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他们何尝愿意安分守己

作者:林贤治




  与其在故乡贫困地活着。不如抛弃故乡而赢得自由、幸福的生存——对于农民来说,这是最实际的道理。
  我不禁暗自吃惊于这个结论。然而,不管如何深爱着故乡,也无法推翻生活本身固有的逻辑。好在农民们都是生活的忠实儿女,无须恪守任何教条。只要周围有一个缺口。他们就会充满幻想。充满活力,邀呼着聚集着喧哗着从故乡出发。向陌生的都市前进。
  看一眼矗立乡野的大风车。或是盘挂悬崖的行人道。可以知道农民所具有的非凡的想象和冒险精神。所谓“保守”、“狭隘”之说,实际上是历代统治者用绳索将他们束缚了以后所强加的结论。
  他们何尝愿意安分守己?知识分子往往以“安贫乐道”称指“小农”的文化心理,殊不知。这正是封建时代他们自身在分得权门一杯羹以后,对劳力者的道德说教,与挣扎着生活的农民是不相干的。农民即使“安贫”,乃系不得已;“乐道”也是自嘲。
  在他们的名字中。除了阿狗阿猫,尚有不少叫作阿福阿运阿改阿变之类,便可窥知他们意欲扭转命运而不能的世代相传的痛苦情结。
  农民以和平的方式改变命运的历史性尝试已经开始,这实在是很应该鼓舞祝贺的。然而。我们所见的是:农民潮水般地涌向城市,最后仍不免潮水般地退返乡村,在不断地潮汐往返之间,于是。乡村中最精锐的力量,最强壮的血液补给了城市,城市愈发年轻。而农村愈发贫瘠。
  纠缠的社会问题,如何是我可以述说明白的呢?以我的能力。实在是只配弄风月一类文字的。比如故乡。便是很好的题材。只是即今写来。笔底总得沾带一些耳目所及的不如意的事情,不复有“静夜思”般的清怨。我已经自觉。“精神还乡”是一种奢侈:而表示同情于“离乡”。也不过“忏悔贵族”的心情罢了。
  
  [黄竹淋荐自《平民的信使》作家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