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杂志创办始末

作者:俞 邃




  1958年9月,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合办的理论性和报道性刊物《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杂志问世,至今已过去整整半个世纪。这个杂志是国际共运史上罕见的、用数十种文字出版发行的世界性刊物,于1990年停刊,存在了将近32年。1990年6月最后一期杂志“致读者”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中的变化,世界的新条件,东欧国家发生的急剧的、不同涵义的进程,出现的包括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困难,已使本杂志继续出版实际上成为不可能了。”
  《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杂志创刊会议于1958年3月在当年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亦即后来编辑部所在地)举行,由王稼祥、刘宁一、赵毅敏同志组成的中共代表团与会。同年6月,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联部副部长赵毅敏作为中共代表前往布拉格常驻,担任编委。同年9月,我被选调去编辑部,在赵老领导下从事翻译和调研工作,至1962年底奉命撤回,历时4年多。这里,根据史料和我个人的经历,对杂志初创阶段的情况,作一简要记述。
  
  一、杂志是怎么办起来的?
  
  二战后,欧洲9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曾出版过机关报《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该刊于1947年11月创办, 1956年4月随着情报局结束活动而停刊。此后不久,苏联共产党便筹划一个范围更广泛的、由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合办的刊物。
  1956年12月17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致函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提出苏共办杂志的设想。信中说:“《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停刊之后,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之间进行了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刊物的商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曾经表示赞同以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名义出版杂志。但是情况发生了变化。在目前情况下,如果要以苏联研究所的名义出版这种理论刊物来阐述和深入研究国际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独立问题,就会使那种一国党决定其他兄弟党的路线的断言有所借口。”赫鲁晓夫在信中强调当时更加需要有一份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理论刊物,说这是巩固相互间关系的“灵活的形式”,可以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思想团结起重要作用。信中明确提出要以一批国家共产党的名义出版为适宜,表示希望中共与苏共一起参加建议名称为《在和平和社会主义旗帜下》杂志的出版工作。
  为了答复赫鲁晓夫,中联部为中央起草了意见。“意见”首先认为,鉴于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共产主义组织,各国的革命斗争发展极其错综复杂,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对当前共产主义运动问题又有着相当深刻的分歧,特别是《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的经验表明,不可能负担起推动各国革命运动的作用,相反的,在某些重大问题上,还发生了重大的政治错误,因此在目前状况下,创办一个各国共产党共同发刊的政治性理论性刊物,来推动各国运动,并为保卫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纯洁性而斗争,实际上将是做不好的,甚至依然可以重复情报局刊物的错误。“意见”同时提出,鉴于苏共中央坚持要办这个刊物,有若干兄弟党表示同意,而其他兄弟党也可能赞成,或者虽然不同意但又不表示反对,特别在目前情况下更需要中苏两党的团结的时刻,如果苏共中央不同意我党不创办这个刊物的建议,那么我们就只好同意创办。“意见”还对刊物应遵循的原则、办刊方针以及编委会的权限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的想法。
  
  1957年1月和11月,赫鲁晓夫先后同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苏的周恩来同志和出席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代表会议的毛泽东同志面谈了出版国际杂志的问题。周恩来表示,现在联合起来办有困难。有的执政党不一定会参加。社论和主要文章都很难取得一致意见,就是一致了,也可能是不痛不痒的。刊登各种文章结果各种思想都会出现,没有好处。周恩来还指出,我们党中央研究过,认为过去的《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报纸的成绩不大。如果要办,建议由苏联主办,各兄弟党可提供稿件。如需要翻译人员,这个问题好解决。赫鲁晓夫听了这些意见之后,仍坚持最好是各国党的代表参加办,集体负责,并强调说是兄弟党都认为要办一个杂志。时隔几天,周恩来在会谈中再次表示,和苏联共同出版不适宜,建议还是苏联主办,几种文字出版。至于说别的政党可能联系到是不是一个党出版指导其他国家的刊物,“一提出问题就联想过去”,这证明我们兄弟党之间是需要相互信任的,中国有一句话叫“惊弓之鸟”什么都害怕,所以,对兄弟党更要注意。周恩来这番话实际上挑明,各党对苏共的大党主义作风是心有余悸的,要苏共注意。
  1957年11月,赫鲁晓夫又同毛泽东谈各党合办杂志的问题,再次表示希望中苏两党“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一致的立场”。毛泽东问他:是否确实有必要办一个刊物?有许多党提出过这种希望吗?赫鲁晓夫说兄弟党对苏共的“压力很大”。毛泽东指出,这样的刊物用处不大,而且也不容易办好,评论其他国家情况很难,批评也不容易恰当。过去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上的文章都是一般性的,这个刊物并没有起什么作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上述谈话表明,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我们党不赞成办国际刊物。但是,为了照顾同苏共的团结,毛泽东又说,如果确有必要办这个刊物,我们并不是坚决反对;如果需要我们一同办刊物,我们可以派人。
  于是,1958年1月31日,由赫鲁晓夫签署,苏共中央正式致函中共中央。信中称,在莫斯科会议上表示过希望创办杂志的党,在经过必要的协商和准备之后,将着手进行,希望“不要再拖太久”。信中还讲到杂志的名称、性质、纲领、任务和工作方法。其中有的内容一开始便引起我们警惕。例如,尽管赫鲁晓夫在信中称杂志不是指令性的,但又说,这不排除杂志将提供篇幅去阐述那些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则范围内反映个别党立场分歧的观点,这种立场则是这些党根据本国的条件和具体情况所确定的,而“编辑委员会将对杂志上进行的讨论作出总结,并根据各国党的经验确定统一的观点”。这里所说的“作出总结”,显然流露苏共的大党主义,会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
  我们党对参加杂志的工作心存疑虑,是基于对国际共运教训和苏共作风的了解。
  
  二、杂志的创刊及其基本任务
  
  1958年3月7日至8日,创刊会议在布拉格召开。奥地利、阿根廷、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英国、匈牙利、越南、民主德国、印度、意大利、中国、朝鲜、蒙古、波兰、罗马尼亚、苏联、芬兰、法国、捷克斯洛伐克等19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派代表参加。中共代表团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联部部长王稼祥率领。苏共代表团团长是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 中央书记库西宁。中共代表团6日途经莫斯科时,曾与苏共代表团会谈,向苏方表达了这样一些想法:在创办初期,最好不要在杂志上开展争论;关于兄弟党的错误,最好不要在刊物上公开批评,应该采取内部商谈的办法。我方还针对苏方起草的决议草案中规定在编委会下设立书记处(由主编、副主编和秘书长组成),有以书记处代替编委会集权的倾向,并且有让我方担任副主编的意图,提出不设书记处和副主编的主张。 7日代表团抵布拉格后,苏共代表团在会前又与我党代表团交换意见,并告我方,拟由苏共担任主编,中、捷、法、意四党担任副主编,秘书长亦由苏共担任。为开好会议,我方表示:杂志编委会不能规定某一个党有否决权;编委会对各党寄来的任何材料都不能删改,有分歧意见时应该请参加编委会的所有党的中央共同协商解决,而不是提交有不同意见的编委的该党中央独自解决,否则是实际上赋予某一个党以否决权。这样就有使编委会陷于瘫痪的危险。编委会不可集权太大,抛开各党中央,否则编委会也不好工作。至于设立副主编,我方再次婉拒,苏方表示不同意中国党不担任副主编,但既然中共中央有此决定,他们无权反对。结果,设立副主编和书记处的计划被打消。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