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2期


逐渐开展的南北对话(中)

作者:张琏瑰




  70年代开始的南北对话

  

  自从1948年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先后单独成立自己的政府、国家分裂走向固定化以来,除去在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和日内瓦会议期间,南北双方代表曾进行过唇枪舌战以外,对立双主再也没有其它对话。但到了70年代,情况发生变化。首先是半岛所处的国际环境出现许多新因素,其次是半岛对立双方内部状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发生许多变化,于是,对峙双方开启了对话的大门,南北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促使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发生变化的国际因素大体有四。首先是中、苏、美、日大国关系的调整。

  我们知道,自从近代史开始以来,朝鲜半岛便成为周围大国势力的交叉点和撞击点,一百多年来朝鲜所经历的内争、亡国、光复、分裂无一不同大国关系的变化息息相关。二战结束后世界被分裂为东西两大阵营,朝鲜半岛双方各属一边。6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裂,中苏关系由意识形态分态分歧迅速变为国家间的磨擦。1968年苏军人侵捷克,并宣布“国家主权有限论”,中国谴责苏搞霸权主义。1969年苏军在中苏边境挑起事端,后来发展到大规模武装冲突,苏联成为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中苏之间由从前的盟友关系变为敌对关系。与此同时,美国由于长期陷入越南战争,到70年代初已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军事危机,霸权地位严重衰落,其对外战略不得不进行收缩。面对日益强大的苏联军事力量和咄咄逼人的勃列日涅夫主义,看到中苏关系的本质变化,尼克松政府决心打开美中关系。这样,1972年尼克松访化,中美关系迅速改善。随之,中日关系也有了重大发展。大国关系进入了战后以来最为重大的调整时期。其对朝鲜半岛的直接影响是,冷战体制有了重大的削弱,国际政治板块结构出现裂缝,三八红正由集团政治的结合部转变为半岛南北双方的分界线。这样,朝鲜半岛双方的关系出现了明显半岛化趋向,使那里的任何改善关系的动向变得简单和容易了。

  其次是美国进行全球战略调整,制定“新亚洲政策”。由于美国实力和霸权地位的衰落,美国总统尼克松不得不对战后以来美国推行的全球扩张战略进行调整。1969年7月,他在关岛宣布“尼克松主义”出台,即美国将从越南脱身,在东亚进行了战略收缩,美国在亚洲的盟友要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应自己努力解决本国的防卫问题。尼克松主义的出台,使韩国不得不重新研究自己的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北方的政策。而北方也从美国新的东亚政策中看到了机会,半岛双方可以通过改善关系最大限度地使半岛走出美国影响的阴影。

  影响半岛南北关系的第三个国际因素是,70年代初国际社会产生了一股强劲的缓和潮流。首先是中美关系的缓和。自50年代战争爆发以后一直处于尖锐的敌对状态中的美国和中国,突然走在一起握手了,尼克松来到了北京,毛泽东主席同他进行了轻松的谈话,整个世界为之一振,当时叫作“小球(中美乒乓球赛)转动了大球(全球国际关系格局)”。接着,整个西方世界迅速地同中国改善关系。与此同时,美苏这对世界霸权争夺对手之间也出现了关系缓和。尼克松主义出台以后,美国一直谋求从实力出发同苏联进行谈判,试图以谈判代替对抗,以改善其困难的内外处境。苏联军事力量的膨胀使它逐步摆脱美苏争霸中的危机感,有了采取和平攻势的信心。1975年10月勃列日涅夫在苏联科学院成立250周年庆祝会上说:“经济力量和防御力量的加强,使苏联胜利地在国际舞台上展开积极的攻势。”这种攻势的重要内容,就是在欧洲搞缓和,促成召开赫尔辛基欧安会,使西方承认战后形成的东西边界现状。世界上几个主要大国关系的缓和,有力地推动着全球缓和趋势。潮流所及,朝鲜半岛南北间也出现一种缓和的要求,用对话代替对抗便成为自然而然的事。

  影响半岛南北关系的第四个国际因素是,自70年代开始以后,各个大国都先后调整了对半岛政策,减少了对半岛事务的介人,半岛问题半岛化。这样,朝鲜三八线两侧都可以更充分考虑自身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按照自己的需要在南北关系方面采取行动。

