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毛泽东首次访苏的铁路安全保卫工作(二)

作者:滕久昕




  “廖瞎子,你胆子真大!”
  
  山海关开车后不久,滕代远对刚上车添乘的锦州铁路局局长廖诗权说:“这一段车开得最平稳。”廖诗权说:“别的局都不让老司机来,而让干部来开主席的专列。车开得当然就没有我们稳。”滕代远说:“为什么?”廖诗权说:“干部心里紧张,技术也不行。我让技术好的老司机开车,由我亲自做动员,老司机认为这是政治上信任他们,所以车开得很稳。如果由公安部门动员他们,他们肯定心里紧张,当然也开不好车啦。”滕代远听完哈哈大笑,说:“廖瞎子,你胆子真大!”
  李克农和毛泽东在车厢里闲聊。
  李克农说:“主席,您知道美国总统每天上班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
  毛泽东“哦”了一声,没有应答,好像在等李克农的下文。
  “第一件事就是看《情报要点》,不然这一天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李克农不紧不慢地说。
  毛泽东哈哈一笑,说:“你呀,给我上起课来了。我和他不同,随来随看,不怕多,只怕少。这回去莫斯科,我还要和斯大林谈谈你们情报方面的事情呢。”
  车过山海关不久,气温已下降到零下40度。毛泽东乘坐的车厢因为天气寒冷,冻裂了暖气管道,把几组暖气都冻坏了。这可急坏了滕代远,他指挥列车段段长张宇把地毯卷起来,发动餐车烧开水,想用热水从两头把冻坏的管道烫通,折腾了半天不见效果,只好请毛泽东到另一节车厢休息。由于在行驶中不具备抢修条件,只好等到沈阳再修。
  
  “代远同志,你要带头学习”
  
  毛泽东换了车厢后,一面乘车还要一面工作。除了处理国内的一些电报外,他提出搞些调查研究,找几位沿途党政负责同志上车谈话。秘书叶子龙马上将毛泽东的指示通过电台传达到有关县市。
  绥中县委书记上车向毛泽东汇报情况,谈话结束后,县委书记风趣地说:“我在绥中工作几年了解的情况,都让主席掏走了。”锦州市市长也深有体会地说:“主席考的题目太多了,问得太细了,连统计数字包括百分比都不放过。”
  滕代远见毛泽东找沿线党政负责人了解情况,就提前电令沈阳、哈尔滨铁路局的局长做好准备。
  1949年12月7日晚,列车到达沈阳车站。高岗一行人上车看望毛泽东。高岗提出要陪送毛泽东到满洲里,毛泽东没有同意,他只好又下车了。
  列车到沈阳后,立即组织人员全力抢修被冻裂的暖气管道。结果因为没有配件,无法修复,只好挂车继续前行。
  专列在沈阳站停留更换机车,换上了1861号蒸汽机车担当牵引任务。这是一台1940年由日本制造的火车头,在当时算是比较新的机车。现在,这台蒸汽机车保存在满洲里的火车头广场供游客参观。
  沈阳铁路局机务处处长冯雅斋奉命担当值乘司机。开始他并不知道专列上是哪位首长。在检查机车时,他见几位首长陪着一个穿皮大衣的人在站台散步,听别人说这就是毛泽东。这是他第一次离这么近见到毛泽东,心里万分激动。他紧握气门手把,稳稳地开动火车。这一次车上的人都没有感觉到火车开了。
  列车离开沈阳后,毛泽东召沈阳铁路局局长黄铎上车谈话。由于事先接到滕代远的电令,黄铎心里有了准备。毛泽东详细询问了沈阳铁路局运输生产、管理以及职工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重点了解了中长铁路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管理方法的经验。毛泽东听后比较满意,指示滕代远:“要很好地总结一下中长铁路的经验,可以在关内各铁路局推广。”
  列车到长春时,汇报结束。黄铎向滕代远请示工作,滕代远说:“你们立即根据主席指示,认真进行总结,党委先好好讨论一下,然后发动干部群众一起动手,把经验集中一下,整理出来上报铁道部。”“是!”黄铎向滕代远敬礼后,转身离开。
  在哈尔滨铁路局分界站陶赖昭,庄林奉命登上专列,向滕代远报到后,两人一同来到毛泽东面前。
  滕代远报告说:“主席,这是哈尔滨铁路局局长兼书记庄林同志。”
  毛泽东与庄林亲切握手,打招呼。
  滕代远说:“他原来也是八路军,后来改行搞铁路。”
  毛泽东说:“许多同志都要搞他们过去不熟悉的东西,这是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需要。代远同志,你要带头学习。”
  毛泽东向庄林了解了哈尔滨局的运输生产情况和学习苏联铁路先进经验后,满意地说:“我曾说过,关键在于学习嘛。”
  列车驶到安达车站,在庄林下车前,滕代远叮嘱道:“毛主席的话你要牢牢记住,我们都要加强学习。”
  
