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陈云送给我的十五个字

作者:李林达




  2004年秋末冬初的日子。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电视台拍摄大型文献纪录片《陈云》,到浙江采访原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当时,李泽民刚从上海治病回杭,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但当我与他联系时,他愉快地接受了访谈。11月4日,在杭州汪庄2号楼,我们开始了对李泽民的访谈。
  笔者:李书记,在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陈云同志曾多次到浙江,能给我们谈谈陈云在浙江的情况吗?
  李泽民:(以下简称李)1989年春节、1990年春节、1990年5月,我们三次聆听陈云的教诲。虽然,15年过去了,然而,陈云当年的亲切教诲,他的音容笑貌却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1990年早春时节,陈云来到杭州,下榻西湖边的汪庄。1月24日,我和铁瑛、李丰平,以及浙江省顾委、省纪委、省人大、省政协、省政府、省军区等负责同志,到汪庄2号楼,向陈云恭贺新年。在欢笑声中,我代表省委祝陈云健康长寿。陈云满脸笑容,他与省委领导一边握手,一边说,谢谢,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影后,陈云与大家作了长时间的亲切交谈。
  谈话一开始,陈云便将事先题写的一张条幅赠给我,上面写了15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的语言风格一向简约中肯,一两个字就可提示事物本质,切中要害。这个条幅也是如此。接着,陈云对这15个字作了详细解释。谈话没有提纲,然而,却是深思熟虑过的。
  我接过条幅说,陈云同志的这15个字,不光是送给我的,也是送给我们省委全体常委的。这是陈云同志对我们的期望。要求我们省委,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要坚持实事求是,把握全局,做好工作。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同志的一句名言。早在延安整风运动时,他就提出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论述。在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为了使人们获得正确的认识,提出要“全面、比较、反复”,并对这6个字作了通俗的解释。以后,陈云将“全面”修订为“交换”。
  陈云说,在延安的时候,他曾仔细研究过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当全部读了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之后,感到里面贯穿着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后来,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实事求是逐渐成为我们党研究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成为党的思想路线。
  笔者:陈云被公认为党内领导经济工作的权威。他的理论造诣很深厚,但他更重实践。对他说的这15个字应当怎样理解呢?
  李:陈云说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经过长期反复思考、精心提炼出来的。他说的“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不要读。上面的话、文件、书本,是重要的甚至是十分重要的,不能不听,不能不读,但毕竟不是本源的东西。而实践、实际生活,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尺度。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才是最靠得住的。只有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真正避免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
  “交换、比较、反复”是讲方法论。
  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陈云曾指着茶杯说,比方说看这个茶杯,你看这边有把没有花,他看那边有花没有把,两人各看到一面,都是片面的,如果互相交换一下意见,那么,对茶杯这个事物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全面的符合实际的了解。过去我们犯过不少错误,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问题有片面性,把片面的实际,看成了全面的实际。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经常注意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反面的意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论持久战》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他把敌我之间互相矛盾着的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等几个基本特点,作了比较研究,批驳了“抗战必亡”的亡国论和台儿庄一战胜利后滋长起来的速胜论。毛主席说,亡国论和速胜论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和片面的,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历史的发展证明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能决定取舍。正如陈云说的,所有正确的结论,都是经过比较的。
  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问题的时间。这也是毛主席的办法。他决定问题时,往往先放一放,比如,放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再反复考虑一下,听一听不同的意见。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反复,不是反复无常、朝令夕改的意思。
  陈云的谈话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谈话中,他用最实际最生动的实例印证理论,分析问题深透,说理清楚。他的“交换、比较、反复”是一个连续的、相互关联的认识链,是唯物辩证法。它体现了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运用“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才能使我们的认识全面一些,在工作中多讲辩证法,少犯形而上学的毛病。
  笔者:陈云把学习理论提高到加强党的建设、干部建设的高度来看待。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当作自己的职责,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您能否介绍一下陈云强调学哲学的情况?