  从半岛南北双方内部状况看,70年代初也已产生了进行和平对话的迫切需要。

  从北方情况看,第一,60年代以来北方对南方一直采取强硬政策,效果并不好。比如,1968年1月21日,一武装小分队冲入汉城,袭击韩国总统府,结果被全歼,8月24日,韩国破获统一革命事件,引起韩国民众不安,11月4日,韩国东海岸发生武装登陆事件等等。这些事件不仅不能给韩国造成根本性损害,反而激起韩国民众的反感。第二,南北实力对比发生错位。停战以来,在南北综合实力对比中北方一直占据优势,但到70年代初情况发生变化,南方超出。如1960年时人均GNP韩国是94美元,朝鲜是137美元,但到1975年时南方已达591美元,朝鲜为579美元。北方在经济发展竞争中的落后,除去体制方面的原因外,很重要的原因是每年几近30%的庞大军费开支。朝鲜需要缓和南北关系,把国防费用降下来。第三,美军驻在韩国一直被朝鲜视为国家统一的最大障碍。尼克松主义出台以后,美国国内产生了从韩国撤军的压力。朝鲜希望通过缓和半岛南北关系,削弱美国继续驻在韩国的理由,促使美国撤出朝鲜半岛。第四,朴正熙的独裁政治已遭韩国在野党和民众的强烈的对,韩国朝野矛盾逐步激化。如果南北关系缓和,国家统一问题提上日程,必将进一步激化韩国朝野对立,有助于朝鲜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因此,在对话整个过程中,朝鲜一直坚持举行有南北各政党、团体参加的“全民族大会”。

  从南方情况看,它也有许多需要缓和对话的理由。第一,尼克松主义出台,一直被视为坚强后盾的美国有脱身他去的可能,韩国不得不认真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安危。朴正熙已深感紧迫,因此提出“先建设、后统一”的口号,急需有一个和平的环境赢得时间,增强自立自卫的能力。第二,自60年代初朴正熙政变上台以来,他通过确立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战略,使韩国经济实现第一次飞跃,创造了被称作“汉江奇迹”的业绩。20年来在南北对峙中一直处于劣势的韩国,到70年代初已开始在经济实力方面赶上和超过北方。这一现实极大地增强了朴正熙通过同北方进行和平竞赛取胜的信心。比如,1970年8月15日朴正熙在一篇讲话中提出“南北间进行善意的竞争”。第三,经济的长足发展,使国内市场狭小的韩国产生了海外市场的迫切需要。它需要缓和同朝鲜的关系,进而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为韩国经济开辟广泛市场。因此,朴正熙提出了关于“北方政策”的最初设想。第四,经过十多年富有成效的建设,韩国人民开始享受到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富裕生活。对现有生活的珍视引发出对紧张局势和战争的憎恶。因此民众中产生了强烈地改善同北方关系,促进半岛和平与稳定的压力。

  国际环境的这些积极变化和朝鲜半岛对峙双方内在需要,使南北间和平对话成为可能。

  1971年8月6日,金日成主席发表讲话,提出北方和南方之间应进行广泛对话和协商以促进国家统一。他说:“我们愿意在任何时候同南朝鲜所有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接触,其中包括民主共和党。”数天后,即8月11日,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人士在复旅美朝鲜人士函中,表达了同样意向。翌日,韩国方面作了反应:韩国红十字会总裁崔斗善向北方建议开展南北离散家庭互寻活动。8月14日,北方红十字会负责人写信给南方红十字会总裁,对他的提议表示支持,并进一步提出,双方红十字会应尽快就此问题进行讨论,而且就讨论的内容与会议地点提出具体建议。北方还建议,双方红十字会派员于8月20日12时在板门店交换有关文件。南方表示同意。

  8月15日,朴正熙发表讲话对双方十字会的接触和开展离散家庭成员互访活动表示支持。

  这样,南北红十字会谈开始了。关于会谈过程,我们将在后文中叙述。这里要讲述的是,南北间的红十字会谈过程中,双方就安排南北高层官员进行秘密互访进行了探讨,并最终导致了双方发表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共同声明。

