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8年第1期


“布拉格之春”的凋零

作者:叶书宗




  1968年8月,苏联纠集华沙条约组织的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等,出动50万大军,武装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以下简称捷克)。苏联领头的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一起出兵占领了另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件事不仅震惊了西方,而且使同样受到苏联威胁的中国政府高度警惕。一年之后,中苏两国因边界事件差点儿进入战争状态,与此不无关系。
  苏军入侵捷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近年来解冻的俄国档案披露了其中内情。
  
  改革派挫败政变阴谋,杜布切克成为第一书记
  
  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捷克也是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发展到60年代中期,苏联模式的诸多弊病已经暴露出来了。由于经济衰退、民族矛盾激化、体制僵化和缺乏民主、法制导致冤假错案频出,捷克陷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之中。为了摆脱危机,寻求新的发展,捷克人开始尝试建立符合本国条件的社会主义社会新模式,史称“布拉格之春”。
  早在60年代初,捷克的经济学家就提出了市场机制原则,为“布拉格之春”作好了理论准备。1963年底,以著名经济学家奥塔·希克为主席的全国经济改革委员会,根据市场机制原则,提出了改革方案。改革方案的基本内容是以方向性计划代替指令性计划,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依照市场规律和市场需要进行独立经济活动的经济实体。改革方案经捷共中央讨论后,于1964年10月正式公布,从而拉开了“布拉格之春”的序幕。
  1967年,依据改革方案的要求,全国开始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投入实际运作。可是,由于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体制下的经济运行方式,新旧体制的冲突十分尖锐,以致原有的矛盾尚未缓解,新的矛盾如物价上涨、失业人数增加、日用必需品供应愈加不足等迅速表现出来,群众的不满情绪日趋明显。
  当时,捷共中央第一书记和共和国总统是诺沃提尼。他原来也赞成改革,但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后,他担心改革会使自己重蹈赫鲁晓夫的覆辙,转而反对和阻挠改革,这是改革形势复杂的一个重要原因。面对这种情况,1967年10月,捷共中央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国内形势和党的工作。会上,要求加大改革力度的呼声高涨,中央党政机关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受到尖锐的批评。诺沃提尼及其所谓“传统共产主义派”首当其冲。坚持改革主张的,是以中央主席团委员、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杜布切克为首的大多数党的高级干部。
  诺沃提尼感到自己的地位不稳,遂求助于苏共中央。苏联驻捷大使契尔沃年科也深恐自己对捷克的局势把握不定,请求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访捷。于是,1967年12月8日,勃列日涅夫以应邀去捷克休息和打猎为名,来到了捷克首都布拉格。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勃列日涅夫同意到布拉格来,但他并没有支持诺沃提尼的计划。勃列日涅夫在动身之前曾特别询问主管捷克事务的助手:“他们那里谁是第二把手?”助手回答:“在目前形势下,人事上还看不清楚。”这个话题没有再继续下去,但勃列日涅夫显然另有盘算。在布拉格,他与各方面领导人进行了谈话,却丝毫不提支持诺沃提尼的话题。相反,他多次问到这时不在布拉格的杜布切克。第二天晚上参加捷共主席团招待宴会时,他甚至公开表示,关于捷共内部争论的问题,“是你们自己的事情”。
  勃列日涅夫所以不愿意支持诺沃提尼,一个主要原因是诺沃提尼曾对赫鲁晓夫的下台表示惋惜,并且曾经表示不同意苏联在捷克长期驻军的要求。现在既然诺沃提尼地位不稳,苏共中央正好可以想办法扶植一位更加听话的领导人来取代诺沃提尼。为了这个目的,在回国途中,勃列日涅夫特地在布拉迪斯拉发作了短暂逗留,去看望在那里主持工作的杜布切克。
  眼看自己的地位已岌岌可危,诺沃提尼决定铤而走险,发动军事政变,除掉改革派。这一冒险行动的主要助手是捷共中央机关武装部(第八部)部长马穆拉、副部长谢伊纳少将,以及国防部副部长扬科上将。他们计划于12月16日,将驻扎在布拉格以北25英里的第1装甲师、第13步兵师开进首都,逮捕包括杜布切克在内的改革派领导人。由于部队动员工作来不及,诺沃提尼不得不推迟了行动的时间。但12月17日,捷人民军总政治部主任普尔赫利克中将得悉了这一计划,立即通知了杜布切克,并通过电话劝说各军区司令在这次党中央的争执中保持中立。
  经过一夜紧张联络,杜布切克等改革派先发制人,于18日召开了党中央主席团紧急会议,在会上有根有据地指控诺沃提尼违背党章的基本准则,意图通过军事政变来建立独裁统治。次日又召开党中:央扩大全会,进一步公开了诺沃提尼的军事政变计划,顿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不仅与会者反应强烈,随后舆论界更是一片指责之声。诺沃提尼至此不得不下台了。
  1958年1月4日,诺沃提尼被撤销了捷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中央全会随即批准了主席团会议的这一决定。1月5日,由主席团一致提名,经中央全会通过,选举杜布切克为捷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2月25日,参与政变计划的谢伊纳少将逃往罗马的美国驻意大利使馆政治避难,旋即被秘密送往美国。3月14日,十二月冒险计划的另一积极参与者、国防部副部长扬科上将自杀。至此,诺沃提尼已是声名狼藉了。几天后,诺沃提尼递交了辞职书,当天就被接受,从而失去了共和国总统和捷共中央主席团委员、捷共中央书记等职务。到5月份又被“暂停党籍”。
  
  苏共中央判断错误,捷共决心走自己的路
  
  杜布切克的上台,苏共中央和勃列日涅夫都持欢迎态度。这里面一个重要原因是,杜布切克的童年是在苏联度过的,17岁才回国,1955—1958年又在莫斯科苏共中央高级党校学习,可以说是自小受苏联熏陶、并由苏共培养的一名捷共高级干部。据此,勃列日涅夫和苏共中央都认为他更能适合苏联的需要。但后来的事实说明,勃列日涅夫根本不了解捷克这个国家和民族,也不了解杜布切克。
  杜布切克1963年开始担任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他很少与外界交往,也不爱在公众场合露面,更少发表演说,是一个腼腆、内省、深沉的人。他生活俭朴,自己开汽车,唯一的业余活动是游泳。但是,他在政治上却是一个有很强意志和韧性的人。他当选捷共中央第一书记后,几乎是声色不动,连捷共中央的《红色权利报》也没有发表捧场文章,但是改革工作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3月28日,捷共中央举行全会,产生了新的党中央主席团和书记处。主席团由11名委员、3名候补委员组成;书记处由9人组成。至此,捷共中央形成了以杜布切克为核心,包括政府总理切尔尼克、国民议会主席斯姆尔科夫斯基的“三驾马车”的领导。
  在完成理论上、组织上的准备之后,名为《行动纲领》的具体改革方案就出台了。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