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7年第1期


1950年解放台湾计划搁浅的幕后

作者:青 石




  
  朝鲜局势日趋紧张中苏力主避免冲突
  
  1945年8月,苏军解放了北朝鲜。而后,金日成在苏联人的帮助下,在北朝鲜建立了劳动党领导下的政府。由于在美军占领下的南朝鲜也建立了反共的李承晚政权,南北朝鲜之间形成了严重的对立。1948年底,为迫使美军撤离,苏军首先撤出了北朝鲜。然而,苏军撤走之后,半岛的局势却日趋紧张,从1949年1月1日到4月15日,南朝鲜军队就37次在三八线挑起军事摩擦,并且秘密向三八线附近调集了多达41000人的军队,给北朝鲜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出于安全的需要,还在1948年12月和1949年1月,金日成就两次向苏联方面要求缔结朝苏友好互助条约,并要求提供武器援助。考虑到美国可能会以此为借口攻击苏联有意永久分裂南北朝鲜,苏联没有同意金日成的要求。但根据苏联驻朝鲜大使史蒂科夫的报告,斯大林批准了由苏联远东军向朝鲜提供军事援助的计划。只不过,这一援助主要还只是些轻型武器。
  1949年3月,金日成率朝鲜党政代表团对苏联进行访问期间,与斯大林直接讨论了有关北朝鲜的安全问题。为此,根据苏联大使和在朝鲜的军事人员的报告。斯大林明确表示:加强北朝鲜的军队是必要的,但是,没有必要害怕南朝鲜人。
  然而,1949年4月中旬,即金日成回国之后,一份来自北朝鲜酌情报称,美军准备在5月全部撤出南朝鲜,北朝鲜人决定,一旦美军撤出,就于6月对北朝鲜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两个月结束战斗。为此,斯大林非常担心,毕竟金日成这时只有3个步兵师,武器装备还十分欠缺,而李承晚则有6个全部经过美军训练的全副武装的师。因此;苏联方面提议,与北京协商,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族官兵编入朝鲜人民军部队。据此,金日成一方面向斯大林求援,要求苏联方面于5月底之前帮助朝鲜人民军实现机械化,于9月底以前转让航空技术;一方面向刚刚打过长江的中国共产党请求在兵员上提供帮助。
  5月,金日成的特使秘密访问了已经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北平,向毛泽东说明了北朝鲜面临的严重局势,突出强调了南北朝鲜难以并存的情况,并转交了金日成给毛泽东的求援信。毛泽东显然赞同平壤的看法。他承认,北朝鲜与南朝鲜的冲突在所难免,“既可能是闪电战,也可能是持久战。对你们来说,持久战是不利的,因为到时候即使美国不干涉,也会唆使日本向南朝鲜提供援助”。但毛泽东认为,没有必要为此担心,苏联和中国都站在你们一边,一旦情况需要,中国就会派兵与你们并肩作战。他强调,金日成应当坚定不移地争取实现统一朝鲜的目标,但近期还没有必要采取行动,因为国际形势还不利,而且目前中国共产党还不能有效地和大规模地支援北朝鲜,一旦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任务,情况就不同了。
  北朝鲜人此行的最大收获,就是得到了中共领导人关于在北朝鲜受到进攻时将给予实际援助的具体保证。毛泽东甚至还明确承诺,布防在东北地区的两个朝鲜族师可以很快编入人民军,一旦中国共产党统一中国的战争基本告一段落,人民解放军中的其他朝鲜族士兵和军官,也都可以编入人民军,以便加强北朝鲜军队的实力。
  随着南朝鲜李承晚政权对北朝鲜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敌视态度,南北朝鲜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双方之间边界冲突的次数到6月间更加频繁。6月11日,李承晚甚至公开宣布,南朝鲜人正在准备给共产党人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平壤的不安情绪更加明显,苏联方面这时也开始考虑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朝鲜问题了。他们一方面坚持平壤应当极力发动和平统一攻势,另一方面则认为,在应付南朝鲜方面的进攻的同时,北朝鲜人有必要做反攻的准备;到了这一年的9月份,包括重型武器在内的大批苏联军事装备运抵北朝鲜,人民军也迅速扩展到9万人,北朝鲜领导人第一次开始提出,应当对南朝鲜的挑衅采取进攻行动。据苏联大使向莫斯科的报告说,在金日成看来,如果国际形势允许,“他们能够在两个星期之内占领南朝鲜,最多是两个月”。因此,他们希望能够得到莫斯科的支持。他们不了解的是,还在他们之前两个月,中共中央就已经在请斯大林帮助解放台湾了。
  
  毛泽东计划进攻台湾莫斯科对此态度含混
  
  1949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般地跨过长江天险,开始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扫企图盘踞中国南部的国民党残余势力。但是,由于解放军既没有空军也没有海军,对国民党控制的沿海诸岛一时还鞭长莫及,无可奈何。蒋介石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早早就把自己的大本营移到了台湾。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要完成统一中国的计划,就不能不考虑进攻台湾的问题。
  对国民党的巨大军事优势,使毛泽东最初对进攻台湾的艰巨性缺少足够的估计。他虽然知道进攻台湾必须跨海作战,没有海军困难极大,但他相信,既然自己依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全副美式武装的国民党军队,即使没有海军和空军,他靠步兵和渔船也能占领台湾,长江天堑不就是这么渡过来的么?当然,毛泽东表示,如果到时候自己的空军能够初步形成,有空军掩护并协助攻击,则“把握更大”。
  7月中旬,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准备秘密访苏。出发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了关于是否向苏联提出协助中共准备进攻台湾的技术手段的问题,会议同时建议刘少奇在代表政治局给斯大林的信中,试着提出请苏联出动空军和海军援助的问题,但是,根据多年与苏联打交道的经验,并不对此抱太多希望。随后,在访苏期间,刘少奇即根据政治局关于必须立即开始准备进攻台湾的技术条件的建议,向斯大林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准备在1950年进攻台湾的设想,要求苏方提供200架左右的飞机并请代训飞行员,争取赶上在进攻台湾的战役中使用。斯大林非常痛快地答应了中共的请求。不过,对于刘少奇带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所提议的,请苏联在作战时提供空军和海军援助的要求,斯大林明确表示难以赞同,说是这样做的结果,必定会引起美国的介入,从而诱发美苏之间的冲突乃至战争。而苏联人民已经遭受过巨大的战争灾难,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
  毛泽东能够理解斯大林的顾虑,他多少年就是自力更生走过来的,他这时并不十分介意苏联的援助问题。但他的看法很快就发生了改变。因为,人民解放军在10月下旬和11月初先后发动了夺取福建沿海金门岛和浙江沿海登步岛的战斗,两场仗打下来,部队损失惨重,跨海作战的难度终于使毛泽东了解到准备技术条件的极端必要性。直到这时,他才比较深切地感到需要再度向苏联求援。很显然;这两次作战失利都是因为渡海工具过于简陋。沿海作战、近岛作战尚且如此,跨海进攻台湾更非充分准备不可。
   1949年12月,毛泽东第一次访问苏联。在16日见到斯大林的当天,他就委婉地向斯大林提出:“国民党的支持者在台湾建立了一个海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