  三八线两侧的人民都不会忘记1971年11月20日这个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应南方提议,北方红十字会代表团副团长、代表团发言人金得宪同南方红十字代表郑洪镇进行了单独接触。这种接触是秘密进行的,当时一般人并不知晓。自1971年11月20日起至1972年3月22日止,双方共秘密接触11次,最后终于达成一项惊人的协议:南方中央情报部部长李原洛将同北方党中央组织指导部部长金英柱进行秘密会谈,地点将在平壤和汉城轮回。也就是说,李厚洛将首先秘密方问平壤,尔后金英柱秘密访问汉城。

  李厚洛秘密访问平壤是在1972年5月2日至5日进行的。此前郑洪镇已为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4月26日,朴正熙下达给李厚洛一张“关于赴特殊地区执行公务的总统训令”,以表明李厚洛北方之行是经总统特许的。因为根据韩国法令,私自访问北方者将遭严惩。

  李厚洛在平壤逗留期间,曾同金日成和金英柱各进行了两次会谈。后来,从北方和南方公布的照片中,人们看到了双方微笑着握手的场面。

  大约过了一个月后,即5月29日,北方代表朴成哲秘密到达汉城。本来按照协议,访问南方的应是金英柱,但金日成告诉南方说,金英柱身体欠安,由朴成哲代其访问。

  朴成哲对汉城的访问同李厚洛的北方之行严格对等。访问时均带3名随行人员,访问时间均为4日。但在礼仪方面略有差异:在汉城,朴成哲同李厚洛会谈2次,同朴正熙总统会谈1次。这可能是朴成哲是金英柱代表的缘故。

  在朴李会谈中,双方继续就平壤会谈中谈及的问题进行协商。最后,双方同意成立一个由双方代表共同组成的“南北协调委员会”,李厚洛和金英柱分别出任“共同委员长”,此外双方各出3—5名委员。双方还同意在这个委员会下成立若干分科委员会,以讨论和推进南北间多方面的交流。

  也就是在这次秘密访问中,双方同意发表一项共同声明,把双方已达成的协议用共同声明的方式固定下来,并向国内外公布。这样,经过文字作业,形成文件,李厚洛和金英柱分别于6月29日在文件上签了字。1972年7月4日上午10时,在半岛南北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南北共同声明》在平壤和汉城同时公布了。

  这项《南北共同声明》主要内容如下:

  1、双方就国家统一问题达成下述原则协议。

  1)统一应在不依靠外来势力和没有外来势力干涉的情况下自主实现之。

  2)统一不应以相互用武力反对对方的方式实现,而应用和平方法实现之。

  3)应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作为一个民族首先谋求民族大团结。

  2、双方一致同意:为了缓和南北之间紧张局势,创造信任气氛,相互间互不中伤诽谤,不进行任何规模的武装挑衅,并采取措施防止突然发生军事冲突事件。

  3、双方一致同意:为了恢复业已断绝的民族联系,加深相互理解,促进自主和平统一,南北间要进行多方面交流。

  4、双方一致同意:积极推进目前正在进行的南北红十字会谈并使之早日取得成功。

  5、双方一致同意:为防止发生军事冲突,直接、迅速而准确地处理南北间产生的问题,在平壤和汉城之间开设常设直通电话。

  6、双方一致同意:为促进上述各项之落实,改善和解决南北间各种问题,按照协商原则实现国家统一,将成立以金英柱部长和李厚洛部长为两主席的南北协调委员会。

  7、双方坚信,上述协议符合全民族愿望,并向全民族庄严保证真诚履行之。

  双方在签署这项联合声明的同一天,金英柱和李厚洛还同时签署了关于平壤和汉城间架设直通电话的议定书。

  朝鲜半岛南北关系从此进入对话时代。

  70年代初朝鲜半岛双方发表“七·四联合声明”以后,南北对话逐步在许多领域展开,一度十分活跃,并取得一些实际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会谈日益艰辛,后来则先后陷人僵局。下边对此作一分类介绍。

  1、南北红十字会谈

  1971年8月12日,“大韩红十字社”总裁崔斗善发表一项特别声明,向朝鲜红十字会提出建议,称为了减少分散于南北两地的离散家庭成员的痛苦,为他们的重新团聚创造条件,南北红十字会间应举行会谈,开展一项寻找离散家庭成员的运动。他建议,双方最晚在当年10月在日内瓦进行预备会谈。

