意识倾向性和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中"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是指人的情感、意志、性格、爱好、气质等心理品质。要承认人的个性差异,明确人的智能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在教育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消除差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个性培养的目标也就是帮助每个学生在各种素质综合、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形成有别于他人的"那一个"的独特性,显现出自身优势,其中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形成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需要、动机和兴趣,对人、对已、对环境的正确态度和以能力为中心的心理特征。
  3.人本管理与传统管理的理念和意义有诸多不同,表现为:一方面,教育是智力活动,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这其间人是能动者,教育是否以人为本直接关系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学生面临的时代将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这个时代将人力看作一种最重要的资源,所以,人本管理就是要让学生在"以人为本"的活动中成长,充分弘扬其个性,使其全面地发展。牢固树立人本管理的理念,尊重学生个体,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是个性培养的必要条件。只有以人为本,个性才能健全发展。反过来,个性品质、个性能力发展了,又会促进人本管理的顺利进行。这就是两者的结合点,也是两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二、人本管理与个性培养的实践探究
  
  (一)营造人本管理气氛,明确个性培养目标
  人本管理的主题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为此,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
  1.形成共识,营造良好的人本管理气氛。(1)切实改变教育理念。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决策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班级是由个性化的学生组成的集体,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有赖于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共性和个性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同时,只有个性的培养,才能有创造力的发展。为此,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为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创造条件。(2)提倡以人为本的民主精神。班主任要认识到自己在学生个性培养中的角色和地位。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增进师生感情。其次,要树立服务意识,当好学生个性培养的配角和参谋,把人本化落到实处。(3)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班主任要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主体教育,让学生认识学习的基点在于自身的主动精神,要变被动为主动;认识学生个性的特点,让学生真正做学习和管理的主人,在管理人本化中自觉地锻造自己良好的个性。(4)争取社会和家庭的配合。个性培养是多维的,班主任可通过开家长会、家访、发信函等形式,使社会和家庭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的特征,明确人本管理与个性培养的关系,从而理解、支持并参与到人本化管理与个性培养的教育活动中来。
  2.启发引导,明确个性培养目标。有了人本管理的条件和氛围,还要做好学生个性培养的启发工作。学生的个性特征正在日益发展和形成,但是,人在这一时期的个性发展往往是不平衡、不稳定的,所以,做好启发引导是不可少的工作。(1)进行调查摸底,搞清学生个性状况,如个性心理、个性特点等。通过学生填表、他人提供信息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表露"现存或正在形成的个性差异。(2)针对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个性心理教育,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个性进行纠偏引导、培养工作。(3)制订个性培养计划,如在培养个性心理方面,可将不同意志、兴趣、爱好的学生在排座位、分小组时加以有意识统筹考虑。这样,使学生人人有个性培养的目标,人人有努力发展个性的动力,形成民主竞争、人本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创设人本管理平台,多维培养学生个性
  “学生个性只有在班集体环境中才能得到比较和体现,也只有在班集体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学生有了个性发展的意向和目标,并不等于有了良好的个性。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还必需创设活动平台,给学生以培养个性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在班级多维的人本化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1.班务管理的人本化。学生要求自治的心理是个性培养的最佳基点之一。(1)实行班干部民主选任制。学期开始,以推荐加自荐的方式,民主选举班干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做班级管理的主人。(2)实行班干部轮任制,从班长到组长、科代表实行有比例的学期轮换任职,并实行"副班主任"值日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不同的岗位上锻炼,都有个性培养的活动平台,并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自主的健全的发展。(3)实行班级学生督查制,由非班干部的同学组成5人左右的督委会,以一月为一任,对现任班干部的工作过程和效绩进行督查和记录。这样,既提高了现任班干部的管理效率,又使更多的人有锻炼管理能力的机会。
  2.班级活动的人本化。班级活动是学生个性培养的主载体,活动开展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因此,班级活动"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应让同学普遍感到,这是我们自己的活动,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把活动搞好。"(1)活动决策的人本化。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和主人,所以,无论是课内活动,还是课外的活动,都应体现人本精神,在促进个性发展的总目标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此,活动前,班主任可以先抛出活动方案,让学生讨论并修正,从而确保活动的有效性。(2)参与活动过程的人本化。具有共性的活动,应让每个学生参与,如某一专题的讨论、献爱心活动、社会调查、郊游等。展示个性专长的活动,也应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如演讲、辩论、征文等活动。组织活动,班主任要放手,只作适当的引导即可。
  3.课业管理的人本化。学生课业的个性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方法等方面。这些差异都要求课业管理的人本化。一方面"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多参与教学,即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人本化是学生课业的自主发展的需要,是共性与个性的协同发展的需要。(1)班主任要全面及时了解学生课业发展的情况,要经常对学生进行个性心理教育,让学生自觉地调控好学习心理,并认识个性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在学习中,要处理好各课业之间的平衡关系。(2)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技能课的关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课业专长,协同各任课老师,建立各类学习小组,给学生提供发展个性专长的活动平台,并指导、调控好活动过程,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和学业专长协调发展。(3)要发挥具有良好个性学生的影响作用,使没有专长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专长生的帮助下,培养自己的良好个性。(4)建立课业个性培养管理档案,使学生的课业专长、学习心理的特点和过程在档案中有较详的记录,以便更好地认识、分析和协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同时使课业人本化管理得到不断的完善。
  
