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李少石与廖梦醒

作者:蒙光励




  国民党元老廖仲恺的爱女廖梦醒与共产党员李少石(原名李振)是一对恩爱伴侣。在中国由黑暗走向光明的路途上,他们相知,相恋,携手共历风雨,谱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凄美情缘。
  
  一朝分袂两相思
  
  李振在岭南大学蚕桑专业就读时和廖梦醒是同班同学,他虽然沉默寡言,但讲起话来富有号召力,是“岭大”学运的积极分子。廖梦醒则热情奔放,爱好广泛,会游泳、骑马、打拳,也会跳交际舞。
  1925年6月19日省港大罢工爆发后,廖梦醒通过父亲廖仲恺,成功营救李振的祖父李胜,使李振感激于怀。原来,省港大罢工爆发后,李胜经营的香港胜记牛栏还把牛肉卖给酒店。罢工委员会的武装纠察队以破坏罢工为由,在广州逮捕了李胜。李振得知祖父被捕,十分焦急,急忙去找廖梦醒,请她想办法。廖梦醒带他去见父亲 。当廖仲恺听完李振的陈述后,认为罢工爆发后,省港交通断绝,李胜住在广州,并不知情,不应承担责任。于是,廖仲恺亲自带他到省港罢工委员会陈述实情,李胜很快获释。在省港罢工委员会,李振结识了邓中夏、陈郁等共产党人。
  患难见真情,日久见人心。令廖梦醒刻骨铭心的是,父亲被暗杀后李振对她的关爱和呵护。父亲的被刺对廖梦醒的打击很大。熟悉廖家情况的都知道,廖仲恺偏爱廖梦醒,碰到什么烦恼事,都要和女儿说上两句。如今慈父已逝,使廖梦醒六神无主,精神恍惚。作为挚友的李振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廖梦醒和李振都是岭南大学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岭南大学对廖梦醒以前参加“反基督教大同盟”早已不满,这时廖仲恺已死,学校当局便以让她“休学”作为报复。李振感到在学校再呆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便到中华海员工会联合总会当英文秘书。该工会的领导人是共产党人陈郁。自从上一次为营救祖父一事认识陈郁以后,他们常有往来。陈郁觉得李振思想进步,符合共产党员条件,便于1926年介绍李振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李振在广州河南龙光里的家便成为陈郁等革命同志秘密集会的地点。
  廖梦醒自从离开岭南大学后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于1926年11月初随母亲何香凝参加北伐到了汉口。次年2月,为纪念廖仲恺而创办的“仲恺农工学校”即将在广州开学,母亲便安排廖梦醒返穗。
  何香凝知道李振和廖梦醒的恋情后,极力反对。为了使女儿没机会接触李振,何香凝安排女儿去日本。廖梦醒到日本后,应日本进步妇女组织关东妇女同盟的邀请,去谈大革命时期武汉的妇女情况,遭日本警察殴打并被驱逐回到香港。那时,李振刚好也在香港。在这些日子里,廖梦醒可以自由外出,经常和李振在一起,两人很快便私订终身。
  1928年11月,何香凝把儿子廖承志安排到德国的同时,继续“棒打鸳鸯“,要把廖梦醒安排去法国。廖梦醒认为这是妈妈的“调虎离山计”,坚决不肯去。而李振对廖梦醒说:“去吧!可以见见世面,学点东西。同时我已成为职业革命家,以四海为家,顾不上呵护你了。”1928年秋,廖梦醒和表妹何捷书、表妹夫邓文钊一道乘船去了欧洲。
  
