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7期


徐梦秋有部《长征日记》

作者:卢 弘




  《百年潮》2004年第四期上,发表了两篇文章,都是关于徐梦秋的。徐曾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是当年红军中的一个著名人物,我曾在红军和长征史料中,见过一些他的文章和照片。只是在全国解放以后,各种革命历史著作中,几乎都不提他了,原因是他后来在新疆叛变了革命。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有一件事却使此人一度又“浮现”出来。这是当年的一件轶事。
  1988年前后,我参加编辑《李伯钊文集》。伯钊同志是我国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文艺运动的先驱和开拓者之一,又是杨尚昆同志的夫人,她的文集由中央戏剧学院等单位和她的亲属共同组织编辑。我因为写过《李伯钊传》及有关文章,也参加了编辑工作,并被分工执笔编辑文集中字数最多也是分量最重的一部作品,她的《长征日记》。在伯钊同志的生平事迹介绍和有关报道中,都曾一再提到这部日记,认为是她的一部重要著作。不过我在反复阅读并着手编辑过程中,竟对这部作品的作者到底是谁产生了怀疑。
  根据史实,伯钊同志在长征前期,即从江西出发到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会师时,她主要在红军总政治部工作,后期转到四方面军,长征结束前又去了二方面军并到达陕北,是红军中先后参加过一、二、四三个方面军长征的唯一一人。而这部日记中写的事,与伯钊同志的长征经历很不一致,其内容从头到尾不仅都是中央红军的长征过程,许多人和事更都发生在红一军团,特别是最后,日记作者说自己因腿脚受伤动过手术成了残疾,然而李伯钊直到逝世时她的双腿都完好无损,长征中也从未负过伤,因此我认为这部日记不是她的作品。当我在编辑部提出自己的怀疑时,竟遭到多数人特别是伯钊同志子女的坚决反对,说我不能否定她的这一重要作品。
  幸而我对长征历史有些了解,便依据日记所写,与长征史料特别是一方面军长征日程互相对照,断定日记作者始终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全程,又根据作者腿脚残疾,查证出应是原一军团政治部主任徐梦秋,因为长征胜利时只有他动过截肢手术。我把自己的分析判断和有关资料提出时,仍然受到反对,坚持不该否定这一作品,认为文集中不能没有《长征日记》。我们的编辑工作和会议讨论地点,都是在杨尚昆同志家里,当两方意见相持不下时,只得请出尚昆同志本人,由他直接听取两种意见,作出最后决断。当我一一举出否定的根据时,尚昆同志一面听一面点头。我最后说自己判断这部《长征日记》的真正作者应该是徐梦秋,并不是李伯钊。尚昆同志听后断然说道,你说的都对头,分析判断都有理,我知道徐梦秋这个人,他长征时是一方面军,后来又成了残疾,只是从延安去新疆后叛变了革命,所以不再有人提他。尚昆同志又说,问题是这部叛徒的日记,怎么会当成李伯钊写的,这是怎么造成的,应该把这件事先搞清楚,然后就好下结论了。
  我当时编看的不是《长征日记》手稿,而是别人用大稿纸根据原日记全文抄录的,要最后确定日记作者,必须找到原件才行。尚昆同志特许我在伯钊同志的书房和住处,一一查看她的各种遗物、文物特别是日记本、笔记本等等,最后在一个书柜底层一角,找到一个捆扎得好好的各式本册,打开后竟是大小不一的一摞日记本,字迹也显然不是伯钊同志所写。我按所记年代查到长征的那部分,内容与《长征日记》抄件完全相同,我断定这就是徐梦秋日记的原本,被当作李伯钊的《长征日记》,正是从这上面抄下来的。我马上把自己的发现报告了尚昆同志,他看了这些日记原件后,才慢慢回想起当年的往事来,这件事阴错阳差的原因也就清楚了。
  据了解,早在1950年,李伯钊就立意写一部长征史诗的大型歌剧。她先后访问了一批长征参加者,搜集了不少关于长征的资料,听说原在红军的徐梦秋当时记有多本日记,后来他虽然成了叛徒,他的日记可能还在。李伯钊到处打听查找后,终于在中组部关于徐梦秋的档案中找到了,马上借出并请人全文抄下,只是原件用后并未归还。因为别人未见过原本,也未全部读过日记抄件,更不清楚长征中的细节,就错把《长征日记》当成了李伯钊的作品。尚昆同志在了解并回顾这些事后,对我说道,幸亏你发现了问题,不然如果把一个叛徒的日记,当作李伯钊的作品,收在文集里,发表出版,就成了大笑话了。由此,这部《长征日记》就从《李伯钊文集》中正式抽出。徐梦秋的这部《长征日记》,很可能至今还在伯钊和尚昆同志的亲属处,除了有日记原件,还有全文抄件,两种文本我都多次阅读察看过,记得日记中不仅写有长征的艰难历程,还记述了许多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不少地方写得十分生动细致,既有重要的史料性,又有好看的文学性,全文约10万字左右。从中可见日记作者不仅是个有心人,并且确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素养的红军领导干部。这部作品是一直不为人知的长征史料,其原件更是一件关于长征的历史文物,可惜它由于作者徐梦秋成了革命叛徒,使其长期被埋没了。尽管如此,我感到它的历史价值及其文学价值依然存在。如今有人编辑出版了周作人、胡兰成等汉奸文人的作品,我觉得徐梦秋的《长征日记》和其他作品,也不妨“发掘”和“整理”出来,使其重见天日,也对当代历史研究特别是长征史作些贡献。特建议党史部门和《百年潮》杂志,与伯钊和尚昆同志亲属协商,把《长征日记》的原本和抄件都查找出来,组织专人对其整理编辑,即使作为“内部资料”出版,也是有一定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