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黄镇与《长征画集》

作者:朱 洪




  
  第三版的《西行漫画》改叫《长征画集》,黄镇请魏传统给24幅画配上诗。魏传统1908年生,1926年参加了创造社,1928年入党,1933年参加红四方面军,任红三十三军政治部秘书长,在长征途中,如不是董振堂阻止,已被张国焘所杀。1948年,黄镇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室主任,魏传统担任总政秘书长。两人是老熟人,黄镇曾高兴地说:“老魏,你是我最满意的合作者。”
  在黄镇书房兼会客室里,两人翻阅《西行漫画》集:林老提马灯、过湘江、苗家姑娘的锄头、博古的烟斗、董振堂随时带着枪的严肃军人姿态等等……一幅幅历史的画卷,将他们带入二十多年前的那段不平凡的往事。在谈到《翻夹金山》与《下雪山的喜悦》两幅画时,两人不禁同声唱起:万里长征,经历八省险阻与山河。铁的意志,血的牺牲,换来伟大的会合……
  魏传统说:“你只翻一次夹金山,我南下北上,翻过两次夹金山。执行北上方针,这当然是毛主席正确路线的胜利。”谈至此,两人彼此会心地笑了。
   新版本第一次改为12开本,在初版24年后终于第一次署上了作者黄镇的名字。
  1986年7月3日,安庆老乡、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向中顾委委员黄镇建议,出版简装普及本,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师50周年。因为已有的《长征画集》印刷很美,但印数不多,价格贵,一般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买不起。
  黄镇同意后,吕济民与文物出版社联系,请他们8月出版《长征画集》第四版。扉页上印了“为纪念长征五十周年,宣传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几个字。这年9月1日,黄镇夫妇在钓鱼台宾馆宴请新加坡画家黄葆芳一家,送给客人普及版《长征画集》。
  
  《长征画集》将“永恒存在”
  
  1964年1月11日,陪同周总理访问14国的外长陈毅在加纳写诗,称赞同行的副外长黄镇:
  黄镇有三绝,就是书画诗,
  如能常写作,定为天下知。
  “如能常写作”,陈毅指的是黄镇的诗作。黄镇书法、画和诗三者比较,最有影响的还是画。而在黄镇的全部画作中,最有历史意义的是《长征画集》。
  初版《西行漫画》印刷了2000册,当时就起到鼓舞沦陷区士气和民心作用。1938年,阿英满怀感情,细腻地描写了这本画集的美术、史料和革命史等多方面的意义:
  虽只是二十四幅的漫画,却充分表白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坚实,以及作为民族自己的艺术,在斗争与苦难之中开始成长……在中国漫画中,请问有谁表现过这样伟大的内容,又有谁表现了这样韧性的战斗?刻苦、耐劳,为着民族的解放,愉快地忍受着一切,这是怎样的一种惊天地、动鬼神的意志。非常现实的,乐观的在绘画中,把这种意志表达出来,是从这一束漫画始……它将不仅要伴着那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史的伟大行程永恒存在,它的印行,也将使中国漫画界,受到一个巨大的新的激刺,走向新的开展……发挥着民族伟大意志的反侵略战争,现在正继续开展。广大的中国人民,为着民族生存,是毫无顾惜地忍受着一切苦难。这正表现了这一束漫画所反映的民族精神的更进一步的发挥。把它印行出来,也正是要向全世界有正义感的人们,提供一项中国抗战必然胜利的历史实证。
  1962年4月,萧华以言简意赅的语言,叙述了这些画的意义,它们“是伟大长征的片断纪录,是真实的革命史料,也是珍贵的艺术品……作者特别突出地反映了红军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纪录下了红军路过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光和‘干人儿’(即穷人)的苦难的生活。这样的作品至今还不多见”。
  《长征画集》第一版主要在上海和原新四军区域流传,第二三版很快流传到全国和国外。1975年秋天,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携夫人朱霖到旧金山伯克利加州大学去参观,著名华人学者陈省身教授陪同。到学校图书馆参观时,一位管理员从书架上拿出一本《长征画集》来,请黄镇签字留念。一打听,这本画册是他们60年代从香港用高价买来的。
  为了宣传长征的意义,1983年,外文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英、法、日文版《长征画集》第一版。陈毅预言的“定为天下知”,已成事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