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中国官场“三大定律”

作者:王东京




  记得牛顿说过: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可以发现新定律。若把缤纷复杂的官场现象,化繁就简。做一些归纳与提炼,就会看到中国官场存在着三个带规律性的现象。笔者称其为“官场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地方越穷人们越想做官
  
  先从现象观察,有个事实容易看得到:就是地方越穷,想做官的人越多。比如北方经济不如南方发达,北方人就比南方人喜欢做官;内地经济赶不上沿海,内地人则比沿海人喜欢做官:中国经济落后于美国,国人普遍比美国人喜欢做官。
  最近几年,国内不断有买官的事在媒体曝光,也有不少人被罢官判刑。如读者细心,留意一下案发地点,这类案件,都差不多发生在贫穷省份。或者是发达省份的贫穷地区。贫穷地区何以频频出现买官呢?经济学的解释,是经济人的本性所致。
  所谓经济人,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人是理性的;二是指人是自私的。既然人是自私的,必定要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既然人是理性的,就一定会寻求在局限条件下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办法。比如贫穷地区,人们收入低,投资没本钱,做生意没市场。所以要改善自己,就得与政府扯上关系。因为这些地方,国有经济比重高,而国有经济由政府管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进政府的门,成不了政府的人,政府的餐桌上没你的饭碗,国家的大锅饭肯定与你无缘。
  曾听朋友讲过一个笑话。说是春节期间,有一四川民工南下打工,由于人多拥挤。不小心打破了火车上的玻璃。列车长让他赔,可他对列车长说:火车是国家的,国有资产是全民资产,也有我一份,国家资产我统统都不要了。就要现在这块玻璃,打破了也就不赔了。可列车长说。这块玻璃不是你的,弄坏了还得赔。此事是否当真,笔者无从查考,但它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国有资产说起来是全民资产,但平头百姓却没有支配权。国有经济,实际上是政府所有制经济,政府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官员支配的。
  设想一下,如果打破玻璃的不是那位民工,而是铁道部门的某位局长,列车长会让他赔吗?也许列车长解释说,民工乘车是因私;局长乘车是因公。既然因公是一种特权,损坏东西可以不赔,你说谁不愿去因公呢?所以贫穷地区人们想当官,多半是看透了当官与国有经济的特殊关系。
  民以食为天,人要生存,一日三餐,顿顿不能少。别看吃饭是平常小事,可当不当官,吃法也大有不同。老百姓上饭店吃饭,肯定得自己出钱,可当官的吃了大餐,通常是拿了发票,回单位报销的。有一次我陪一个国内代表团到美国访问,吃完饭后,我们管餐厅服务员要发票,服务员却不知发票为何物,待他们找来老板,我们向他解释,说我们在你这里吃了饭,要开发票回国内报销,餐厅老板听了大惑不解。他问:你们不是为自己吃饭吗,为什么要公家付费呢?显然外国人是不懂中国国情,在我们中国,老百姓才为自己吃饭,一旦当上官,就变成国家干部,吃饭就是为国家吃了,所以得由国家买单。
  不仅吃饭如此,坐车也一样。老百姓出门,得自己掏钱挤公交车;一般干部,可以让单位派车,官大一点的,可以有专车。总之,只要当上官,像吃饭坐车一类的事,都可由公家付费。就冲着这一点,你说贫穷地区想当官的人能不多吗?
  时下人们想发横财,无非是两个路径:一是违法经营,如走私贩毒;二是行政垄断,以权谋私。第一个办法,虽有暴利,但利大风险也大,若有闪失。就会人财两丢。这种掉脑袋的事,没虎豹之胆不能为也。而行政垄断则不同,大权在握,呼风唤雨,赚起钱来堂而皇之。像过去价格双轨制时,利用内外价差渔利,不知养肥了多少人。而前些年靠批地皮、倒批文。一夜暴富者,也为数不少。老百姓管这些人为“官倒”。为什么叫“官倒”,因为像批地、倒批文这种营生,没有官位,手中无权,定然是倒不成的。
  难怪有人说:要想富,当干部。不种地来不养牛,大笔一挥成了暴发户。既然当官能无本生利。大家看在眼里,明在心头。尤其是贫穷地区,人们发财无门,可又穷则思变。故千军万马挤官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定律:年轻时实权越大升官越难
  
  大凡做官,都会有权。但所处位置不同,权又有虚实之分。有的位高权虚,有的位低权实。同是机关的处长,有人管钱管物管人,有人只管上传下达,分发文件。若是不同的部门。处长实权抵不过科长,更是司空见惯。
  经济学研究定律,必须从普遍事实中加以提炼。若就。一般性而言,官场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年轻时实权大的。往往难当大官。为什么呢?经济学的第二假定。叫资源稀缺假定。如果从经济学角度看,实权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实权越大,就越稀缺。市场上稀缺的东西,想得到的人就很多。用行话说,叫做供不应求。既然是供少求多,比起一般岗位来,竞争自是激烈得多。所以当官有了实权,就会有人惦记。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有求你的,也有恨你的。还有不少则是想取而代之的。所以握有实权的人,除非你钢铸铁打,滴水不漏,不然稍有不慎,遭人算计,阴沟里也会翻船。要是工作中再有个三长两短,被人抓了把柄,不仅升官无望,就连现在的职位,也是凶多吉少,去日不多也。
  对实权越大、难做大官的现象。经济学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民主失灵。政治市场的选择,通常奉行的是多数通过规则。比如选某人当处长,必须有多数人赞成才行。从理论上说,“多数通过”无可非议,它比一个人乱点鸳鸯谱。不知要强过多少倍。但难点在于,什么叫“多数通过”?经济学讲多数,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即少数人中的多数与多数人中多数。还是以选处长为例。倘是由三个局长(一正两副)决定,则“多数”是两人;若是由全机关人员选举,“多数”可能是几十、甚至上百人。要知道。局长选人与一般干部选人,角度会有不同。局长选出的处长。与普通干部选出的处长。大有可能不是同一个人。如果以局长们的选择作准。虽然也是多数通过,但结果却不能代表全局多数人的意志,所以民主在这里就失灵了。
  正是这种少数人选人,使得握有实权的年轻干部,往往难做大官。假设某处长。管着工程发包。工程发包。是让许多人垂涎欲滴的事,想插手的自然很多。如此一来,那些比处长官大的,就可能写条子,给处长介绍工程队。处长手里一个工程,也许要收20个条子,僧多粥少。如何是好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处长只能权衡厉害。把工程包给某重要领导介绍的工程队。可是。处长讨好了一个领导,却得罪了19个上司。将来开会研究他的提拔时,一个人赞成,19个人反对。结果会是什么情形,人们可想而知。再有,那些官大的写条子,没官的呢?想接工程就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