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鼓励拍桌子砸板凳

作者:师永平




  首先声明,我已过了青春冲动期;其次说明,本人菜食清淡、忌酸辣;补充说明,我个小、脚短、手细,没有武二郎的高大形象,也没有阴天跳楼的习俗。作以上说明,主要为了配合下文的展开,也是为了说明一个意思,拍桌子砸板凳的人也是凡人。
  十运会自行车赛惊现“暗算”,云南选手杨丽梅拒领奖牌。这是我近来听到最为兴奋的事情,兴奋程度不亚于神州六号的发射成功和安全返航,是啊,有人拍桌子砸板凳了,这一拍,拍出了国人失传的风格,拍出了龙种的隐性基因。
  有人说,拒绝领奖不对,应该先领奖,事后反映情况申诉,我想这应该是吃闲饭的人在打咯噔掏牙缝。更有甚者把被强奸时无法反抗就好好享受的话语都搬了出来,都不知道老天为何把人字安在此类动物身上。试想,没有拒绝领奖的风波,怎能有新华社的照片,又怎能有如此反响?国人对遮羞布的应用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平心静气地喝功夫茶是不适应市场规律的,而甩辫子走人实属明途妙举。
  说到甩辫子就扯到了今天的话题上,国人中小刀小剑的暗算多如牛毛,而大胆甩辫子的角色却少得可怜。多思考,多权衡成了现代人的品行,难怪人家洋人说国人阴,我看是很有道理的。值得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甩辫子是甩出自己的愤怒,而并非甩出乞讨的目光,是甩出人格的尊严,而并非甩出讨好的绣球,是甩出光明正大,而非背后用刀。
  由于受“文革”的影响(当然不止“文革”了,中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血腥的历史,一部假话升官发财,真话不得好死的绝佳教材,一部鱼肉人民无罪、充当走狗光荣的家谱),申诉、控告、检举在书本中站酸了腰,分不清南北,打不开回家的那道门。拍桌子砸板凳带来的现实血腥又让人们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面前望而却步。拍桌子砸板凳的绝种有着历史的原因,同时又有国人血性偏淡的缘故。
  说国人血性偏淡不是侮辱国人,而是自己夜里的一声轻叹。官场中人曾说,中国的百姓是最听话的民众,这话我信,是的,听话与奴性十足与愚昧无知很是相似,当然境外高人的层次上我是没有想的,充其量也就夹尾巴生存而已。
  随着社会的进步,说真话又有了死灰复燃的势头,拍桌子、砸板凳又可出门见人,这是可喜的。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在没有批评、高度一致的环境下生存是困难的,是不现实的。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促使了死灰复燃,是国外敌对势力的咄咄逼人让我们提倡拍桌子、砸板凳。古语言:“攘外必先安内”,而安内不是镇压,不是打击报复,而是检讨自己,查缺补漏。要多想想百姓为什么拍桌子、砸板凳,而不是一睁眼就把百姓的申诉、控告、建议和舆论往反动与谬论上推,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真诚地改正了,要求不高的国人是不会得寸进尺的。我想这方面国刊评论员对德国进行二战道歉的赞赏是一样的,可惜我们的地方官员,甚至高层官员只能对人家勇于改正的态度表示赞赏,而对自己的下半身却拼命遮掩,甚至用打击报复的手段来完成冬天里说春天到的谎言,这就是中国的畸形成长,没有亡羊补牢的肚量,却有放烟雾弹的伎俩。
  拍桌子、砸板凳不是粗鲁,不是单纯,不是天真,不是初出茅庐,是责任和良知的联姻。巴金把自己文革期间的违心文字公开,没有藏起来,所以他可以受到人们的尊敬,同样,郭沫若的观君眼色,弃民疾苦,注定他只能是一个跪着的臣子,而不可能成为一个站着的诗人。
  说拍桌子、砸板凳没有风险是假话,吃多了都会撑死,而决定是否拍桌子、砸板凳并不在于知识层次的高低,取舍的关键在于骨头的钙性。
  [曾文君荐自《羊城晚报》2005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