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抗战胜利时的西部文化界

作者:唐正芒




  听到日寇投降这一喜讯,西南西北大后方的广大民众欢腾雀跃、欣喜若狂,文化界人士更是高兴得发狂发疯、兴奋不已。他们为八年来能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为夺取抗战胜利和西部文化发展做出贡献而高兴和自豪、而狂欢和庆贺。
  
  延安的狂欢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后,延安全城顿时沸腾起来,群众从四面八方涌上街头,汇成热烈欢庆的洪流。《解放日报》报道说: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出后,全市轰动,万人欢腾,街上张灯结彩,国旗飘扬。晚上到处举行火炬游行,全市灯火辉煌,鼓乐喧天,无数火炬照亮山岭河畔,机关与群众的乐队、秧歌队,纷纷出发游行。当十余支秧歌队在新市十字街口汇合时,市民高呼“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等口号,声震山谷,庆祝的人群像潮水一样地涌来,秧歌队越跳越大,完全卷成一片人海。诗人艾青当夜写的《人民的狂欢节》一诗,即是当时欢庆游行场景的生动叙述:
  “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消息像闪电划过黑夜的天空,人们从各个角落涌出向街上奔走,向广场奔走 。“日本投降了!”没有话比这更动人更美丽!人人的脸映着火光,人人的心像火把一样,忧愁被锣鼓赶跑了!阴影被火光吓退了!锣鼓更响了!火把更亮了!天地合抱了!笑呀!叫呀!奔呀!跳呀!舞蹈呀!拥抱呀!没有人能抑住自己的感情!人人的心都像火把一样燃烧……地壳在群众的脚步下震动了!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
  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时,艾青正在院子里踱步,突然,山下的“鲁艺”放起了鞭炮,间或还有沸腾的欢呼声,非常热烈。正在艾青纳闷的时候,一个人在他不远的地方边跑边喊:“日本投降了!”艾青一直关心战局,自苏联出兵的态势看,日本人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但他完全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此时此刻,人们闻声跃出窑洞,大家跳呀唱呀,兴奋得不能自己,跳着跳着,艾青的眼泪出来了,他也不管,听任它在脸颊上尽情流淌,八年啦,对艾青来说,这些年简直就像一场梦……一幕幕从眼前匆匆掠过,想起来令人激动难忘,久久不能自制,于是吟成了上首历史性诗章。
  在日本投降当天的延安这个狂欢之夜,著名作家萧军同延安军民一起,也沉浸在狂欢之中。他所在的桥儿沟“鲁艺”及各处山头上点燃了冲天的篝火,人们敲锣打鼓,欢笑拥抱,如醉如痴。萧军在庆祝的队伍中几乎喊破了喉咙。这个曾一度失去故乡的游子,为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失败而感到说不出的欢畅快慰。游行归来,萧军仍兴奋得难以入睡。他借着烛光,写下了一首激情澎湃的诗——《胜利到来了——但我们决不能忘记》。8月20日,他又写了《抚今追昔录》诗三首。其中的《惊讯》记述了延安欢庆胜利的不眠之夜和自己惊喜交加的心情:
  胜利秋风战马骄,旌旗影动闪枪刀;
  漫夸铁甲师无敌,直捣“黄龙”路匪遥。
  行见“金汤”成败垒,窃怜覆卵碎完巢!
  惊闻捷报浑如梦,痴立山头看火烧!
  年轻作家孙犁,也以《人民的狂欢》记述了庆祝胜利的盛况。他写道:消息传来的那天晚上,“无数的灯光在一层层一排排的窑洞里亮起来,我们搜集一切破布片旧棉花,扎成各式各样的火把,在延安街上游行。光明和欢笑,照在延河的水底,我们仰望山顶,那山腰山顶的灯火,成了一个庄严快乐的世界”。
  9月5日,延安各界人民两万多人,再次举行抗战胜利庆祝大会,朱德、林伯渠等领导人发表讲话。鲁艺、联政、文协、完小等秧歌队喧闹的锣鼓声,随着欢呼的人群此起彼伏,各种颜色的标语和传单,传递着振奋人心的消息,增添了浓烈的气氛。朱德和林伯渠的讲话激起了“无休止的欢呼”。在欢庆胜利的日子里,谢觉哉老人也赋诗抒怀,他在中秋节写的《抗日战争胜利》一诗说:
  八月十五复仇节,八月十五胜利天,
  伏尸流血五千里,尝胆卧薪一百年。
  虎待全擒须扫穴,鱼还未得莫忘筌。
  拼将福祉贻孙子,嘉岭山头看月圆。
  谢老的诗表达了延安民众乃至全中国人民喜悦、欣慰、激动、感慨的心情和胜利时不忘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斗争决心。
  
