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意见箱这劳什子

作者:高 伟




  意见箱是“运动”的产物,是地道的“中国特产”。
  听说外国没这劳什子,外国有邮箱。咱中国的邮箱是“舶来品”,是学习外国经验的产物。但中国人不机械,不但要学习,还要发展。于是就有了“意见箱”。
  意见箱一般都挂在公有制单位的大门口,在一面墙上,同时还挂着邮局的邮箱。邮箱比意见箱大许多,论个头是它的大哥,论辈分是它的爷爷。邮箱面对的是全国各地,而意见箱则面对的是一个单位。
  设立意见箱的初衷,是为了倾听群众意见。“倾听”懂吗?就是地位高的人听地位低的人讲话,叫倾听。反之,地位低的人听地位高的人讲话须仰着脸儿,叫倾听就不合适了,那叫“聆听”。
  意见箱收到的群众意见一般是反面意见。敢给领导提反面意见是需要勇气的。碰上个闻过则喜的好领导还行,你一提意见甭管对不对他都高兴,有则他就“改之”,无则他就“加冕”。这样的领导肚子里能“撑船”。不过领导并不全是这样,有的领导的肚量还不如那小肚鸡肠的林黛玉,属顺毛驴,只能顺着他,夸他。一提反面意见,你看他脸上装着高兴,心里却像着了火似的,好啊,你个小子,等着瞧吧。
  意见箱最早发源于建国初期,那时候人犯的都是小错误。像售货员态度不好啦、饭店苍蝇太多啦、澡堂子水太凉啦之类的。那时大家都怕被反映到意见箱里去,其实真被反映进去至多是批评一下,也没有扣工资奖金的说法。那时候的人似乎比现在的人脸皮薄一些,认为被“批评一下”也是很没面子的事。于是大家都有些怕意见箱,一有犯错误的念头一想那意见箱就不敢犯了。意见箱就这样一直被沿用着,反贪污浪费、反右倾、“文革”、整党、反腐败,每来一次运动都要换一个新的。名字也跟着换,有时候叫检举箱,有时候叫举报箱。改革开放后,不搞运动了,那箱子却还像文物似的在那里挂着,不过那名字变得比较温和了,叫合理化建议箱,或干脆叫××长信箱、书记信箱。甭管叫什么名字,都表明着领导者“倾听”的诚意。这些年,不知道为啥,那箱子里却总是空着。是因为大家都没意见了呢?还是那把生锈的锁呢?或是其他什么原因,不得而知。有一天,笔者看到某单位的意见箱前伫着好多人,也凑过去一看,见大家是在看那箱子里飞进飞出的马蜂。这马蜂大家是见过的,过去它筑巢在屋檐下、树丛里,常遭到顽童们的袭击。如今,它们竟然把巢筑进了意见箱,可见那意见箱是个能挡风遮雨的清净地方。从那小小的投信孔里,人们看到的是一窝高智商的马蜂呵。
  由此我想,意见箱让马蜂给占领了,是不是该撤掉了呢?如果全国都把这没用的意见箱撤掉的话,起码能省不少的木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