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3期

茶客留言

作者:张家禄等




  张家禄(四川成都)
  
  翻着周末在报刊亭买到的《杂文月刊·选刊版》,我有一种喜悦的感觉:这是本精选呈妙,服务爱家,有特色,有容量的选刊。首先在选文上力求了上乘,并注重了多样性,……再就是刊物的版式设计也活,图文并茂,论而不板,看而不单,不烦,一种鲜活之气扑面而来。使得整个选刊显得质朴、新锐而大气。诚如编者所言,众多的杂文写作者和杂文爱好者,又多了一个颇具亲和力的“茶舍”。编辑们又为大伙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实在事。
  
  廖明华(广东东莞)
  
  难得的一个不加班的夜晚,灯红酒绿的街市,妖艳的花,如云的女……南方满目的繁华,有些不辨了春夏秋冬,只是当眼前片片黄叶飘落时,才知道故乡已是寒冬腊月,飞雪飘飘了,一种乡愁的滋味油然而生。消化这种滋味的,于我,惟有走进书店……
  走进一家书店,充塞眼眶的首先是那些以“打工”者命名的期刊,有点儿乱花迷人眼的感觉(这些期刊多是以美女为封面的),就像面对一群有点暧昧的发廊妹,目光继续搜寻,以期有所发现。突然,我的眼前一亮,在林林总总的期刊中,我看到了2004年新创刊的《杂文月刊·选刊版》,粗粗地一翻,就再也放不下手了……
  读《农民拿什么养活自己》,令我想到几千里之外的母亲,是不是又在盘算肥料种子多少钱才够;读《李真错觉背后的现实困境》……令我感到,刘青山之后成克杰,一代超过一代。有时我又想,而今当官的看不看这些书(杂志)呢?特别是那些有点儿歪的,看了之后又是什么感觉呢?也曾读过一些报道,称有些官员看了这类文章便悬崖收了缰。也相信有的根本不看,直到“考”进了“育新大学”(监狱),才想买后悔药……
  一本《杂文月刊,选刊版》,一种新的收获。画眉深浅入时无?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尽管上菜……
  
  曹建民(江苏徐州)
  
  偶然从我小孩手里看到《杂文月刊·选刊版》,拿过来一瞅,竟然像是有强大的磁力,就把我牢牢地吸引住了。在此,我衷心地感谢你们!在当今五彩缤纷的期刊中,贵刊却给了我们雅俗共赏的一份有质量、有品味的精神食粮。整个一个星期六,我反反复复地把贵刊阅读了好几遍,真过瘾!
  
  赵国云(湖南岳阳)
  
  一个晴朗的周日,走进热闹的书店,随意拿起本杂志,顺手打开浏览,竟然引起兴趣,并很快吸引了我。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明星美眉,只有别具一格的风味,只有与众不同的特色。正如首页所说:观点新颖立意深刻;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绵里藏针幽默风趣;发人深省回味无穷;百看不厌常读常新……这就是《杂文月刊·选刊版》。这就是本人喜欢的原因。
  
  孟凡辉(辽宁沈阳)
  
  当今社会,有两种现象是我的心头之痛:一是广大农民艰难的生存状况,以及农民工可怜的处境;二是与之相对照的,即那些挥霍国家资产,压榨农民血汗的所谓的有钱人。每次在报刊上读到这类的文章,都心神俱痛,或深恶痛绝。希望《杂文月刊·选刊版》多刊登些关心百姓疾苦的文章,这样,百姓自然喜欢,发行量自然能够上去,知名度也会随之提高;因为占人口多数的,还是贫穷的老百姓。不要做一些闲情人士的花盆,刊一些酸得掉牙的风花雪月,捧那些所谓“中产阶级”的臭脚。我们的社会,远没到歌舞升平的时代,大都市的繁华背后,是一些见不得人的阴影,还有广大农民艰难的生活……
  
  唐汉茂(广东惠州)
  
  那天去买杂志,看到了你们刚刚推出的《杂文月刊·选刊版》,翻了翻,第一感觉挺好的,便要了下来。回来后仔细地一阅读,的确不错,这让我有了种以后继续阅读下去的想法。
  
  王行(天津)
  
  读了你们的《杂文月刊·选刊版》,很获我心,这正是我所企盼的“小小的茶舍”,我当经常来此“茶舍”品茗,吸取欢乐,并邀同好共享。
  
  张根林(上海)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我第一次捧起《杂文月刊·选刊版》时,便被深深吸引住了:鞭挞邪恶、伸张正义,感谢编辑选发的稿件。
  当然,几篇文章,本人认为不够尖锐。杂文,就该泼辣、凶狠,只要不违法违规、不触犯宪法,就该大胆地讲真话。在黑暗笼罩的旧中国尚且能够允许硬骨头鲁迅的存在,那我们该相信,在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嫉恶如仇的讽刺文章定有它存在的土壤。
  最后借用贵刊编辑附言:“茅椽蓬牖,瓦灶绳床,薄酒几杯,粗茶数盏,盘腿上炕,啸聚畅谈……”愿《杂文月刊·选刊版》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