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中东路战争再研究(二)

作者:薛衔天




  苏联三路进军:对东北军实施惩罚
  
  1929年9月17日,布留赫尔签署了第14号命令,命令特别远东军必须在秋冬时节进驻国界地带,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为赶在松花江封冻之前结束战斗,苏军首先发动了同江一线进攻。
  (1)同江、富锦之战
  特别远东军司令部决定首先对同江方向——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会合处的中国军队最强固的工事进行打击。作战目的是粉碎中国松花江舰队及其作战基地,解除它们对哈巴罗夫斯克和滨海地区的威胁。指挥员是苏联特别远东集团军参谋长А.Я.拉平。
  进攻同江一线作战的远东舰队投入了4艘浅水重炮舰和几艘炮船,3艘装甲快艇,1艘布雷艇,2艘扫雷艇和足够数量的登陆部队。
  进攻同江之前,苏军首先占领抚远,以及抚远辖地黑瞎子岛,截断中国船只通过哈巴罗夫斯克城附近的黑龙江主河道。
  10月11日,苏联巡逻艇经过松花江河口,中国河岸炮兵进行猛烈射击,战斗正式开始。12日夜色漆黑,远东区舰队和第2沿阿穆尔步兵师受命对华开战。5点50分舰船进入中国水域。6点刚过,第40航空大队和第68水上飞机航空队起飞,对中国同江守军进行轰炸。6点13分旗舰浅水重炮舰“列宁”号首先用重炮轰击中国舰只和江岸炮垒,随即“红色远东”号、“斯维尔德洛夫”号、“孙逸仙”号浅水重炮舰也开始炮击。
  苏军炮舰占绝对优势,又有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持,中国守军的火力很快被压制下去。“江泰”号起火,“江平”号起火沉没。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中国松花江舰队被击溃。2艘炮艇和2艘武装轮船被击沉,轻型巡江舰“江亨”号、受到重创的炮艇“利绥”号以及几艘武装轮船朝上游逃走(据东北军方战报,中方“江平”、“江安”、“江泰”号负伤,敌舰被击沉3艘,击伤4艘,击落敌机2架,双方都有伤亡,显然不实。如战果确实如此,那胜利者就不是苏方,而是东北军——作者注)。同江停泊场1座浮式炮台和1艘拖船和5艘满载军事物资的驳船被苏军俘虏。苏军只有1艘军舰受到重创。
  在轰击中国舰只的同时,苏军炮兵轰击中国军队的阵地。“无产者”号、“布里雅特”号炮艇也参加了轰击。12日上午8时苏军全部登上中国江岸。中国军队开始进行惨烈的江岸保卫战。登陆苏军向同江城前进,受到激烈抵抗,正面进攻受阻。苏军一支分队绕过通向同江要冲部位的中国守军的主力,从东北方向进逼,另外的苏军迅速包围了同江城,并冲入该城南郊。进行简短交火后,便开始了残酷的街道争夺战。同江除临江的一面,三面被苏军包围。随后苏军出动扫雷艇,打开布雷区,出动2艘炮艇和2艘装甲舰通过同江停泊场。苏联军舰和飞机对中国守军狂轰滥炸,守军被迫退出阵地,沿河岸向上游富锦撤退。当天下午1时,苏军占领了同江。
  在这次作战中东北军损失了250名官兵。苏军俘虏了大约150人(包括68名伤员),缴获10门野战炮和13门海岸炮,11门迫击炮,15挺机枪,大约200只步枪,大量的炮弹、子弹和各种军事装备。苏军死亡5人,伤24人。
  苏联没有乘胜从东西两线发起大规模进攻,而是暂时撤回占领同江的部队,进一步观察南京政府和东北当局的态度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同时在外交上试探南京是否软化立场。张学良本来就想同意苏联派中东铁路正副局长的要求,以了结中东路纠纷。同江之战失败后,他又准备对苏联让步,恢复对苏联谈判。但口风一出,张学良立即受到外省的质疑和南京的反对。他只好硬着头皮顶下去,迎接更大的边境战争。14日增派第7旅驰援富锦(有的文献记载,第7旅协助海军收复了同江,不确。事实是第7旅驻守在富锦,直到苏军进攻后撤回——作者注)。
