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农民的尴尬

作者:流 沙




  我老家在杭州著名的富春桃源景区旁,那里的村民主要依靠务农和到工厂打工为生。前几天回家,遇上一位初中同学正在早笋园里挖笋,我发现这些早笋非常嫩,心想肯定可以卖个好价钱。谁知同学却告诉我,这满园的早笋他不想再挖了,就让它“自生自灭”算了。我问其故,同学告诉我,现在早笋的收购价每斤才三毛钱,挖100斤早笋,将近要一天时间。如果利用这一天时间,去打个短工,至少可以赚50元钱。现在是挖笋的要好过种笋的。同学说完,还邀请我自己入园挖些早笋带回城里,反正他也不想再挖了。
  我不太相信同学说的话,看到公路旁边有个收购点,我上前问了问,商贩说:“成色差一点的笋,现在收购价还不到三毛。”
  我心里感到很难过。因为我家里也种有早笋,父母起早贪黑料理笋园,他们付出的人工都没有任何回报,甚至还要倒贴,更不要说赚钱了。
  十多年前,我老家发生“菇贱伤农”的事件,蘑菇只能卖五分到一毛钱一斤,结果,菇农们将采摘下来的雪白蘑菇倒在了公路上。这起事件还引起了当时浙江省领导的重视。时间过去了十多年,但农产品贱的问题仍然存在着。回到家后,我和父母说起农产品价格低的话题,母亲对我说:“农民想在农业上赚到钱,是不可能的。”母亲给我举了几个例子。
  今年年初雪灾,村里许多人的毛竹被压断,但断竹收购价每百斤才17元,而如果雇人到山上砍竹,背下山来的人工工资每百斤12至13元,路途远的要20元每百斤,结果,许多人只得让毛竹烂在山上,因为砍了断竹不仅不能赚钱,反而要亏。
  母亲说的另外一个例子是养猪。一个农户养一头猪成本巨大,猪崽要200多元,一日三餐饲料费要六七元,一头猪生长至少要五至七个月,这项费用需要八九百元,如果算上人工工资,以每月100元的人工工资计算,养一头猪的成本总共需要1500元,而现在出售一头猪也就这个价格。如果让屠户宰杀,屠户可以赚到150元至200元,而养猪的农民则是亏本的。母亲说:“养猪的还不如杀猪的。”
  造成这种尴尬局面当然也有经济学方面的解释。在当下,散养散种已难成气候,农业要赚钱,农民要赚钱,必须要搞农业产业化,这样才能降低农业成本。但是,并不是每个农民都可以搞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肯定意味着一部分农民要“洗脚上岸”,但他们的出路在哪里?他们能充分就业吗?
  我接触过许多农民,他们对市场信息十分灵敏,总是不断试种新的农产品,但这些新产品第一年可以赚钱,到了第二年、第三年,大家一哄而上,收益马上下降。当农民实在太难了。于是,很多农民索性不种田了,都在外打工,毕竟还是打工好,不用谋划,只要好好干,每月可以拿到一千多元的工资。而他们的田地,荒芜着,有的已经长满了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