  朝鲜红十字会对南方的这一提议立即作出积极反应。8月14日,朝鲜红十字会委员长孙成弼通过平壤广播电台作了回答。他在这封公开信中表示,他很高兴地接受南方建议,同意举行双方红十字会谈,并建议会谈时讨论的问题不局限于开展寻找离散家庭成员运动,还应扩大到离散家属、亲戚、朋友之间的自由往来和相互访问、自由通信等问题。

  根据北方建议,南北双方红十字会代表于1971年8月20日在板门店进行了第一次接触,相互交换了建议书。26日,双方代表再次见面,南方向北方递交了关于举行预备会谈的具体建议,此后到9月16日双方又进行了3次接触。

  1971年9月20日,南北红十字会谈预备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板门店举行,此后这种预备会议共举行25次,最后就举行正式会谈的议题达成5点协议。即:关于相互查明离散家庭成员的住址和生死问题;关于实现离散亲属和朋友自由访问和自由会见问题;关于离散亲属和朋友自由通信问题;关于离散亲属自由团聚问题;按照人道主义需要解决的其他问题。

  南北红十字会谈正式会议先后共举行10次。

  第一次正式会谈于1972年8月30日在平壤大同江会馆举行。这次会谈的主要任务是确认在预备会议中双方已达成协议的正式会谈议题。因此会谈进行顺利,会后发表一项协议书,重新申明了前边提及的5项议题。

  第二次正式会谈在1972年9月14日举行,地点移到汉城朝鲜饭店。会后发表的公报有两项内容,一是重申《七·四联合声明》中阐明的国家统一之原则,二是声明双方将在相互理解和信任中进行以后的会谈,并规定了今后两次会谈的时间和地点。

  第三次正式会谈于10月24日在平壤举行。这时情况有些不妙。因为双方就议题的第一项内容各自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而且都讲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和方针,二者之间甚有差距。结果,会后没有公报。第四次正式会谈于11月22日在汉城举行,双方就第一项议题进行讨论,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不过在这次会谈中双方都同意设立“南北红十字联合委员会”和“南北红十字会板门店联合办公室”,所以会后发表了一项公报。在1973年3月21日举行的第五次正式会谈中,北方提出,离散亲属本人需要到对方寻找和确认自己的亲人,为扫除障碍,韩国应该首先废除其《反共法》和《国家保安法》,并提出所说的家属和亲戚亦应包括旅日侨胞。双方为此发生争论。1973年5月9日在汉城举行第六次正式会谈,北方重申其在上次会谈中提出的主张,而南方则声明北方主张不能接受,双方不欢而散。在1973年7月11日举行的第七次正式会谈中,南方代表提出,鉴于双方无法就第一项议题达成协议,建议双方各组成“中秋扫墓团”相互赴对方扫墓,北方拒绝。随后北方提出了一项“联合声明草案”,内容包括了其在上次会谈中提出的全部主张。南方拒绝。不过这次会谈中双方还是达成了一项协议,即双方同意第八次会谈日期将通过直通电话或板门店联合办公室进行协商。

  1973年8月8日,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李厚洛根据朴正熙指示,策划了在日本东京大皇宫酒店绑架金大中事件。北方对此反应强烈。8月28日北方发表声明,提出南方必须把李厚洛等人开除出南北协调委员会,并且要充实该委员会,即“不仅双方当权者,而且是南北朝鲜的各政党、社会团体和各阶层人民的代表都应该参加该委员会”。在南方未满足这些要求之前,一切对话均告中止。这样,第八次南北红十字正式会谈无限期地中止了。此后,在1974年7月至1977年12月间双方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曾进行过25次抵层会谈,一无成果,于是双方不再谈下去。

  1984年秋韩国部分地区受到水灾,北方红十字会于这年9月8日发表声明表示将向南方灾民提供救援物资,南方红十字会表示接受并建议双方红十字会进行业务会谈。9月底10月初,北方的救灾物品运抵南方。经过预备会谈,双方红十字会第八次正式会谈终于在1985年5月27日在汉城开始举行,这时距上次会谈已经时隔12年了。

