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3期

人间何处觅公平

作者:许博渊




  
  2004年岁末,读到两则反差极大、刺激神经的新闻。一则说,安徽合肥一位名叫刘和芳的下岗女工(又是单身母亲),因为住处统一安装电表,她交不起10多元钱而撇下了年方6岁的女儿悬梁自尽。另一则说,北京一块600万元的伯爵手表,还没有正式上市就被人订购了,其他两块售价300万元和50万元的,在试销期间就进入热卖状态。这两则新闻使我大为震动。我没有料到,我们国家还有刘和芳这样生存艰难的人,也没有料到,我们国家已经有那么多富人,居然抢购起令寻常百姓人望而生畏的天价手表来了。
  如果光看这两则新闻,我们会觉得暗无天日,一塌糊涂。但这显然不是我国目前状况的全部。我们国家正在突飞猛进。我国外贸额今年在世界上名列第三,国民生产总值名列第六。以前不敢想的大型工程一个个竣工投产,投资两千多亿元的三峡工程已经部分完成并开始拦洪、发电,投资一千多亿元的西气东输工程刚刚全线贯通。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60年代,北京街上驶过一辆小轿车,行人都要看上两眼,猜想里头坐着什么人,现在满大街都是小轿车,塞车塞得人心烦。但是,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迅速拉大,基尼系数已经接近警戒线,上述两则新闻就是生动的注解。
  理论界因此开始讨论效率与公平的问题。这是一个西方在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我们现在才开始面对它,算是晚了。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再往远说,人类自从进入奴隶制社会以来就一直存在这个问题,也一直没有过真正的、绝对的公平,今后也不会有,它注定要成为人类永远的追求。
  后退是没有出路的。改革开放以前的平均主义不是公平。强者、智者、勤者与弱者、愚者、懒者拉平,对前者是不公平,因此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效率有目共睹,不公也有目共睹。经济的不公,社会的不公,是一大隐患,是一颗定时炸弹,已经到了必须关注并着力解决的程度。
  我国经济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不公主要是机会的不公,资源分配的不公,竞争的不公。在房地产经营中,只要有权力或者有关系,身无分文就可以一夜暴富,一纸批文价值连城。在企业改组中,有权力或有关系的人可以大玩“空手道”,变戏法似的把上千万的企业收入囊中。在垄断部门或垄断企业供职的人,不必付出更多的劳动,收入就可以比其他部门或企业的职工高出许多倍。在秩序混乱的市场,千千万万消费者成了商家案板上的肉,任其宰割。各式各样的黑色收入和灰色收入使部分人的口袋迅速鼓了起来。因此,我们当前面对的还不是西方经济学家所研究的、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效率与公平的问题,而是法律的空白与苍白、市场的混乱、权力的介入带来的低级不公,因而,解决的办法不是经济手段而应该是政治手段。
  2004年匆匆地过去了。在新的一年里,人们有新的期待,新的追求,新的欢欣,新的痛苦。人们期待党和政府加大反腐力度,大力整顿各类市场秩序,给国人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一个和谐温馨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