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2006年感动中国的人物:叶笃正

作者:本刊特约记者

以前。叶笃正没有进过学校。接受的是私塾教育。1930年。叶笃正进入著名的南开中学。校长是著名教育家张伯苓。
  叶笃正:张伯苓校长,我是非常佩服他的。可以说,他的教育思想比我们现在的教育思想高很多很多。他的目标是要培养一个全面的人。你要接触社会,要知道社会发生什么情况了。譬如说吧,当时大家都要选“社会调查”这门课,这是别的学校没有的。老师带你出去,一边调查一边接触社会。我去的那个地方是山东,我还记得很清楚,当时到了曲阜、泰山,正好当时冯玉祥在那儿,老师就带着我们去见了冯玉祥。所以,他是要让你知道学校外头是怎么回事,他不是让你在家里待着。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刚刚考入清华大学的叶笃正参加了这场运动。两年后,他回到学校。在乒乓球台边结识了学长钱三强。在钱三强的劝说下,叶笃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专业。
  1945年,叶笃正来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师从世界著名气象和海洋学家罗士贝。
  叶笃正:如果有人问我,你在芝加哥大学学到了什么东西?我说不出来,我确实说不出来。但是,影响我的是什么呢?是我跟我老师的对话。他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facts ate all be important”,事实是最重要的。所以,他一切都从实际出发。我总能感觉到他那种治学的办法,他往前看,他不是就事论事讨论一个具体的问题。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现在所说的大气,过去都是物理的现象,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写了一个东西,关于化学方面的,他想到了化学对大气的影响。那时候根本没有人提这个问题,他却想到了。50年过去了,现在化学问题在大气研究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他总是往前看,看的面那么广,不局限于当前。如果是看当前,做起工作来就缩到里头来看,总是在这里头想,不是往外扩。我现在看东西是要扩,不是缩,不是局限在这里头。
  
  如果要跟我结婚,就要跟我回国来
  
  在美国求学期间,叶笃正就主持夏威夷气候研究。在美国气象界小有名气。这位风华正茂、温文尔雅的中国青年自然成为众多女孩追求的对象。然而在跟一位美国女孩的交往中。叶笃正受到了一次意想不到的伤害。
  叶笃正:她给了我一句使我非常伤心的话。就是一个傍晚,她去参加一个晚会,我去送她,在一个车站等车,旁边都没人,一个人都没有,我想Kiss她。结果,她说,NO NO NO。她说,I can’t goto the party without powder。就是说,我不能没有打粉就跑去参加舞会。我跟她说,你就告诉他们说,You aye kissed by a Chinese boy。就是说,那是因为一个中国男孩亲了你。她说,NO NO NO,They willlaugh at me。意思是,他们都会笑我的。听了这句话我心里特别难过。我当时就想,如果我是一个美国男孩子,你可能就不说这句话了。我估计她可能没这么想,不管她怎么想,但是我感到非常伤心。
  记者:我记得您曾经开过一个玩笑,您说,如果我在美国娶一个美国姑娘的话,也一定要把她带回中国来。
  叶笃正:很不好意思地说,我在美国的时候,确实是有好几个美国姑娘找我。当时我结婚了,如果不结婚的话,我会跟她们结婚的。但是有一条,她必须跟我回来,跟我回中国。如果不回来,我绝对不要。回国为什么?很简单,就是刚才那句话,中国被外国那么多只脚压到身上。现在新中国成立了,希望来了,要把中国搞上来,让那个脚不能踩在我们中国身上,这事情太重要了。
  叶笃正的勤奋和聪明才智深得师生赞赏,成为以罗士贝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成员之一。
  1949年,远在美国的叶笃正结束了学业。他的博士论文《关于大气能量频散传播》受到各国气象学界的重视。在这篇著名的论文里。叶笃正对影响天气发展的大槽和大脊的预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这些成果,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沿用。被誉为动力气象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这篇对现在的天气预报仍然影响深远的论文。给当时的叶笃正带来一份年薪4300美金的工作。而当时一个小型大学教授的年薪也不过5000多美金。然而。叶笃正拒绝了美国气象局的高薪挽留。
  叶笃正曾经和美国好友卡普兰教授有过一段简短的对话:
  “如果你一直在美国工作。会写出更多的文章。”
  “文章数量固然可以说明成绩。但美国能给我建立一个研究所。带领大量同行一起工作。为国家的气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机会吗?不能!”
  
  没有带了美国特秀的任秀,
  你回来干什么
  
  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前,中美两国关系很紧张。因此,叶笃正的多次回国申请都遭到拒绝。
  他到英国驻美领事馆提出申请去香港,想通过香港返回祖国。不料。英国驻美领事馆也拒发入境签证。美国气象局让他的导师罗士贝教授帮助劝说。结果。老师非但没有说服学生,反而被学生说服了。
  1950年10月,在老师的帮助下,几经波折。叶笃正终于登上了回国的轮船。踏上祖国土地时的心情,他至今记忆犹新。
  叶笃正:到了罗湖那个地方,就进了中国港口了。好多人来欢迎我们,又唱歌,又跳舞。当时我确实是非常感动,感动得我流泪了。我说,“Family,I’m here”,最后我到了我家了。I’m home。
  叶笃正的归来,使新中国气象事业在竺可桢、赵九章之外又增加了一位杰出的气象学家。一回国。叶笃正立刻投身于中国大气科学研究机构的筹建工作中。但随后而来的运动,让叶笃正吃尽苦头。他被打成了特务。失去了工作的权利,并被下放到农村劳动。
  叶笃正:第一件事,就说我把学生都带坏了。为什么呢?把资产阶级的那种方法都教给学生了,这是一个。更大的一个说我是特务,为什么呢?美国回来的嘛!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一个红卫兵问我,他说,你在美国的工作是不是很好?我说,是的。他说,你那个论文啊怎么怎么样?我说,是的。他说,你自己单独住很大一所房子?我说,是的。他说,你的工资有那么多?我说,是的。他说,你在那儿地位也很好?我说,是的。接着,他的结论来了,他说,你回来干什么?你回来不当特务,你回来干什么?没有带了美国特务的任务,你回来干什么?
  1978年,叶笃正担任了中国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第二年,他带领中国气象团访问美国,遇到了他那些留在美国的同窗好友。一位当初曾极力劝阻他不要回国的同学。在29年后的这次重逢中。说出的第一句话是。你后悔吗?
  叶笃正:我现在绝不后悔。为什么?第一,我是中国人,我要给中国做事,给中国人做事。第二,如果我留在美国的话,它美国不会给我这么一个舞台。现在我不仅仅在研究所方面,还可以在气象局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