  在这次会谈中,双方仍就议题问题各持主张。不过,会谈中双方就交换离散家庭故乡访问团和艺术团演出达成了协议。这样,1985年9月20日,南北双方各派出了人数多达151人的代表团对对方进行了4天的访问。

  第九次会谈是1985年8月26日至29日在平壤进行的。会谈中双方都提出了自己的几份决议草案要求进行讨论。但在第二天下午发生一件不愉快的事件,按原计划韩国代表将被邀请观看青少年体操表演,但演出场所和内容发生变化,韩国代表团中途退场。这样双方敌对情绪甚大,会谈无法进行,只就下次会谈日期达成协议,会谈便告结束了。

  1985年12月2日进行的第十次正式会谈中双方没有找到任何共同语言,在2天的会谈大部分时间里是各方说各方的。只是在会谈结束时双方均同意下次会谈1986年2月26日在平壤举行。但是,这天会谈未能如期举行。4年以后,即1989年1月至12月,双方曾为举行第十一次正式会谈和进行第二次故乡访问团及艺术公演进行了多次接触,但终因未能达成协议,会谈就此终止。

  2、南北协调委员会会谈

  南北联合声明发表以后,为落实之,自1972年10月至11月,双方委员长举行了三次会议,就南北协调委员会的组成及其活动达成协议随即该委员会组成。1972年11月30日,南北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汉城举行。李厚洛委员长代表南方提出7项主张,即:互不攻击对方的社会制度、相互理解、互不干涉诽谤对方、不强加于人、立足于自己制度努力增进福利、加强合作以增强民族同质性、推进对话。北方代表朴成哲代理委员长则提出2项建议:召开双方军事代表会议以消除南北间军事对峙;成立政治、军事、外交、经济和文化5个分科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1973年3月14日在平壤开始举行,会期3天。会上南方提出两项建议:尽快制定南北协调委员会及其他有关会议的工作细则;南北共同在板门店非军事区修建南北联合办事处。北方代表则提出了5条关于军事问题的提案:停止扩军和军备竞赛;双方将各自的兵力削减在10万人以下;禁止从外国运进武器和军事物资;撤出外国军队;缔结和平协定。在这次会上双方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未达成任何协议。

  第三次会议于这年6月12日和13日在汉城举行。会上双方各自重提第二次会上的提议,之后便告结束。此后,双方再也未能重新坐在一起。

  3、南北体育会谈

  早在1963年,南北双方曾接受国际奥委会建议就组成单一体育代表进行过三次会谈,未取得实际成果。1979年世界乒乓球绵标赛在平壤举行,双方又为组成单一代表队参赛进行多次谈判,最终也未就统一队使用的名称、国旗、国歌等问题达成协议。

  进入80年代后,半岛南北关系有所缓和。1984年3月30日,朝鲜奥委会致函韩国奥委会,建议双方就共同组队参加国际比赛重开谈判,南方立即表示赞同。这样,1984年4月9日,南北体育会谈第一次会议在板门店举行。但是,由于曾发生仰光爆事件、电影演员崔银姬、申相玉绑架事件,因此,在这次会谈中双方虽然也就组成单一代表队参加国际体育比赛、进行体育交流和合作等问题提出了各自的建议,但双方还是就上述非体育问题进行了争论。此后,南北体育会谈又于4月30日、5月25日先后举行了两次,但双方仍然无法从政治斗争中摆脱出来,无暇讨论体育问题。这样,在板门店举行的体育会谈只进行了三次便告终结。

  1985年7月24日,国际奥委会宣布,在它的斡旋下,朝鲜半岛双方同意在洛桑奥委会总部进行新的体育会谈,讨论1988年奥运会及其他问题。这年10月8日和9日,南北代表在洛桑举行会谈。在会上,南方提出1988年汉城奥运会部分项目可以在北方比赛,北方则提出这次奥运会北南共同举办。1986年1月8日双方举行第二次会谈,双方各自坚持自己主张。在1988年6月10日举行的第三次会谈中,南方提出将安排2个项目在北方比赛,北方主张安排6个项目;关于这次奥运会名称,南方主张冠以“第24届汉城奥林匹克运动会”,北方主张去掉“汉城”二字。双方无法达成协议,不欢而散。汉城奥运会后来如期举行。

