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寿者的幽默

作者:王乾荣




  近日,杂文界在京的几位朋友小聚,我叨陪末座。
  序齿最长的漫画家、杂文家方成先生88岁,是“米”寿了。方老扛一支大笔骑自行车的那幅自画像,人们眼熟能详。他现在仍然每天骑车东跑西颠。谁不夸老爷子堪比小伙子?我幼稚园时即读方老和钟灵合作的漫画。他们当时年轻,很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库克莱尼克塞”(前苏联三名漫画家合作时的笔名)。方老学化学出身,自云“是美术家协会会员,宣读论文却在化学学会”。我这回第一次见方老,发现他脸上几乎没有皱纹。一年轻作者问方老保健秘方,方老只答一个字——忙。他说他每天工作8小时。正当人们惊叹之际,方老不动声色地补充道:“当然,我的休息也是工作。”话音未落,笑声响成一片。
  听方老说自己耳朵有点儿背,立即有人打趣道:“他是选择性耳聋。”那意思是,谁说方成坏话,他肯定听得清楚。大家一致同意,又是一阵笑声。方老也大笑,可见他的“耳聋”,真是“选择性”的。
  老“延安”严秀先生87岁,健笔如椽,这天从年龄上屈居第二,脑门光光的,瘦而精神十足。他来前刚镶了一颗牙,说花了1万多块。大家便由当前老百姓的“看不起病”,说到一些福利国家的医疗制度,不免感叹一番。严老说:“咱们这里接骨头能报销,镶牙却不报销,好像牙坏了不是病——你说有自己把健康牙齿打掉再去镶的吗?”不知谁插了一句:“没牙,吃不好饭,别的地方就爱得病,报销的药费更多!”大家笑,但笑声明显不那么响亮了。严老说:“咱们说愉快的事。”他就说,他妹妹的孩子在某国医院看病,回家后医生接着打电话问感觉如何,妹妹的孩子受宠若惊,未料,第二天医院又把电话打来了,一再询问病况。于是满座慨叹:“啊呀呀,咱们什么时候也能享受这待遇呀?”本来说“愉快”的事,严老说着说着,又有点儿不大高兴了。旁边一位年轻作者马上说:“吃菜,吃菜!”
  这一幅图景,倒颇像众杂家合写的一篇杂文。
  今年夏天我还出席了《群言》杂志创刊20周年的一个座谈会。101岁的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看上去也只七十挂零,他与会发言,更让我体味到一位老学人的幽默豁达。他说:“现在是信息化时代,耳朵是最重要的信息工具,我的耳朵已经不灵了,没法儿跟上这个时代了。”周老半路出家攻语言学,终成一代大家。他一直做信息化时代的中心语文课题,即“中国语文现代化”研究,笔耕不辍,最近还出版了一本书。周老也是20年前最早使用计算机写作的大学者之一,“跟时代”跟得蛮紧。他的保健“秘方”是“随心所欲”,就是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想写就写,不计功利,凡事不勉强自己。他有一辆小三轮车,90多岁了,还蹬车带着老伴——著名的昆曲研究专家张老夫人,四处潇洒呢,颇似启功先生《赌赢歌》所云“宋人时云时人不识余心乐,却非傍柳随花偷学少年情跌宕”的意境。
  周老发言内容,也颇有趣。他说一个外国人写了本书骂韩国,韩国人并不生气,而且改正了被骂到的很多毛病,并邀请这位老兄专门来骂;那人倒不骂了,说没什么可骂了。大家又笑。最后,周老说:“我希望《群言》越办越好,再过20年,咱们再开会庆祝!”笑声掌声四起——其时他就是121岁的人瑞了。
  正是:
  九十小弟弟,百岁不新奇;老景似晚霞,欲破“吉尼斯”。
  [侯杰荐自《人民日报》2005年11月8日/方 成图《百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