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无悔的追求

作者:陈荣坤等




  陈荣坤 陈 立 李 颖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粟裕大将诞辰100周年。值此之际。我们采访了粟裕大将的夫人、新四军老战士楚青同志。楚青15岁就参加了新四军。在革命部队的大熔炉中。她迅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机要干部。与粟裕结婚后,她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从不以高级干部夫人自居。从不脱离工作实践。在工作和战斗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为党和人民作出了贡献。
  
  投身新四军的战斗行列
  
  楚青,原名詹永珠,1923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她的祖父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被日本暴徒抛入大海。尸骨无存。她的父亲詹克明生前是上海某私人银行的高级职员。楚青小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在国内享有盛誉的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扬州沦陷。日军烧杀淫掠。制造了一起起惨绝人寰的暴行。中国人民过着屈辱非人的生活。楚青深切感到,没有国就没有家,再也无心读书,立志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她随父亲逃难到上海租界后,瞒着父母,从上海到宁波,再到皖南,找到新四军军部,参加了新四军,被分配到军部教导总队第八队学习,时年15岁。
  记者:楚老,请您回忆一下1937年日军占领扬州后的情况?
  楚青:1937年12月,日军侵占扬州,杀人放火,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当时,有500多名妇女躲进一法国教堂避难,被日军发现后全部遭到强奸,无一幸免。我和妈妈、姑妈、姐姐和表姐先是躲在家里堆柴的房里。我们把柴火放在屋子的前面,后面有一隔开的小房间,人就躲在里面。日军每天挨家挨户搜查,砸开门后第一件事就是甩耳光。当时父亲在上海银行工作,都是由70多岁的奶奶去开门,父亲回来后舍不得奶奶,就自己去开门,后来干脆就不关门了。一天,有一个小鬼子鬼得很,他发现院子里柴房的外墙好像比屋子里长了些,产生了怀疑,便上前扒柴火堆,被柴火戳了眼睛,他才罢手,我们因此幸免于难。我父亲感到我们躲在家里很不安全,便通过关系,捐献了一笔钱给一个美国教堂。妈妈、姑妈、姐姐、表姐、我等共7人去了美国教堂避难。因为当时美国与日本还没有发生战争,父亲认为去那儿可能会安全一点。记得当时有一个美国牧师来接我们,他走在前面,我们紧跟在后,日本士兵就不敢把我们怎么样。这一段经历在我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对我的影响和教育非常深刻。我深深感到没有国就没有家。原来一直是把读书放在第一位,突然感觉这样不行。我当时深切体会到走革命道路,打日本鬼子,建设繁荣昌盛的强大国家才是最迫切、最根本的。
  记者:您是怎样参加新四军,走上革命道路的?
  楚青: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使无数热爱祖国的年轻人参加抗日,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我是其中的一个。我们躲进美国教堂避难后,父亲感觉这样还是不安全,便把我和姐姐带到上海,并考进了省立扬州中学沪校。当时我和姐姐抗日情绪都非常激昂,怎么也看不进书,总想着参加抗日部队,直接和日本强盗面对面地战斗,以报效祖国。
  1938年秋冬的一天,有一女同学对我说:“我今天要去送一个朋友,他要参加新四军。”我说:“能不能跟他说说,把我也带去?”“那行啊!”她回答。第二天,我和姐姐一起跟着这位同学的朋友去投奔新四军。我们走的时候,家里不知道。当晚父亲知道了这件事,便打电话给在宁波的四叔,让他拦住我和姐姐。当船到了宁波码头,我一看,不好,四叔站在那儿呢。四叔向我们招着手,说:“我一定不留你们,你们下来,到家里坐坐。”当时我们只得跟四叔回了家。他说:“你们姐妹俩必须留下一人。”当时姐姐已经结婚,四叔不让她走,我只好先走。
  大约是1938年11月底,我来到皖南张家渡新四军招待所。当时招待所住着7个人,大家互相不认识,我是第7个到的人。因为我们都没有介绍信,新四军不收我们。后来来了一名煤业救护队(为抗日做一些救济工作的党的外围组织)的女同志,她有介绍信。我便对她说:“你能不能(在介绍信上)加上我的名字?”她说:“那当然可以啊。”就这样,我参加了新四军。而其他6个人没有介绍信,呆了七八天只好回去了。我姐姐后来还是说服四叔放她走了,非常遗憾的是姐姐虽然已经到了新四军招待所,因没介绍信,呆了个把星期,硬是不收她,也只好回去了。当时我虽然已经在部队,但也毫无办法,一个小兵说了也没有用。我感到当时皖南新四军军部没有能按照中央的方针敞开大门吸收革命青年、革命知识分子,这对抗日斗争是一个损失。当时的年轻人要走一条革命道路是多么不容易。可以说,我是非常幸运的,15岁就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革命战争中锤炼成长
  
  楚青参军后。1938年12月至1939年10月先后在新四军教导总队第八队、新四军军部速记训练班学习。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1月起先后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苏北指挥部、新四军第一师、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华中局、苏浙军区、华中分局、华中军区、华东野战军、济南市委等单位任速记员、机要秘书、秘书、参谋、干事、专职党支部书记、调研员等连、营、团级干部。她在战争年代主要从事机要、战勤等工作。先后参加了江南、苏中地区的反“扫荡”斗争、黄桥决战、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苏中战役、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诸战役。参加了三次横渡长江、多次穿越封锁线以及在浅海渔船的作战行动。为革命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
  记者:楚老,请谈谈您在新四军部队里的成长历程?
  楚老:我是在陈毅、粟裕两位首长的直接领导下成长起来的。在苏南,陈毅、粟裕坚决执行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深入敌后,放手开展游击战争,敢于和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我的认识也在实践中提高。当时,我被分配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机要部门工作。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陈毅司令员打电报给项英,说苏南新四军指挥部要按照中央的方针向苏北发展,希望他们能到苏南敌后来发展。项英那里的情况已经比较紧急了,处于顽固派的包围之中,他们来电报也一直说要来,我们就一直在那儿等。可他们就是没有过来,丧失了大好的时机。那几日我特别注意来往的电文,因为译电要从我这儿过,我负责把其他同志翻出来的译电抄出来后再呈交给领导。当时,陈毅发的电报大意是:我们决心等你们到几月几日,如果你们再不来,我们就过江了。但他们对国民党存有幻想就是不来,陈毅、粟裕两领导只得下决心带部队过江了。以后发生了皖南事变,项英也牺牲了。
  我迅速成长的另一原因是受到战友英勇牺牲的激励。新四军军部速记班8个人,连我在内3个人分在江南指挥部,现在另2人还健在,北京、青岛各1人;4人留在皖南,1人分在皖北,这5人后来都牺牲了。施奇是速记班班长,是一位工人出身、十分坚强的女孩,文化程度上比我们学生稍差一些,但思想进步,很善于和周围的同志相处,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