  4、南北经济会谈

  1984年10月3日,朝鲜红十字会负责人发表谈话,希望南北双方就经济合作诸问题进行会谈。10天后韩国经济企划院长官申秉铉致函朝鲜政务院副总理崔永林,建议举行副部长级并有民间经济团体代表参加的南北经济会谈。10月16日,北方复函表示同意,并就会谈的时间地点和人数提出具体建议。南北经济会谈第一次会谈1984年11月15日在板门店举行。会谈中双方首先就经济合作交流的原则达成协议,即:坚持自主、和平统一、民族大团结之原则,相互尊重对方意见,平等互利。随后双方议定了可以进行合作的领域有地下资源开发、渔业、农业等,双方还讨论了彼此能提供的商品细目等。这次会谈气氛良好,颇有成效。但是,不久后板门店发生美韩警卫人员枪击北方警卫人员事件,致使第二次会谈被拖延下去。1985年5月17日第二次会谈终于举行,但已经没有前次会谈中的灵活态度和良好气氛,双方连议题都没取得一致意见。这年6月20日举行第三次会谈,改为秘密进行,最后达成了协议:南方接受了北方提出的建立经济合作联合委员会建议,北方也接受了南方提出缔结双方进行经济交流合作“一揽子协定”建议。第四次会谈于1985年9月18日进行,没取得实质性进展。11月20日举行第五次会谈,双方就将要达成的协议名称、工作原则、交换商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但分歧甚大。1986年1月18日,美、韩方面宣布从2月10起在韩国境内举行“协作精神86”联合军事演习。1月20日,北方宣布因这种军事演习破坏了会氛,取消预定1月22日举行的第六次南北经济会谈。从此以后,南北经济会谈便成了一段历史回忆。

  5、南北国会会谈

  1985年4月9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七届四次会议致函大韩民国国会建议举行南北国会会谈。6月1日南方国会通过同意会谈的复函,两天后国会议长李载滢将此函发给北方最高人民会议议长杨亨。7月23日,双方国会代表在板门店进行预备性接触,此后又于9月25日进行第二次接触,但终未就正式会谈的议题达成协议。拖延到1986年1月,因军事演习事停止了接触。

  两年多以后,即1988年7月18日,根据韩国国会决议,李载滢致函杨亨,敦请北方参加1988年汉城奥运会。三天后杨亨复信,建议在平壤举行“南北国会联席会议”,同时还寄来一份名为“南北互不侵犯联合宣言”的决议草案。此后双方多次进行信函交换,终于就为正式国会会谈作为准备的“准备性接触”达成协议。这样,双方国会工作人员自1988年8月19日至1990年1月24日间,先后进行10次“准备性接触”和一次“首席代表单独接触”,但没取得可见成果。预计1999年2月举行第十一次接触,但又因美韩军事演习,北方宣布中断同南方一切会谈而告停止。这样,南北国会会谈尚未正式开始便告结束。

  6、南北高级会谈

  1988年12月18日韩国国务总理姜英勋致函朝鲜政务院总理延亨默,建议举行“南北高位当权者会谈”,翌年1月16日延亨默回信,建议会谈名称改为“南北高级政治军事会谈”,并建议先举行预备会谈。双方虽然就会谈名称和议题意见有歧,但预备会谈还是在1989年2月8日至1992年7月26日间进行了8次,另外还有2次实务代表接触。会谈中双方先是就军事演习、后是就会谈议题进行了争论,直到1989年12月20日第五次预备会谈时双方终于就会谈名称达成协议:“南北高级会谈”,双方同意各有2名高级军官参加正式会谈代表团。1992年7月26日举行第八次预备会谈,双方终于在举行正式会谈的协议书上签字。

