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5期


宋美龄因小失大

作者:王 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和英国是同盟国,但同床异梦,蒋介石和丘吉尔彼此都很厌恶,成见极深。蒋氏夫妇和英国驻重庆大使薛穆关系搞得很僵。这当然有深刻的根源。
  丘吉尔认为欧洲是主战场,轻视亚洲战场。在缅甸战役中,英军配合不力,不堪一击,使中国远征军遭受重大损失。远征军乃蒋氏嫡系部队,当然心痛。英国人内心深处,缅甸宁肯让日本人占领,而不愿让中国人占领;日本人占领,战后英国可以轻易收回,如被中国占领,则收回不易。英国还千方百计阻挠美国将租借物资通过印度运往中国,甚至扣留作为己用。蒋介石夫妇访问印度,敦促英国让印度独立,释放被关押的尼赫鲁,引起英国不快。丘吉尔还拒绝战后将香港归还中国,罗斯福从中斡旋,要求丘吉尔以政治家的风度予以解决,丘吉尔坚决拒绝,说只要他活着,就不可能将香港归还中国。中国要求英国给以财政和物资援助,而英国则口惠而实不至。因此,蒋氏夫妇认为英人老谋深算,不堪信任。
  尽管如此,共同打败日本法西斯仍是大局。不论抗战取胜或战后建设,中国仍然需要英国的支持和援助。1943年宋美龄访美之前,中英之间酝酿宋美龄访美之后接着访英,英国朝野表示欢迎。中国明智之士大多也赞成和英国修好。但宋美龄自尊心极强,以中国第一夫人自居,要求英方保证王后或首相到车站去接,在没有得到肯定答复前,始终犹疑不决。
  宋美龄到达美国后,受到美国朝野的热烈欢迎,罗斯福待以上宾之礼。宋美龄每到一处演讲,都是人山人海,气氛极其热烈。这更助长了宋的心理膨胀。她听从姻亲孔令侃的献策,要访问英联邦成员国加拿大。当时中国驻美大使顾维钧向宋建议,如果一定要访问加拿大,也要放在访问英国之后,但宋美龄我行我素,先期访问了加拿大,自然引起英国不快。
  宋美龄访美期间,正值丘吉尔也在访美。宋在纽约,丘在华盛顿,互相都有见面的愿望,但宋美龄以大国第一夫人自居,要求丘吉尔去纽约见她。丘吉尔当时是同盟国“三巨头”之一(另二人为罗斯福和斯大林),国际地位甚高,自然不肯屈尊就教,借口公事繁忙,抽不出身来。这时足智多谋的罗斯福提出折衷方案,由他在白宫举行午餐会,邀请丘吉尔与宋美龄与会,这样绕开了礼仪问题。这本来是很好的建议,但被宋美龄以身体不适拒绝了。这不但引起英国朝野的不满,也引起了美国的不快。后来英国邀请宋美龄的热情降低,访英终于没有成行。从此蒋氏夫妇和英国交恶更深。丘吉尔在回忆录中曾有记载,认为这个女人不可理喻,余恨难消。
  国际交往当然要讲求礼仪,不卑不亢,不失尊严。但也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也要灵活运用,不能因小失大。抗战后期,中国虽然号称四强之一,除罗斯福出于本国利益需要,对中国提携外,苏、英内心都是不服的。宋美龄自恃有美国人撑腰,不能广交与国,是一种短视行为。把个人的虚荣放在国家利益之上,更是要不得的。
  (责任编辑:瑶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