  (三) 引进人本评价机制,强化个性培养动力
  高尔基在《论美学》一书中指出:“美化人、赞美人是非常有益的,它可以提高人的自尊心,有助于发展人对自己的创造力的信心”,“青少年们渴望从同伴对自己的反应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进而完善自我。”学生个性发展的主动性来自于他们自身,引进人本评价机制,是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的驱动力。
  1.评价机制的人本化。学生是个性培养的主体,评价机制也应该是人本化的。(1)评价形式的人本化。从对象看,可以是自评或他评。从时间来看,可以是月评或期评。(2)评价内容的人本化。应让学生参与制订评价的细则和办法。同时,要注意并及时修正评价内容和方法。只要学生有某方面的进步,都要及时加以肯定。(3)评价过程的人本化。要把全员参评和评价小组参评结合起来,坚持评价的公开、公平原则和以正面引导为主的原则。
  2.运用人本化的激励策略。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激励的依据也应是人本化的。(1)目标--理性激励。学生个体发展自始至终是有明确目标的。如《成功之路》一书所说的,只有当人们认为某一任务本身是值得从事的,他们才能真正把它视为已任。在个性培养中,班主任要依据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洞察学生的心理,关注个性发展轨迹,让学生有强大的精神支柱,这就是民主确定的班级奋斗目标和由学生共同建立的良好的班风。(2)评优--光环激励。通过经常性的评优和评级,促进学生的个性培养。树立典型,以个体荣誉或集体荣誉来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促进学生个性和共性的协调发展。(3)互励--情感激励。学生个性发展是不平衡的,如果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应该看做是集体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应该成为集体进步的推进剂;如果一个学生在个性培养中有问题,集体成员要互帮互助,相互激励。相互激励、情感互投是人本化激励策略的具体表现,也是个性培养的重要内动力和根本保证。
  
  三、对人本管理与个性培养存在问题的思考
  
  人本管理与个性培养是创新教育的重要课题,它既涉及管理领域,又关联心理领域,加之,我国教育管理中惯于运用行政管理及外控式管理模式,因此,在现实中运用人本管理的模式,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有待于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1.存在的问题:(1)管理者管理理念落后,认识不到位,以教师为中心的集权思想还相当严重。人们总认为管理者是主动的,而受管理者是被动的,师生平等也是说的多,做的少。一句话,没有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主人"看。(2)大环境还没有形成人本的气候。学校领导、学生家长还没有"还权于学生",把学生交给班主任、交给学校"管"的思想司空见惯。许多人认为班主任搞人本化管理容易出"乱子",人本管理合力不足。(3)在人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关系没有得到理论上的解释,如人本与民主、人本与个性、个性与共性、个性与创新等等。具体操作缺乏计划性、连续性和系统性。(4)由于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相对滞后,人们普遍缺乏探究精神,从事这一领域的系统研究和大胆实践的也不多,所以,人本管理面临缺少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的尴尬局面。
  2.对问题的思考。(1)加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更新观念。深刻认识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2)努力处理好人本管理与个性培养的深层关系。在人本管理中要更加灵活地变换操作程序和方法。如运用分层管理、目标管理等来弥补人本管理的不足,学会综合管理的能力。(3)做好人本管理与个性培养的调控工作。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学会自我调节。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分别采用行为启发、暗示、激励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4)营造人本管理的环境。学校领导要为人本管理创造必要条件,为人本管理出谋划策。要了解、分析、解决人本管理与个性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人本管理。
  实践表明,只有在人本管理中真正把学生当“人”看,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把学生看成独立发展的人,才能使学生个性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健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正林 金洪钦《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南京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2.王毓龙《良好个性培养》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7年版
  3.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大出版社 1999年版
  4.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9年版
  
  (联系地址:浙江省温岭市人民东路职教城 市职技校 31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