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2期

话说“中国式奢侈”

作者:朱铁志




  有人把独具特色的穷慷慨、穷大方戏称为“中国式的奢侈”,我以为这是一个令人汗颜、叫人警醒的概括。这种奢侈与富极而奢、追求品牌的奢侈文化还不同,可以分成几个方面。
  中国式的奢侈,首先是花公款不心疼式的奢侈。远的不说,单说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吧,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严禁过度包装,但什么叫“过度”似乎并没有明确界定。于是乎,大盒套小盒,铁盒套铜盒,盒子里边再装上镀金小刀叉、高价烟酒茶。更有甚者,还附送星级酒楼聚餐券、豪华商场购物卡。中秋节是这样,其他各类节日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不敢说某些节日是一些人公开行贿的机会,但起码可以说是明目张胆铺张浪费的机会吧。
  中国式的奢侈,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式的奢侈。对于国人的面子问题,鲁迅先生有过极其精辟的论述,就用不着我再罗嗦了。总而言之,对咱们的同胞而言,花钱事小,丢面子事大。宁愿让钱难受,不让自己难受。有钱的固然如是想,没钱的也照样打肿脸充胖子。不信你就到各大饭店去看看,那整桌的燕窝鱼翅、珍馐美味,有多少吃进人的嘴里,又有多少运到了猪圈?那位说了,敢这么胡造的,多半也是公款消费。您说的肯定没错,但我这里要说的恰恰是私款消费。或许是过去长期处在物质匮乏状态穷怕了的缘故吧,如今在咱们普通中国人的饭桌上,是胡吃海塞的居多,勤俭节约的为少。甭管自己的胃口有多大,总要点上一桌子。若是请亲朋好友吃饭,那就更得大点特点,好像不如此就不足以表达自己的豪爽和大方;无论剩下多少饭菜,决不能穷嗖嗖地打包带走,为什么?丢不起那个人呀!
  中国式的奢侈,是自己花钱表演给人看式的奢侈。虽说咱们刚刚“小康”,还是“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但不能否认确有一部分人暴富了。于是乎,非高档酒店不住,非高级轿车不坐,非名牌服装不穿。洋房别墅不是牛吗,咱专挑那种有花园、有泳池的买两个,一个自己住,一个周末请朋友开Party;奔驰、宝马不是好吗,咱同时买两辆,一辆开着,一辆在家窝着;洋酒不是贵吗,咱一人一瓶对着“吹喇叭”;香水不是时髦吗,咱从头到脚抹它一层。甭管嘛物件,也甭管需要不需要,只要昂贵咱就买!而且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为什么?咱有钱哪!有钱哪能让人不知道啊!
  还有一种中国式的奢侈,就是从来不把时间当财富,整天彼此制造一些无聊的勾当,美其名曰“做工作”。其实是不折不扣的浪费时间瞎扯淡。今天你给我发个文,明天我给你报个件;今天你到我这里学习,明天我到你那里参观;表面上冠冕堂皇、煞有介事,实际上是上演皇帝的新衣、互相欺骗。一个人能够奢侈到随便浪费时间的程度,可能就达到奢侈的最高境界、最不可救药的地步了。
  [杨孔翔荐自《讽刺与幽默》2005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