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杨尚昆与中共中央机关三次“大搬家”

作者:李 颖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机关曾在三年内有计划地连续进行了三次“大搬家”。时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厅(1948年5月改为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正是这三次“大搬家”的具体组织实施者。
  
  撤离延安:第一次“大搬家”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9月,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兼中央书记处办公厅主任李富春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冀热辽中央局书记。经中央秘书长任弼时提议,由杨尚昆接替李富春的工作。
  10月,李富春临走时,把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的工作向杨尚昆进行了口头移交。他说:我这里的工作你都清楚,就这些人,这些事。全交给你吧。他还开玩笑说:我早就想找个“替死鬼”,现在总算把你找到了。
  从此,38岁的杨尚昆在中央办公厅主任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
  1946年6月下旬,内战全面爆发。11月12日,蒋介石片面决定召开“国民大会”。会前,他调动100个旅的兵力,攻打解放区。这时,胡宗南用手中仅有的20个旅的一半封锁陕甘宁边区南线;在西线,马鸿逵、马步芳部袭扰边区,国民党的飞机不断来延安侦察。
  面对这种情况,中央决定保卫延安,同时先期向延安以外疏散部分人员和物资。11月9日,中央书记处会议部署保卫延安的动员工作,决定由彭德怀负责与西北局联络,立即在党政军民中公开动员。一切笨重需运输的器材一两个月内疏散完毕。中央直属纵队由杨尚昆任司令,邓洁任副司令,李涛任参谋长,负责疏散工作。疏散的第一步,先把年老干部、家属小孩向瓦窑堡转移。如果敌人进一步逼向延安就东渡黄河向晋西北转移。
  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对解放区改为重点进攻,企图抽调主要兵力首先消灭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的人民军队,再将主力转用于其他战场。
  在陕北,国民党军队投入胡宗南等部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发起突然袭击。陕北的人民军队只有3万余人,正面防御作战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而在晋南、豫北等地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尚未开始。于是,中共中央着眼战略全局,决定暂时放弃延安,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采取“蘑菇战术”,与敌周旋,寻机歼敌,并牵制胡宗南部主力于陕北战场,使其不能发挥国民党军战略预备队的作用,以利于其他战场的解放军打击和歼灭敌人,收复和扩大解放区。
  “红都”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中心。自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党中央在这里已“经营”了十余年时间,其疏散和搬迁的繁琐程度可想而知。
  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1946年11月上旬,中央书记处作出保卫延安的决定后,杨尚昆开始征调骡马,有序组织疏散。过了一些日子,农历春节临近,先期转移到瓦窑堡的女人和孩子们开始想家了,他们嚷嚷着:敌人又没有打延安,让我们回延安过个年多好!那时,杨尚昆并不想让他们回去。可是,时任中央副秘书长兼组织部长的饶漱石跑到王家坪找杨尚昆说:尚昆呀,照顾他们一下吧!杨尚昆说:不行!转移多么不容易呀;一两千人,有许多是要骡子要马的。但饶漱石一再坚持,杨尚昆只好妥协。1000多人回到了延安。
  结果,这些回到延安的人住了不到一个星期,胡宗南部队就行动了,他们只得又返回到瓦窑堡。这一次就不能像上次那么“舒服”了,不能要骡子有骡子、要马有马了,大家只好步行。好在延安到瓦窑堡只有百把华里,结果还是有些人不高兴骂娘了,说:你们也不弄清楚敌情,害得我们脚上打泡!
  杨尚昆后来总结说:为什么以后中央机关的大部队过黄河比较顺利呢?就是因为这两三千人和一批笨重物资器材已经提前转移到瓦窑堡,所以胡宗南一行动,我们就赶紧通知这些人过黄河;没有这一招,还不成呢!这支队伍中,有许多老同志,如董必武、吴玉章、谢觉哉等,都需要坐车骑马,整个队伍是辎重性的。需要的骡马,都靠征调。
  文件的清理工作也是从1946年11月开始的。首先是集中文件档案,将被撤销部门(如北平军调处执行部)、分散在高级干部个人手中的文电集中起来。当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一批高级领导人都将自己保存的大量文件交给秘书处。其次,将各部门文件适当集中。1946年11月间,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秘书处收到交来的文件1.6万多件。再次是销毁不必要留存的文件。仅秘书处就烧毁十几箱文件,机要处烧毁电报1.3万余件。
  毛泽东特别叮嘱:“疏散档案,不要惊惶失措,确实不需要的文电可以销毁,重要文电一定要保护好,片纸只字也不要落入敌人之手。”这以后,中央各部门向延安以外陆续疏散档案,秘书处先期将16箱档案疏散到保安县(今志丹县)的一个农场,另外13箱送到清涧县十家塬子。
  撤离延安前,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成统一的材料保管委员会,将秘书处、机要处、中央组织部和军委总政治部等单位的材料集中,在武装掩护下,由秘书处曾三负责转移。同曾三一起走的,还有负责押运黄金、银元的赖祖烈。转移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曾三途中掉了队,队伍无人指挥。这时,敌人已经开始向延安进攻。
  3月中旬,杨尚昆离开延安到瓦窑堡,先期到达的任弼时焦急地把这个情况告诉他,对他说:你赶快到黄河边上去指挥,不然一堆人抢着渡河就乱套了!于是,杨尚昆迅速找了一辆吉普车,当晚便赶到黄河边,先去看了董老、谢老等,给他们安排了牲口,让他们先渡河到晋绥贺龙那里。接着,他在河东、河西来回穿梭,把疏散的人员、物资运送过河,把河东的安置情况报告任弼时。
  3月19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由延安转移到清涧县枣林沟。
  3月31日,叶剑英、杨尚昆等率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东渡黄河,经过长途跋涉,至4月上旬,陆续到达临县三交镇,按中央指示,在那里建立后方工作委员会,由叶剑英任后委书记,杨尚昆任后方支队司令;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率一部分工作机构,经五台转移到太行,赴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中央纵队(前委),坚持留在陕北。毛泽东说了一句形象的话:中央好比一块招引绿头苍蝇的肉,放到哪里,都会引许多苍蝇来叮,可以把人家搞乱。陕北群众条件好,地形好,我们熟悉,可以在这里搞一个战略上的作战方面,钳制敌人的力量。
  叶剑英、杨尚昆等所率后委这一部分有3000多人,包括中央书记处办公厅、城工部、情报部、法律委员会、中央妇委,军委一、二局和三局的一部分,总卫生部,还有外事组、交际处,烈士家属和娃娃婆娘们,十分庞杂。这些单位和个人绝大部分住在临县三交镇的2个行政村和12个自然村。任后方支队司令的杨尚昆同时兼任后委秘书长。
  后委的主要任务是为留在陕北的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的党中央服务。归结起来有这么几项工作:一是保证中央与全党全军的通讯联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