  西安等地的庆祝
  
  在古城西安,8月10日晚就开始了热烈的庆祝活动。《中央日报》报道说:人们涌进街头,叫着、笑着、跑着、跳着。大西北的初秋晚上凉风习习,而古城西安这时却沸腾了!这一夜,茶馆有免费的茶,酒楼有免费的酒,冷饮店的冰淇淋也不要钱,甚至路旁果摊卖“沙果”的也任人尝用,卖西瓜的把那像日本太阳旗的半截红瓤瓜,操刀狠狠切成一片片,随便过路人解渴充饥。
  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长期在苦难中煎熬、沉闷、窒息的金城兰州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一连数日盛况空前的庆祝活动,给人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8月10日晚,抗战胜利这晴天霹雳的捷报,由电台、报纸印刷的号外迅速传递给全市人民。霎时间,人们一齐拥向大街,欢呼声、爆竹声响彻云霄。当晚民国路(今武都路)的青年交谊室里举行庆祝抗战胜利的晚会,著名学者、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长黎锦熙教授和何恭彦教授也被邀出席晚会,并作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勉励大家努力工作、继续奋斗、振兴国家。9月3日,兰州市各界群众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会后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市民倾城而出,涌向大街两边。沿途鞭炮声、欢呼声、锣鼓声、掌声、歌声……交织成激动人心的胜利交响曲。4日晚,兰州人民又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火炬游行。从3日至5日,每晚都有提灯游行,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气氛,胜过任何节日。象征“国泰民安”的太平鼓,声震全城大地。从9月4日起,兰州戏剧界人士在中山林“忠烈祠”前免费公演三日,第一天演秦腔,第二天演豫剧,第三天演评剧。各剧院、影院等免费招待荣军及家属。科教馆免费放映科学及新闻影片。种因文化服务合作社为庆祝胜利,全部图书一律五折,特价半月,商务印书馆兰州分馆廉价两周,沪港版九折,内地版及杂志一律八折,新生书店全部图书一律半价。《西北日报》、《甘肃民国日报》等报纸除特快报道日本投降消息外,并发表社论隆重庆祝胜利,报道各地庆祝胜利的新闻,还以专栏刊载各界人士庆祝胜利的诗词曲赋等。
  在银川,首先收到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这一特大喜讯的国民党中央社宁夏分社的职工们,迫不及待地用大毛笔蘸红墨水写出了《特大号外》报,贴在大门外,观看者络绎不绝。《宁夏民国日报》的职工们立即赶印号外喜报。顷刻间,喜讯不胫而走,全城万人空巷,男女老少蜂拥街头,各商号库存的鞭炮被抢购一空。入夜,全城居民提灯游行,鞭炮声、锣鼓声响彻云霄。在宁夏各县城,鸣钟击鼓,张灯结彩,鞭炮、鼓乐齐鸣,多年不见的踩高跷、耍狮子、摇旱船等民间娱乐文化形式,也竞相登场。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位于大西北腹地的青海高原,这时同样响彻了庆祝胜利的凯歌。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西宁,当晚市民即上街狂欢,高呼口号,鸣放纸炮。翌日清晨,各街巷悬挂着国旗志庆,市民异常兴奋。9月3日西宁举行庆祝抗战胜利大会,会后举行盛大规模的游行,晚上市民们举行提灯庆祝会。
  
  重庆的沸腾
  
  在重庆,《新华日报》以《山城沉浸在狂欢之中》为题,描写了群众的欢乐:千千万万的市民涌到街头,一片海涛般的欢呼、连珠炮似的鞭炮、狂烈的鼓掌声、喧天的锣鼓声,顿时掩盖了整个山城。庆祝会上,歌声此伏彼起,锣鼓惊天动地。还有人模拟锣鼓点子的声音撰写了对联:“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举国若狂,群狂、群狂、群群狂”,将万众欢腾场面中的欢庆的锣鼓声描绘得惟妙惟肖。而作为八年来乃至14年来为抗战历尽艰辛、费尽心血,甚至亲见同仁付出生命代价的文化人,看到这胜利一天的到来,更是高兴得发狂、发疯、激动不已、兴奋不眠。夏衍回忆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