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12期


2002年部分读者来信摘编(之三)

作者:佚名




  上海石泉路石泉2村巫朝文:我是从贵刊创刊时就开始自费购买,从2000年开始向贵刊邮购,我怕到邮局订有误,每期收到贵刊后我就如饥似渴,阅读贵刊大多数文章,有的还读好几遍,有时读得很晚才睡觉,我总感到读贵刊,深受教育,使我了解到近百年中国历史的史实,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历经坎坷建立起新中国。有的史实我根本不知道,有的虽然知道,也是一知半解,有时也有错误的认识。而贵刊所载文章,有的是作者亲身经历、或是作者采访亲历的人,所以有些史料很有权威性也很真实,我就是爱读,希望贵刊能保持这种真实的风格。
  
  抚顺市路天石化残疾人多种产品经销处邓丕庚:我阅读《百年潮》杂志已经有几年的历史了。在没有公开通过邮局订阅以前,我是在大连机场发现这本杂志的。看了以后觉得不错,我到处打听可否通过邮局订阅,但抚顺市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本杂志。没有办法,我只好把钱交给大连机场的书摊负责人,定期给我邮寄。那时不等我看完就被别人拿走了,等拿回来的时候已经变旧了,热心的读者绝大部分都是老同志,因为看了《百年潮》可以知道历史的真面目,让后人受到教育。
  
  广州广纸北1路谢日平:贵刊长期以来资政存史、以史育人,坚持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组织和撰写了大量文章与材料,对我们这些长期担任思想政治工作和对历史(特别是党史)有深厚感情和浓厚兴趣的同志帮助很大,也向贵刊全体同志表示衷心感谢!期望贵刊今后一如既往,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忠实于历史,高标准、高质量地撰写、汇编、征集与研究史料,为我国的史学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江西省万安县委大院王阿寿:《百年潮》与其它党史、学术刊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刊稿的权威性,善于抓重大题材而又不闪烁其词,与它的主办者中共党史学会的身份十分相称,58期读下来,确实让人了解了党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有利于使人读后思考、启迪,并从中汲取经验或教训。
  我以为,贵刊要保持风格,很难做到每一期都有,但一年要有几篇具有大家风范,很有影响的文章。同时,我一直觉得党史刊物中对宣传刘少奇、朱德,以及彭真等领导同志的文章,尤其评介其某方面思想理论上的贡献尚不够,长期下去,就很难让人们真正认识到领袖班子是一个战斗的集体,我希望贵刊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办刊最重要的就是:保持风格!
  
  安徽省郎溪县日杂花炮公司家属院王朝伟:栏目编排总体较好,但缺少与读者交流的栏目。贵刊前几年定期刊登读者来信,这种编排很好。近来,很少刊登读者来信。我认为应坚持良好传统,持之以恒。另外,可否增设一个“问与答”的栏目,主要回答读者所提的一些问题,使广大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所需要的知识。
  贵刊图片多,给人一种身临历史之境的感觉,这一点比起一般的期刊(社科类)来,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贵刊图片的印刷效果不好,大部分图片不够清晰。可能这里有技术上的原因,如果可能的话,应予以改进。
  
  湖南株洲王倜陶:过去几年,贵刊以革命回忆录方面的文章居多,也有不少国内外大事,都比较好看,近年来,这方面文章似乎少了些,当然历史性的文章,也有个与时俱进的问题。
  对历史人物的回忆文章,是否面可以广一些,不必局限于政治方面,在军事、经济、教育、科技……等等与国计民生相关密切的,都可介绍。
  一万字以上的长文,每期以一篇为度,长篇的好文章可分期刊出,因为许多老年读者一次看很长的文章颇感吃力。
  总之,贵刊不失为品位高、可读性强、知识丰富的好刊物。
  
  西安市文艺路长胜街19号陈世明:前些年,我从《作家文摘》报上读到转载《百年潮》的几篇文章,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我就专门给《作家文摘》报去信询问《百年潮》是哪个地方出的,邮发代号是多少。不久,在该报看到你们征订《百年潮》的广告,我就给单位老干部活动室长期订了一份。大家都喜爱这个刊物。因为活动室的杂志每期都是我领取的,近水楼台先得月,看到新的《百年潮》我都先看一遍,然后才给大家看。我感到这份杂志最大的特点是客观、真实,使我们了解了党的历史。
  特别是《百年潮》今年第二期刊登的《陈独秀缘何连任五届最高领导》一文,使我们对陈独秀有了确切的了解,陈独秀的形象又在我们脑海里树了起来。长期以来,由于某些宣传的误导,使我们对党的“七大”以前的历史不能正确地了解,对党的过去历届领导人总认为都是“左”或右的机会主义代表者。看来,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当然陈独秀也有一定错误,但我们应当了解当时的历史和客观情况,不能因为他有错误,就完全否定了他的地位和作用。你们的文章正是从这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北京市六里桥北里9号总政莲花池干休所许翰如:贵刊每期的文章我都怀着喜悦心情进行阅读。我认为内容是好的,每期所刊发的文章都有一定的质量和分量,也有新意。对于贵刊重视和强调尊重历史的真实性作为办刊的思想和指导方针我十分赞赏。对那些有不同看法和意见的文稿,也不吝篇幅让作者、读者进行评论、辨析或澄清是否符合党的“双百”方针,这也有利于读者对历史真实性的辨别和认识并提高阅读水平。
  记得读刊时,发现文中有两次出现历史错位的差错,即将“九一八”错位到了1932年,将“一二八”错位到1931年这是不应该的,还有应加强提高校对质量,消除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