  生当忧患原应尔
  
  廖梦醒天性敢做、敢为、敢爱。自从和李振订婚之日起,就横下一条心:非李振不嫁。
  廖梦醒到了法国后,在巴黎大学领了一张旁听证,学习法语。她人虽在法国,心却在祖国,连作梦都想着回到李振的身旁。对此,何香凝早有提防,廖梦醒的生活费是按月给的,而且比给廖承志的少。尽管如此,廖梦醒还是省吃俭用,积攒些路费。1929年秋,何香凝也到了巴黎。廖梦醒向母亲要回国的旅费。何香凝说:“如果是回去和李振结婚,就不给。”
  1930年春,李振从上海给梦醒发去一封电报,上面只有两个字:“速回。”她立即打电报给她的好朋友陈英德(陈少白之女)借钱,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廖梦醒回到上海,连登记都没做,就与李振结了婚。由于双方的家长均不在上海,宴席也没摆,仅拍了一张结婚照留作纪念。
  李振结婚后奉命带着廖梦醒到香港设立交通站。原来,中共中央准备把机关从上海转到苏区,由于原来通往苏区的路线不够用,中央决定开辟一条上海——香港——汕头——苏区的路线,需要在香港设立一个交通站。若李振单身一人不容易租到房子,且容易惹来麻烦。廖梦醒在香港出生,在香港有众多亲戚,和廖梦醒结婚既是他们俩多年的愿望,也方便开展工作。
  香港交通站就是李振、廖梦醒的家,地址是在香港山道16号4楼,住家对面是香港政府的殓房。李振之所以选择这样恶劣的环境作为交通站,是因为这里容易隐蔽,不易被人发现。
  交通站的任务是转送中央与苏区之间往来的人员和文件,中共广东省委下达各地的文件指示和各地向省委的报告,也要经交通员来往传递。如果有交通员来香港,由李振出去接头,不把人带回交通站;如果有文件需要抄写,他便带回叫廖梦醒抄。早在1926年初,经李振介绍,廖梦醒也认识了陈郁、杨殷等共产党人。
  1931年初春的一天晚饭后,李振带着廖梦醒去见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蔡和森。蔡和森问了廖梦醒很多问题,她都对答如流。由于廖梦醒的出色表现,在这次谈话后不久,党组织决定由李振和黄龙介绍,吸收她入党。
  1932年1月16日,廖梦醒生下了个女孩,取名李湄。女儿的出生给小家庭平添了许多乐趣。
  1933年春,中共中央决定停止使用香港交通站。5月10日,李振和廖梦醒带着李湄回到上海。这时何香凝早已从法国回到上海。
  廖梦醒很想让妈妈承认她和李振的婚姻。她就让弟弟廖承志从中做工作。
  5月底的一天,廖梦醒抱着李湄回到上海绿杨村何香凝寓所。廖承志从姐姐手中接过李湄,抱着她跑到妈妈面前说:“囡囡,叫婆婆好!”小李湄当时将近一岁半了,已呀呀学语,跟着说:“婆婆好!”何香凝开始不大理睬,还装着生气的样子,可是看到小外孙这么乖,长得又可爱,脸上便绽开了笑容。廖梦醒的婚姻就这样得到母亲的认可。
  李振调到上海以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分管中国工人通讯社。廖梦醒从事中译英的工作。
  他们夫妻俩在上海的生活不仅紧张、危险,而且清贫。李湄还小,需要牛奶之类的补品,但他们囊中羞涩。廖梦醒工作忙,加上要在夜里照顾女儿,一天天消瘦下去。李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何香凝虽然多次要求辞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的职务,但蒋介石却一直不敢除去她的名,而且经常派人送薪水上门,但均被她以“不用人间造孽钱”为由予以拒绝,仅靠卖画勉强度日,也无法帮女儿的忙。夫妻俩虽然生活贫困,但志趣相同,恩爱有加,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比较稳定的时候,由于江苏省委内部出了叛徒,1934年2月28日李振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帅孟奇、钱瑛等人。被捕后,为了把自己被捕的消息巧妙地告诉家人,当特务问他的住所时,他把特务带到何香凝寓所。当李振出现在何香凝面前时,他便说:“妈妈,我被捕了。”特务问:“他住在哪张床?”何香凝指着客厅的一张行军床说:“就睡在这里。”于是,特务便进行翻查,当一个特务在枕头底下发现一个女人的发夹时,如获至宝。正待盘问,一个特务又发现一封写着何香凝名字的信件,大惊失色,问:“你就是那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何香凝?”何香凝心里早已有气,听他这一问,更是怒火万丈,大声训斥道:“你们吃的是国民党的饭,却来抄国民党中执委的家,简直是放肆!”特务们知道走错了门,急忙押着李振走了。
  之后,何香凝立即叫一位亲戚去通知廖梦醒,告诉她这不幸的消息。廖梦醒听说丈夫被捕,如同五雷轰顶,急忙跑回娘家,请求妈妈帮忙。何香凝因特务们的干扰心里很烦,就说:“你结婚都不问我,有事就来找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