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公款”的力量

作者:傅一河




  
  有一件事今天可以说。当年我跑调动,向主管送上一份礼物,主管喝令我拿走,否则扔出窗外,当时我只恨地上无洞。不久,他因腐败下课我才明白,我手中那点礼物包括我这个人在他眼里都不算个东西。我一生的经验是,因私事而求爹告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但是用公款开路却很快乐。据《中国青年报》2月24日报道,在检察机关查处的贿赂案件中,80%的行贿者是用公款行贿。理由冠冕堂皇:“这是为公家办事。”
  公家的事便是领导的事,单位的钱由领导“一只笔”掌握,领导想给谁就给谁,能给多少就多少。群众有需要,就说没钱了,你把他咋的?跟领导过不去,等于自砸饭碗,等于找死。
  领导花公款为自己捞好处,且有很多说法:为了单位形象;为了扩大知名度;锅里有碗里才有;我为谁了?又没揣进自己的腰包。于是邀八方佳宾,迎四方良朋,来者都送上“红包”。领导铺了路子,挣了面子,拿了银子,赢得了一个好位子。同时领导吃肉,群众喝汤,喝汤总比喝风强。于是公款行贿成为单位的潜规则,反正割的不是自己身上的肉,管他行贿人捞了多少回扣,连法律都无可奈何的事,说也白说。
  领导还说,事业单位吃的是“皇粮”,要发展,得靠上面多拨款。拨谁不是拨。用公款“跑部钱进”,吃小亏占了大便宜。现在的干部都学精了,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把上面的人“搞定”,不轻易下手。有了保护伞,方方面面同声气,都成了拴在绳子上的蚂蚱,利益与风险共担,也就不怕拔出萝卜带出泥了。上下心有灵犀,彼此心照不宣,接受并维护着公款行贿的潜规则。如果小偷偷出了腐败分子,那是天意。总之,因为“为公家办事”,拿公家的钱,既不犯法,又冠冕堂皇,这比直接贪污要安全,而且又没有办法查账,于是欣然笑纳。所以说,花公款的感觉真好。
  遗憾的是,我没有早点明白过来。不做官,不掌权,怎能花上公款?
  因此在不少事业单位,兢兢业业的吃不开,溜须拍马、上窜下跳的往往成了领导。敢说真话的,不时给领导提点意见的,几乎都是已经退休的老人。在职的偶尔发点牢骚,就算是骨气犹在、血性未泯的人了。职场已成江湖,员工是孙子,领导是老大,大权独揽,整日小车进出,脸上红光满面,嘴里酒气冲天,你得装着没看见。因为大领导、小领导都把自己的人安插在要害岗位上了,还怕哪家子的民主测评、直接选举?要想被领导聘用,一靠关系,二靠金钱,三靠性贿赂,如果这些都靠不上,那就靠卖苦力装瞎子装聋子。顺者昌达,逆者早被整“下课”了、整得没气了,整得有屁也不敢放了。今天有个饭碗好歹端着,很多人都能容忍,都能容忍很多事。如果有一天饭碗没了,找不到了,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情景了。
  玄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