  李:陈云谈了延安时期毛泽东要他学哲学的事。他说,延安时期,毛泽东曾几次对他说,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他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中共中央组织部成立了一个哲学学习小组。陈云回忆起当年在延安的学习情况。那时,中央组织部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一共六个人,有我,李富春、陶铸、王鹤寿、陈正人、王德,还有几位旁听的“后排议员”。学习小组人不多,大体上都处在同一水平。学习的方法是,规定每周看几十页书,然后讨论一次,研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各种意见都可以争论。我们从1938年开始学习,坚持了5年。先学哲学,再学《共产党宣言》,然后再学政治经济学等。那时我们读的书,除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有关著作外,还有毛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
  陈云对我们省委领导班子说,在党内,在干部中,在青年中,提倡学哲学,有根本的意义。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上、工作上才能真正提高。他之所以特别提倡学习哲学,目的就是要从共产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方法的结合上,来解决干部党员的素质的提高问题。
  在杭州,陈云多次极有兴致地谈哲学,多次要求各级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据史料记载:1977年6月22日,在杭州文艺界的一次座谈会上,陈云指出:“演员要注意提高思想政治水平。说新书的艺人要看报纸,了解国家大事和世界形势。”强调:“要特别注意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
  1983年7月10日,陈云与施振眉等谈评弹工作时,又回忆起延安学哲学的情景。他说:搞评弹工作也一定要学哲学。在延安组织部时,组织干部学哲学,规定每周要看几十页书,每星期六用半天时间进行讨论。这样系统地学了几年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又有计划地读了点马列原著。在延安学了几年,从思想理论上把王明的一套“打倒”了;在“文革”期间,学了几年,从思想理论上把陈伯达的一套“打倒”了。
  1988年4月,陈云在接见省委领导薛驹、沈祖伦等谈话时,再次提出学哲学的问题。他说:“我想劝你们一件事,领导同志要学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要怕人家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了,没有过时,永远不会过时。”“无论工作如何忙,也要抽点时间学习。学习时不要急急忙忙地联系实际,接触实际多了,自然而然会联系起来。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思想上的基本建设。”
  笔者:听说,陈云不仅谈了哲学问题,还谈了调查研究,是吗?
  李:是的。陈云对我们说,请你们考虑,就是搞调查研究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亲自率工作组或派工作组下乡下厂,这当然是十分重要的;另一种是每个高中级干部都有敢讲真话的知心朋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通过他们经常可以听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他对李丰平说,你李丰平同志是四川人,周围就有这种人。后一种调查研究,有真、快、广的特点。所谓真,就是他们敢于反映真实情况,敢讲心里话。因为他们信得过你,知道你不会整他们。我就有这样一些朋友。所谓快,就是当问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能够及时发现。所谓广,就是全国各省市各行各业,都有许多高中级干部(包括离退休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后一种调查研究比前一种调查研究更重要一些。两种调查研究都有必要,缺一不可。这是我第一次同地方的同志交换这个意见。
  陈云回忆了1961年六七月间在青浦县小蒸公社搞调查研究的情况。他说,住了半个月。青浦是他1927年搞过农民运动的地方,解放后也常有联系,当地的干部、群众同他讲真话。当时在养猪问题上已经确定实行“公私并举、私养为主”的方针,但对母猪是公养还是私养,并没有明确规定,而这关系到养猪事业能否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陈云说,小蒸公社当时有15个养猪场,我去看了10个,还看了农民私养的猪,并召开几次座谈会之后,感到私养母猪比公养母猪养得好。私养母猪喂得好,有的甚至喂泥鳅,猪圈也干净,产苗猪多,苗猪成活率高。公养母猪喂食不分大小、强弱,像开“大锅饭”,猪圈脏得很,母猪流产多,苗猪成活率低。通过这次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大部分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最后,陈云强调:总之,后一种调查研究,你们浙江可以试试。领导干部在各行各业广交知心朋友。
  笔者:小蒸调查,应该是我党调查研究的一个范例。
  李:对!1988年,陈云已83岁高龄,但回忆起小蒸调查仍然思路敏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陈云的谈话高瞻远瞩、言简意赅,逻辑性强,善于用质朴的语言阐述深刻的理论。他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精辟论述,即使是在十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仍振聋发聩,回味无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重温陈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教导,相信会引起我们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