  “一路上辛苦了,谢谢你们”
  
  列车经过三天三夜的运行,于12月9日到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车站。这时,一列墨绿色的苏联高级专列已停在站内待命。
  1900年4月,俄国西伯利亚铁路从萨拜戈尔延伸进中国国境,俄国铁路人员跨过国境,他们把踏上中国的土地称为“满洲里亚”。1901年火车站建成后,即取名为“满洲里亚”,后译成中文,遂将俄语尾音的轻音“亚”去除,即成为满洲里,属内蒙古自治区管辖,当时是中国陆地与苏联相通的唯一铁路接口处,也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车站南面是中国的长春铁路,北面是苏联铁路,因为两国铁路轨距不同,所以在这里要转乘苏方派来迎接的专列。
  滕代远进入车厢向毛泽东报告:“主席,满洲里到了。外面太冷,请您在车上休息。我先与苏联同志见面办理交接。”
  毛泽东点点头,说:“好嘛!”
  滕代远、杨奇清分别与苏联铁道总局负责人和苏方保卫部门负责人通过翻译进行交接,随即登上苏方列车,认真仔细地进行查看,直到全部看完放心后,走下列车,让我方人员马上开始搬运行李等物品。
  滕代远、杨奇清再次进入毛泽东乘坐的车厢,请他下车。滕代远报告说:“准备工作完毕,请主席换乘苏联列车。”“啊!终于到了。”毛泽东站起身来说。随后在叶子龙的帮助下,穿好皮大衣,戴上帽子,与秘书、翻译、警卫人员等一同走下车。此时,苏方专列的车门正好对准我方车门,毛泽东微笑着与在场送行的各位领导亲切握手,说道:“一路上辛苦了,谢谢你们。”外面的气温已经是零下50度,但大家和毛泽东握手时,还是感到一股暖流顿时传遍全身。有人提议:“我们和主席合个影吧!”毛泽东高兴地说:“好啊。”各位送行的领导怀着兴奋的心情,在毛泽东乘坐的车厢前站成一排,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毛泽东在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的陪同下,登上苏方列车。毛泽东并没有急于走进车厢,他一直站在车厢门口向中方送行的同志挥手示意。李富春、滕代远、李克农、杨奇清、毛岸英、冯纪、任远等人一字排开,向毛泽东举手敬礼,请毛泽东进去。毛泽东望着大家,依然没有动。苏方列车长长鸣了一声笛,缓缓启动开出,大家把手高举过头顶,祝福毛泽东访苏顺利。毛泽东在关了车门的玻璃窗里不断向大家挥手告别。中方送行的同志站在原地未动,一直目送列车远去。
  滕代远随即向铁路部门工作人员布置任务:要求有关铁路局做好充分准备,随时迎接毛泽东专列返回,确保回国时的行车安全。
  
  “想不到毛泽东是这样的年轻与健壮!”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字仪式。这是一件震动世界的大事,随着电波传向全世界。当大家从次日广播中和报纸上得知此事后,除了激动和高兴外,同时也意识到毛泽东、周恩来即将动身回国了。滕代远指示:争取主动,不必等候命令,立刻做好准备工作。铁路员工又投入到迎接专列返回的光荣任务中。
  2月17日,毛泽东结束对苏联的访问,于莫斯科时间晚上10点30分登上苏联列车,离开莫斯科回国。为他们服务的许多苏方工作人员知道消息后顾不得穿上大衣,站在冰天雪地里送行。后来才知道,这些服务人员都是在斯大林身边工作的人。苏联服务人员称赞中国领袖亲切、平易近人。毛泽东以他的德高望重、慈祥可亲,博得了苏方工作人员的敬重与爱戴。毛泽东访苏结束后,斯大林曾对身边的人说:“想不到毛泽东是这样的年轻与健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