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鸿鹄安知燕雀之志哉

作者:王重旭




  
  陈涉在称王之前,是一个躬耕于垄亩之上的农民。有一天,他对伙伴们说,“苟富贵,毋相忘”,如果哪天荣华富贵了,彼此一定不要忘记。伙伴们都笑他,你是不是在做梦?我们这些种地的,哪来的荣华富贵呀?陈涉仰天长叹,唉,这些小小的燕雀们,哪里知道我这个鸿鹄的远大志向啊!
  鸿鹄是一种志向高远、飞得很高的大鸟,而燕雀则是鼠目寸光飞不起来的小鸟。让这样的小鸟去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无疑是对牛弹琴。就像我们今天有些人感慨孤独啊,没人理解呀等等,都可归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一类。那么陈涉的鸿鹄之志究竟是什么呢?那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为什么就不能弄个皇帝做做呢?果然时隔不久,陈涉揭竿而起,率领义军,称霸一方。
  大凡有志向、有抱负的人,都没有把平民百姓放在眼里,因为老百姓胸无大志,自甘平庸,对有大志的人不能理解。其实,这种想法是自以为是的,是极其偏颇的,燕雀是最知鸿鹄之志的。对陈涉来说,跟他一起耕地的人最了解他,从没有看错他,他是有大志,但他的能力,他的为人,他的品性,注定他不会成就大事。果然,称王仅仅六个月,就一命呜呼了。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陈涉的为人就毫不客气地进行过揭露:陈涉称王之后,那些当年和他在一起耕地的朋友来看望他,不是说苟富贵,毋相忘吗?其实哪里是这么回事,就因为朋友说了一些过去的旧事,影响了他的高大的形象,就把朋友给杀了。从此以后,陈涉故交纷纷离去,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可见,陈涉的鸿鹄之志,不过如此而已。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成语,其实就是燕雀最知鸿鹄之志的翻版。当年司马昭的鸿鹄之志,就是篡夺曹家天下,无论他怎么伪装,老百姓都看得一清二楚。文化大革命中,林彪的鸿鹄之志,就是要当国家主席,不但毛主席识破了他,不设国家主席,就是老百姓也是看得一清二楚。还有林彪之后的四人帮,对老干部疯狂迫害,什么批林批孔批周公,无非就是要抢班夺权,人民群众对他们的鸿鹄之志照样看得一清二楚,不但进行了坚决的抵制,还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四五运动。就是今天,人民群众对某些领导干部的鸿鹄之志也还是看得一清二楚的,什么政绩工程,什么几位数增长,无非就是想得到上级的赏识,及早加官晋爵罢了。
  然而,可悲的反倒是鸿鹄们不知燕雀之志,反倒是一些所谓的公仆们不知道老百姓想什么,要什么。所以,公仆的上级们不得不常常耳提面命,要他们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但是办不到,鸿鹄们怎么也和老百姓想不到一块去,老百姓想过安稳的日子,他们非要搞各种运动;老百姓想吃饱饭,他们非要割资本主义尾巴;老百姓想承包到户,他们非要吃大锅饭;老百姓高兴的事他们偏不做,老百姓反对的事他们偏去做。前不久,有一位省政协副主席生气地说:“有些地方政府花几个亿修大广场,建宽马路,连眼睛都不眨一下,要他拨钱改善一下农村医疗设备,却迟迟难以到位。”他真是少见多怪了,大广场可是政绩工程,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流芳百世的,而农村医疗算什么?君不见,每任市长都争先恐后地拆迁扩路建大楼,可就没有人肯花钱改造改造地下管网。不久前北京上海突降大雨,两个城市的排水能力低得可怜,“一片汪洋都不见”,鸿鹄之志在世人面前遭遇了从未有过的尴尬。
  鸿鹄们是不会把燕雀之志放在心上的,他们把自己看得非常高明,把老百姓看得非常蠢笨,一旦老百姓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不对路,就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就像当年的“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一样,要他们把“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转变到“燕雀知鸿鹄之志”上来,要燕雀们对鸿鹄的所作所为不仅大加赞赏还要感激涕零,因为鸿鹄们无论做什么,无论怎么做,无论什么结果,都是为了燕雀们的幸福生活啊。
  其实,老百姓从来都不需要转变观念,而转变观念的应该是鸿鹄们,他们应该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转变到“鸿鹄应知燕雀之志”上来,知道燕雀之志就是了解民情民意,了解民情民意才能顺应历史,顺应历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