  南北高能会谈先后共举行8次。第一次1990年9月5日在汉城开始,双方总理延亨默、姜英勋参加。会上南方提出“关于改善南北关系的具体协议”、“关于多角交流实施方案”和“构筑政治军事信任方案”等三个文件,北方提出会谈中首先要解决“三项紧急问题”,即美军撤出,撤走核武器、裁军。从一开始便看出双方主张差距甚大。在10月17日至18日在平壤举行的第二次会谈中,双方主张都有些变化,但仍未达成任何协议。这年年底举行第三次会谈时,南方提出了经过修订的“关于改善南北关系的基本协议”草案,北方则解释了它提出的“互不侵犯宣言”草案。1991年10月22日至25日在平壤举行的第四次会谈出现转机。南方把自己业已提出的三个提案进行综合,合成“关于南北和解、互不侵犯和合作交流协议”提交会议,而北方则提出“关于半岛无核化宣言”草案,后来又提出“关于北南和解和合作交流的协议?。双方同意会谈后让工作人员将这些提案改写为一个决议草案。由于会后双方代表曾进行4次协商,因此当1991年12月10日第五次会谈开始时,双方已在许多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尽管双方在诸如将停战状态转换为和平、关于和平解决纷争等许多重大问题仍存在对立,但这次会谈结束时双方总理草签了一份重要文件《关于南北和解、互不侵犯和交流合作协议》,这是迄今为止南北对话中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1992年2月18日至21日举行的第六次会谈比较轻松,双方交换了上次草签的文件文本,不过这次双方都已完成必要法律程序,文件交换之时业已生效,使这次会谈尤其令人感到重要。此外,在这次会谈中双方还签署了《关于南北高级会谈分科委员会构成和运营协议》。此外,双方总理1992年1月20日草签的《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联合宣言》经过双方法律程序后亦在这次会谈中交换文本生效。

  《关于南北和解、互不侵犯和交流合作协议》除序言外,内容分为4章25条。在序言中,双方再次确认1972年《七·四联合声明》阐明的国家统一三原则,并称南北关系不是国家之间的关系,而是走向统一过程中暂时形成的特殊关系。在和解部分中,双方表示相互承认和尊重对方制度,不干涉对方内部事务,互不诽谤、中伤、破坏、颠复对方。在互不侵犯部分中,双方表示不对对方诉诸武力,不进行武力威胁,通过对话和协商和平解决分歧和纠纷。在交流部分中,双方表示将进行以合作开发资源、物资交流、合作投资等为内容的经济合作,实现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新闻、出版等多领域里的合作交流。

  在《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联合宣言》中,双方共同宣布:北方和南方不进行核武器的试验、制造、生产、接受、拥有、储存、部署、使用,不拥有核再处理设施和铀浓缩设施,核能只用于和平目的。

  第七次会谈于1992年5月5日至8日在汉城举行,双方讨论了具体落实上边业已生效的三个文件事项,并达成相应协议。第八次会谈在9月16日至19日在平壤举行,双方签署了几个分科委员会已经谈妥的文件。但是,到这年10月,情况突变。由于这年11月份美韩将举行联合军事演习、韩国自己也进行一次名叫“花郎演习”的军事活动,北方于1992年10月31日电话通知南方,中止原定1992年12月21日进行的第九次会谈。于是,一度有声有色的南北高级会谈降下帷幕。

  7、南北最高会谈预备接触

  1993年2月25日金泳三其总统就职演说中曾表示愿意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同金日成主席举行会谈。1994年6月在半岛核危机日趋严峻关头,美国前总统卡特访问了朝鲜并同金日成主席进行长时间会晤。此后卡特访问韩国,向金泳三总统传达了金日成席的口信,称“愿意随时随地并且尽快地同金泳三进行无条件地会见”。为此,6月20日南方总理李荣德向北方总理秉成山建议,双方派副总理级官员于6月28日在板门店进行预备接触,以为最高级会谈作准备。北方迅速表示同意。28日这天,经过双方副总理秘密接触,双方签署了“关于举行南北最高人谈协议”。

  7月初,南北双方代表为最高会谈进行了细致准备工作,并就先遣队、警卫、通讯、电视报导等各项具体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并达成了协议。双方确定,金日成主席同金泳三总统的最高会谈将于7月25日和26日在平壤举行,金泳三将下榻在金日成的主席府内百花园招待所。但是,就在半岛南北关系即将出现重大突破的时候,金日成主席于7月8日逝世了。

  7月11日,北方通知南方,因金日成主席逝世,南北最高会谈只好延期。此后,因吊唁问题南北关系恶化,北方称金泳三不是对话对手,南北最高会谈化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