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6期


“文革”后国家经委的恢复与组建

作者:贺耀敏




  袁宝华:在我主持经委工作期间,李先念同志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1979年4月举行中央工作会议时,先念主动地提出来要国家经委提出企业改革的意见,这 就是后来我们提的企业扩权十条,这个扩权十条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得到了大家的基本赞同。 所以才有7月国务院五个放权让利文件的出台。先念同志对于我们四次出国访问非常重视, 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1993年,我专门写了一篇"永远的怀念--缅怀李先念同志"的 文章,表达了我对先念同志的怀念。在那篇文章中我专门讲了先念同志对我们这一段工作的 关心。先念同志是工农出身的干部,他思路非常开阔,顾全大局。我曾经讲过,武钢选择厂 址的时候,苏联专家就选择了青山这个地方,但是第二汽车厂已经确定在这里建设了。第二 汽车厂筹备领导小组的组长就是先念同志,一机部的苏联专家就是不放弃这个地方,可是苏 联的钢铁专家非要这个地方不行。最后是苏联贸易部副部长卡维尔来了以后,他支持钢铁专 家的意见,他说钢铁厂选个厂址不容易。我们向先念同志汇报,他马上就同意了,他说尊重 苏联同志的意见。并给第二汽车厂的同志做工作,当时二汽的负责人是刘西尧同志,他把刘 西尧也找到会场上,要他顾全大局。
  60年代初,国家物资总局成立的时候,少奇同志提出来这是第二商业部,要把生产资料 作为商品。先念同志马上提出来,要把商业部的五交化划到物资部门来,这是先念同志主动 提出来的,支持物资部门的工作。当时物资工作要发展,需要银行贷款,可是物资流通上没 有多少利润,还不起利息,就向财政部提出要无息贷款。先念同志就批准财政部同意给物资 部无息贷款。周总理知道后批评物资部门说:银行怎么能给无息贷款呢?只能财政部门贴息 ,财政给你贴息,你拿财政给的贴息交给银行作为利息。"文革"期间,先念同志帮助周总 理主持国务院的工作,确实是呕心沥血,功不可没。在那么一个情况下能够把局面维持下来 真是不容易。他对我们做具体工作的同志非常关心,1971年周总理在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提到突出政治要落实到业务上,"四人帮"不让传达,先念同志亲自嘱咐我到机要室去看 看。
  贺耀敏:1982年,中央提出要组建新的国家经委,这主要是从什么角度考虑的?在具体 的组建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困难?
  袁宝华:至于1982年组建新的国家经委,目的是调整精简机构。这是赵紫阳同志提出来 的,一个是取消机械委、能源委,把两委的职能和工作合并到国家经委里来,实际上等于恢 复了原来的国家经委。再一个是把建委、农委和国务院财贸小组撤消,其职能和工作也合并 到国家经委来。这样一来,经委就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了。正因为它是许多单位 合并在一起的,所以最大的困难就是干部安排。领导干部就差不多二三十个,怎么安排都是 有问题的。安排吕东、我和王磊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还有几个副主任。其他同志的安排 就很困难,几位老同志都做了经委顾问。还有一些副部级同志最后只好把他们安排为几个办 的主任、副主任,如此等等。这一次机构合并和调整,领导干部数量大大减少,原来六个委 (组)领导干部一共有37人,一下子减少到7人;原来六委(组)局级干部147人,一下子减 少到86人。
  中央决定张劲夫同志来做经委主任。他是个老同志,陶行知的学生。他在中国科学院那 一段工作是有成就的,搞了"两弹一星","文革"时他靠边站了。1977年国务院开务虚会 的时候,大家的发言都是就事论事,只有张劲夫同志的发言站得高、看得远,他是从经济工 作的全局来讲的,得到陈云同志的赏识。张劲夫同志就很快提为财政部长,又到安徽去接替 万里同志做省委书记。他是有组织工作能力的,当时经委是几个单位合在一起,干部安排上 遇到很大的困难,思想也比较混乱,他沉着应付,硬是把这个局面安定下来了以后,他才离 开经委。
  
  "文革"前十年的国家经委:生不逢时; "文革"后十年的国家经委:得天独厚
  
  贺耀敏:国家经委是对我国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的综合经济部门,在我国经济 发展中,特别是在企业改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您可不可以评价一下"文革"前 后两个时期国家经委的工作?
  袁宝华:"文革"以后的国家经委和"文革"以前的国家经委有很大不同,因为处于两 个不同的时期。"文革"以前的国家经委存在了十年,从1956年到1966年。1966年底,薄一 波被点名以后国家经委就停止了工作。"文革"以后也是十年,从1978年到1988年。这两个 十年所处的时期不同。
  国家经委在前十年的工作是很有成绩的。当时我国经济一是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二是受 "左"倾路线干扰比较严重的时期。中间又遇到个"大跃进",经委的工作也遇到很多的问 题。例如,"大跃进"本身就给经委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干扰,可是当时的经委还是做了不少 工作。就是在"大跃进"期间,当时的国家经委在薄一波同志带领下,一开始就不赞成"大 跃进"。庐山会议前,薄一波就批判过冶金部一些脱离实际的措施。又譬如,当时经委工作 已经是处于很困难的时期,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搞了个《工业七十条》,我看《工业七 十条》是经委的一个重要贡献。当时经委专门成立了企业局,把饶斌同志调来做经委副主任 管企业工作,把赵荫华调来做局长,他们和马洪同志花了很大力气起草《工业七十条》。当 时《工业七十条》也是拨乱反正,是纠正"大跃进"的错误。另外,在60年代的三年恢复过 程中,经委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薄一波同志坚决地贯彻陈云同志提出来的"退够站稳"政策 ,只有"退够"才能"站稳"。当时把一年的投资降低到一百多亿,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事。 当时的经委在薄一波领导下确实有这个气魄。所以,经委对于"大跃进"以后贯彻调整国民 经济"八字方针"是有功劳的。
  当时经委有好多工作也只是开了个头。譬如,学大庆就是开了个头,搞了一批大庆式企 业,这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又如,叶林同志专门抓专业化协作,就是针对"大而 全,小而全"所造成的重复建设的损失提出来的,这对于经济管理是有贡献的。又如,试办 托拉斯,在几个行业搞托拉斯试点,都是有益的探索。还有学解放军,建立政治工作系统, 经委根据中央的指示专门成立了工交政治部,各行各业都成立了政治部,经委的工交政治部 虽说存在的时间不长,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同时,经委在三年调整时期召开了政治工作会 议、经济工作会议、技术工作会议,这三个会议在当时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当时经委抓物资工作,贯彻少奇同志提出来的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用经济方法来管理经 济等方面,都是有成就的。所以前十年经委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 了很大成就。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受当时计划经济的限制、"左"倾思想的影响和我们认识 的一些局限性。可惜的就是我们探索的时间不长,还没有深入,"文革"就开始了。
  经委前十年如果说是生不逢时的话,那么后十年就有点得天独厚了。后十年正是遇到我 们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遇到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前十年手脚舒展不开,后十年手脚舒展 开了。后十年经委从抓企业整顿开始,进行了大量的企业改革的工作,在我国企业改革中进 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当然,这期间也经历了复杂的曲折的过程,一直到1992年十四大最后 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想,后十年经委的工作在总的指导思想上一直没有真正 摆脱计划经济的指导,没有真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下工作,所以后十 年经委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责任编辑:吉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