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江青与陈伯达的恩怨

作者:王文耀 王保春




  大约是1969年五一节,在天安门广场有一个大型群众活动。晚上看过焰火之后,在城楼上休息当中,陈伯达和毛泽东谈话讲到《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书稿问题时说,里边有几篇文章对当前情况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应该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毛泽东没有表示不同意见,只是说,你先选几篇送我看看。
  晚会散了之后,人们都下了城楼,剩下陈伯达、姚文元和新华社国内部的记者在城楼的西侧厅审改当天的新闻稿。定稿之后已经很晚了,在下城楼时,陈伯达和姚文元并肩走着。陈伯达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将他和毛泽东在城楼上的谈话告诉了姚文元。
  第二天下午,陈伯达正考虑给毛泽东呈送哪几篇文章时,来了位“不速之客”——江青。江青是第一次来陈伯达这个家,她下车后边进陈伯达家的门,嘴里边嚷着:“哎呀!老夫子在哪儿呀!”进来后,她对陈伯达说,她是刚从毛泽东那儿来的,毛泽东同意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我们大家来分头搞吧,文章由你来分配。寒暄了一阵,江青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书稿放下就走了。
  江青走后,陈伯达很丧气,他很不愿意江青插手。陈伯达估计在城楼上告诉姚文元之后,当天晚上姚文元便将这一信息告诉了江青,而江青马上就到毛泽东那去抢了这个差事。
  不管怎么样,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总是件好事,陈伯达也有事可做了。在碰头会上,有人说可以以《毛泽东选集》编辑委员会的名义进行工作。陈伯达反对说:“毛主席自己写的东西,每一篇都经过他本人审改过,不能叫编辑委员会,我们只作了些具体的出版工作,要说只能是一个出版委员会。”会上按文章内容分了几部分,陈伯达一部分,周总理一部分,康生一部分。我们记得总理那部分是有关经济建设和财政方面的文章。
  陈伯达这边的人来自中央政治研究室,康生那边是张春桥、姚文元等人。当时说康生那边人手不够,要从政研室调过几个去。在未调去之前,陈伯达给政研室的同志开了个会。会上在研究如何进行工作时,大家认为,为了全书文章体例的衔接,调到康生那边去的人,应该经常回来说说情况。但又觉得这样不大好,怕会引起康生等人误解。怎么沟通,想不出办法来。在大家作难时,王保春建议,调过去的同志,可中途回研究室过党组织生活,这样可以顺便谈一下情况,不就解决了嘛。陈伯达对这一建议非常赞同,大家也都认为这样好。后来,在陈伯达倒台后,中央专案组审查王保春时,多次逼他交代:“你王保春的点子多得很,陈伯达都很赏识你。”
  不管陈伯达如何努力,但在江青的多方干扰、破坏下,《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编辑出版工作没有完成,最后还是被康生总揽过去了。
  
  
  江青对陈伯达落井下石
  
  在庐山会议即中共九届二中会上,陈伯达已被批判。会议将要结束前,陈伯达去求见毛泽东。毛泽东接见了他,很平和地对陈伯达说:“你看你把个会议搞成这个样子,下一步怎么办?”陈伯达说:“我下农村去。”毛泽东说:“你去找和你一块工作过的同志好好谈一谈……”陈伯达离开毛泽东住地去找江青。江青一见陈伯达便说:“啊!稀客稀客……”江青自己不和陈伯达谈,而是驱车带陈伯达一起去找康生。
  到康生那里时,张春桥、姚文元已经坐在康生的会客厅里等着,这似乎是早已准备好的。
  陈伯达坐下还没说上两句话,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就同时开火,对陈伯达连讽刺带挖苦。陈伯达被羞辱得抬不起头来。一个大文人受到如此待遇,精神上受到极大刺激,几乎当场晕倒。他们让陈伯达准备下次在大会上向大家检讨。陈伯达说:“我现在脑子很乱,无法动笔写。”康生说:“你无法动笔,我代你写。”康生代替陈伯达写的检讨,用词相当刻薄,陈伯达都难以起齿。没有办法,为了过关,只好忍辱在会上照本宣科。
  下山回京之后,陈伯达本想回家当农民,过个平民的晚年。他没有想到被关进监狱度过了18年,期满1年后就去世了。
  
  (责任编辑李树泉)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