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7期

知识凭什么赢得社会尊重

作者:彭杰辉




  几个博导竞争一个副处长,高级研究员争当科长,研究生报考公务员成潮……不久前,笔者一个正在读研究生的朋友透露,目前他们大学里有相当一部分博士、硕士求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安心做学问,而是为日后向仕途发展捞取文凭。这使人不得不感慨万千。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提倡领导干部知识化、年轻化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以此为标准一刀切,就有点形而上学了。可惜生活中确实如此,据说中原某市甚至还曾把一年中引进多少博士、硕士从政作为考核当年组织工作的一项指标。可问题是,博士、硕士从政一定就比其他人强吗?他一定能比在自己所学专业领域中创造更大的价值吗?试想一个人为了做官而去捞取博士、硕士文凭,会给有限的教育资源造成多大的浪费呢?其实知识之所以令人推崇,应该是因为它确实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官员。当知识一旦沦丧为官职的奴隶,就绝不是对知识的尊重,而是对知识的亵渎。
  封建科举时代的读书人确曾是与官职联系在一起的,统治阶级要做到“野无遗贤”,就通过八股考试的形式把读书人都网罗到国家统治机器中,为封建统治服务。而对读书人来说,皓首穷经,无非就是有朝一日金榜题名,从此春风得意,光宗耀祖。而事实上,历史上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取得重大创新突破的往往并非这些所谓国家的栋梁。正因如此,相对今天人类文明进步的日新月异来说,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就只是走了几小步。
  据报载,天津某研究所一科研人员不久前愤而下海。其下海的原因并不是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诱惑而放弃科学研究。据他本人讲,同样的工作量,领导们的收入比他高得多,而自己的论文发表时,还非得要在自己的名字前署上所长、主管副所长、科室主任的名字,论文获奖后领奖的也是他们而不是自己。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几个博导竞争一个副处长、高级研究员争当科长了。
  知识价值的体现不应该全靠职务,而是对社会的贡献。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推广,解决了无数人的吃饭问题;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成功,为我们向太空探索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如果每个知识分子的劳动都能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如果官员职务的取得和晋升不单纯把文凭作为准入资格,那么人们对知识价值实现的理解也就不至于那么单一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李晓方在一份建议中提到一个新鲜话题:怎样才能构筑各条人才轨道,别让专业人才都往官道上挤。这就给我们对知识的评价机制、对人才的利益分配机制提出了新的课题。
  我们真正希望,知识人才赢得社会的尊重,应该是通过其本身来实现,而不是靠投靠某种职业,或者某个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