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7期


先进性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和丰富的

作者:章百家




  在“5.31”讲话中,江总书记阐述了这样一个重要思想,他说: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这个思想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检验党的先进性的标准。
  20世纪,中华民族面临着两项基本任务,这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一个政党的先进性,不能脱离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哪个政党能够承担起这两个历史重任,哪个政党就是先进的。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首先是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上个世纪初叶,中国政坛上活跃着几十个政党,但其中的大多数很快就被历史淘汰出局。中国共产党能够站稳脚跟就在于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率先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从而把握住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在此后的革命斗争中,党又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不同的革命任务、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这使得党能够战胜种种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壮大,直至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建立起新中国。
  中国革命的胜利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在完成第一项历史重任之后,第二项历史使命也就责无旁贷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肩上。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提出要把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先进工业国,并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发展方向。然而,明确方向和目标只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从领导革命到领导建设,这是一个艰难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党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也经历了曲折。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来看,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是当时党还没有很好地完成从革命到执政的角色转换,还习惯于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思想和观念来观察现实、指导建设。在这个时期,我国取得的成就依然是巨大的,但毕竟走了弯路,在许多方面落后于世界的发展。
  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党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从此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0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这些成就举世共睹。
  我们党80年的奋斗历程生动说明,党的先进性不是抽象的,其内涵不是凝固的。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和领导建设这两个历史过程中,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进行理论创新,并根据实践的结果总结经验、修正错误。正是在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中,我们党实现了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邓小平理论的两个飞跃。党的历史经验也表明,保持先进性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要根据历史阶段的变化,适时提出新的纲领、目标和任务,提出新的指导思想,制定新的方针、政策,改进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没有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党的先进性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如何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是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上个世纪最后10年,国际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党失去了政权,其中的教训必须引以为戒。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国际竞争加剧,形势逼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江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要求,并指出贯彻“三个代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就为我们党解决上述历史性课题,为推进党的建设,为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责任编辑:萧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