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今日校园啥最多

作者:柳 枫




  
  在学校里呆了近20年,如果有人冷不丁问我:校园里什么最多,还真叫我不知该怎么回答。依常理,既为校园,当然是学生最多,老师最多,学习活动多,文体活动多喽。但这样的回答连我自己都有点怀疑它是否准确。因为以我多年的经验和观察,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不该多的还多着呢。
  一曰牌匾多。无论哪所学校大门口总有四五块牌牌并排儿挂着,或曰“某某重点学校”,或曰“某某示范性中学”,或曰“某某实验实习基地”等等;进得门去,在某一面当路的墙壁上又是一溜儿镶金镀银的匾,少则十多块,多则三四十块,无非是什么“精神文明单位”、“治安先进单位”、“园林式学校”、“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等一些与教育没多少关系的东西。不知底里的人,初一看挺新鲜,细一想哑然失笑。
  二曰会议多。一般人以为会议多只是党政机关的风景,如果你到学校呆上一年半载,就会发现学校也闹会灾。教工会、班主任会、教研会、教研组长会、年级组长会、团员会……基本上周周开,碰上有人来参观还得加一个临时会,如有领导突然来视察,必定还有一个紧急会。不开会当然不好,会多了教书成了副业,学校成了机关,闹成了一个“四不像”。
  三曰领导多。一所学校党政领导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再加上办公室、教育、教务、教研、后勤、招生、工会、团委等科室10多个正副中层干部,加起来达20人左右。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学尚且如此,大中专的“五脏”有多大可想而知。没有领导不行,领导多了负担大,校车两三辆不算多,职务消费更不菲,本来捉襟见肘的经费又削去一大块。
  四曰后勤人员多。按有关规定,学校行管人员约占教职工总数的1/10,可你随便到哪所公立学校去查一查,行管人员的数量少的也占教职工总数的20%,多的达30%以上。于是就出现了学校编制爆满,而一线教师总是短缺的情况。很多学校一边厢喊减员,一边厢却大量调进教师;最终是教师不能下,少一个开不得锣;服务人员下不得,个个都有来头。于是只好因人设岗,求个安宁。至于人浮于事,多劳的不多得,少劳的照样得,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是财政拨款,能吃多久就吃多久吧。
  五曰负债多。近年来一些学校为了升重点,大肆举债搞硬件建设,校园一个比一个大,教学楼一幢比一幢气派,实验室电教室一间比一间先进……而支撑“现代化校园”的债务也一家比一家多,少则借贷千万,多则上亿元。这么一来,校园的确是富丽堂皇了,只是那巨债可就要落到那些奔前途的孩子和他们身后的家长肩上了。
  六曰择校生多。虽然几年前教育行政部门早就规定小学升初中实行“就近入学,随机派位”,但因为过往政策导致的校际性差距,有关系的有钞票的,总是千方百计“择校”,于是好政策名存实亡;而初中升高中更是变本加厉,重点学校挤破门槛,“分不够,钱来凑”的“潜规则”大行其道,有关部门却熟视无睹。而那些薄弱高中却只能在半饥半饱中苦苦挣扎。
  七曰宣传窗里“领导”多。到过学校的人都会发现每所校园里往往有一排或几排宣传窗,那里头除了留下几小块发布通知、通报外,更多的是一溜儿图片,而这些图片里最醒目的是上级领导来学校视察检查的“玉照”,照片下自然附有领导身份级别的详细说明。图片年年换,但“领导”不下窗。为啥?领导来的多,学校地位高;领导级别高,学校声誉隆。学生最出色,教师最高明,也顶不上高级别的领导往那窗口上一“站”!流行在各行各业的“领导崇拜”,教书育人的殿堂一点也不怠慢。
  八曰检查多。教书自然免不了要检查教案和作业批改,这很正常。最闹心的是与教学无关或关系甚少的检查每年总有数十次。卫生大检查、安全大检查、计划生育大检查、精神文明大检查、消防大检查等等,每次总让你有几天不消停,而一年一度的教学大检查或什么“复查”“验收”之类也让你一向不得安宁。所幸的是有时候检查团太忙,只来看看“材料”或者听听“汇报”,来得慢去得快,让教职工绷紧的神经不至于因长时间运行而突然爆裂。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瞧我这张臭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地说了一通,愣是揭了自家的老底,罪过罪过,赶快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