  富锦集中了刚从同江撤退下来的第9步兵旅和新派来的第7步兵旅,以及第43骑兵团的2个大队,共有3300名官兵,12挺机枪,10门大炮。此外还有警察和民团。另有2个骑兵团在来富锦的路上。富锦修筑了强大的工事区,挖了三道战壕,修了火力点、掩体和掩蔽部。
  10月底苏联特别远东军军事委员会决定,要彻底“消除这个城市军事力量的客观存在”。苏军兵分两路:第一路投入7艘军舰和2艘扫雷艇,摧毁驻守富锦的军舰和富锦防御工事;第二路直接输送登陆军队,投入4艘军舰和18艘运输船。
  10月30日10时苏联飞机轰炸富锦中国松花江舰队,击沉巡江舰“江亨”号、武装轮船“江安”号和军事运输船“利川”号。中国守军进行英勇抵抗,打退敌人第一次进攻。第二天战斗直到下午4时,苏军也未能进入富锦,被迫停止进攻。东北守军怕被包围,弃城撤走。11月1日苏军入城。
  这次战斗东北军队的1艘巡江舰、1艘炮艇、3艘武装轮船被炸毁,300名官兵战死,几百人负伤被俘;苏军方面陆、水兵被打死3人,11人负伤。
  战斗结束之后,苏军炸毁了同江和富锦所有的军事目标:堡垒、营房、仓库和无线电台,使东北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恢复战斗能力。苏军指挥官说: “沿黑龙江一带的反革命匪巢被捣毁了,江岸堡垒被消灭了,松花江舰队被击毁而沉没了。”与此同时,苏军极力对当地居民进行宣传和解释,说他们对中国人民充满国际主义同情,中国的当权者是苏联人和中国人的共同敌人,是他们挑起了中苏两国的冲突。苏军还医治中国伤兵,埋葬死者,打开中国的仓库,把面粉和粮食分给中国的穷人。对自己的官兵则以入党入团来鼓舞他们同“帝国主义集团”作战的勇敢精神,在这次作战中共有80名军人加入了联共(布)。
  11月6日苏军舰队撤回哈巴罗夫斯克基地,同江一线战斗结束。
  (2)满洲里—扎赉诺尔战役
  同江一线作战失败后,张学良督令东北防俄军加强西线防守。在满洲里及其郊区集中了第15步兵旅,1个骑兵大队,1个工兵连,1个通讯营和1个边防中队,总共有9000名官兵,18挺机枪,26门迫击炮,8门轻炮,1辆装甲列车。在扎赉诺尔有第17步兵旅和第5步兵旅一部,1个骑兵大队和一批边防军,总共约6000名官兵,18挺机枪,18门迫击炮,17门轻炮,1辆装甲列车。在海拉尔车站部署着预备队,第1混成旅的1个团,第5和第17步兵旅的几个营和第3骑兵旅的1个团,共有5000余名官兵,36挺机枪,36门迫击炮,12门轻炮。这样,在满洲里—扎赉诺尔—海拉尔一线有大约20000名官兵,72挺机枪,80门迫击炮,37门轻炮,2辆装甲列车,5架飞机。加上后备力量,东北军在西线大约有26000名官兵,140挺机枪,108门迫击炮,75—80门轻炮,3辆装甲列车,5—7架飞机。从军队人数上讲,东北军的有生力量超过苏联的2倍。东北军民还构筑了广阔的工事带,在工事带建立了反击点,各个反击点都有许多火力点、永久性的避弹所和掩体,又通过堑壕和信道把这些火力点、避弹所和掩体连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避弹所和掩体用铁轨做顶架,上面加盖土层或石块。这些工事还辅助以宽4米的战壕,埋上地雷并附设障碍物,把阵地保护起来。东北军第15步兵旅旅长、西线督战司令梁忠甲放言:“我毫不怀疑,我们将打败红军,一直打到赤塔。”
  苏联根据各种侦察得到的确切情报,迅速采取新的措施加强特别远东军,满载军队和包括坦克、飞机在内的军事物资源源不断向远东运来。在开战前的11月初,外贝加尔军队集群包括:第21、35、36步兵师,第5独立骑兵旅、独立布里雅特—蒙古骑兵师、重炮师和第18独立工兵营,第9铁道兵团的1个营,1个坦克连,1个装甲营,第26航空大队,第6、25航空中队。军队集群共有6033把刺刀,1600口马刀,331挺重机枪和166挺轻机枪,58门轻炮和30门重炮,3辆装甲列车,9辆坦克以及32架飞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