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短文两篇

作者:贾平凹




  
  山中王者
  
  我在《美文》杂志当主编,副主编是从河北石家庄调来的穆涛,他是个蛮有智慧又有一肚子谑趣的人。一天,我们驱车到外县去,经过秦岭北麓,他发感慨:你们陕西人谦虚,这么大的山竟不称山,叫个岭。我知道他又要作践陕西了,就说:说谦虚那比不上你们河北,那么大个省会不称城,叫个庄!车到一个山弯,忽然公路上奔跑着一只野兔,车一鸣喇叭,它就窜向路右边的半崖上,双耳翘起,小脑袋左右扭动,又跑上公路,竟在车前疾奔。车一加速,又一转身窜到左边的坡下,没想到跌了跟斗,一疙瘩毛肉滚将下去。穆涛就笑着野兔的机警和急,却也就说到老虎,说,老虎之所以是老虎,它是没这份机警的,它总是慵懒地卧在那里,似乎在打盹,可一旦猎物出现,它一下子就捕获了,然后又卧在那里安安静静地什么也不作理。我说穆涛你说得好,我回去给你画张虎。穆涛说:这可是你主动说的,你是君子!我说我当然是君子。穆涛就快乐了,话也多得很,全说老虎的王者之气。最后说道:你瞧瞧咱这汉语,词下得多准,给虎之前就加一个老字!我说:是吗,鼠之前也加一个老字哩。
  从外县返回,我真的画了一张虎,画好了却舍不得再给穆涛。穆涛骂我画虎者有鼠气,我说,正因为有鼠气才把虎画留下要补虎气啊!
  
  贾三
  
  这人他姓贾,排行老三,在西安坊上卖包子。坊上的人家大多是做小买卖,挣一个是一个,得过且过;贾三卖着包子却一心要成大事业。卖包子的能成什么大事业?贾三去了一趟上海,上海之所以为大上海,是上海人做事认真,把小事当大事来做,做着做着就做大了。贾三受了启发,便在包子上琢磨了。数年间,反复试制,把包子皮擀得像纸一样薄,把馅调得五味俱全,又能在包子里灌上汤,使包子既好看又软和可口,吃喝是靠吃喝人传播的,贾三的包子有贾三的绝活儿,他的包子成了名吃,他的店成了名店。
  有些人是农民,应该称作诗人;有些人是城里人,甚至是教授或官员,其实更是农民。有人能把大楼盖成了鸡圈;有人把鸡圈盖成了大楼。贾三是卖包子的,但贾三绝不是平地能卧的人,他拙于口才朋友却多,文化不高却善藏书画,不为发财却财源广进。那么薄的皮儿能把馅儿和汤包裹得不溢不漏,贾三在为人处世上也是善良而包容。人一善良又能包容,人就是好人和大人。
  现在到鼓楼街的贾三灌包子店去吃包子,就会发现那里总是有排队等候的食客。食客有本地的更有天南海北慕名而来的,饭店的所有墙上都挂满了国内的政要和文化艺术界的名流就餐的照片,历史上有踢球成了太尉的,卖草鞋变成了汉王的,贾三虽然还在卖包子,却使很多人记住了西安,这就是贾三对西安的贡献。人的一生是干不了多少事的,贾三卖包子卖到这等荣耀,你就不得不敬重他。
  [任法花荐自《今晚报》2005年6月3日/方 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