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别友

 



(1923年)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注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一九七八年九月九日《人民日报》。
   〔贺新郎〕词牌名。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词”原来是歌唱用的唱词,都配有曲调,因此最早叫做“曲子词”。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绝大多数的词调都已失传,变得只能吟诵而不能按原调唱了。词的句子大都有长短,字音平仄和押韵方式都有一定的格律,但也有少数词人在个别地方对格律不太严格(本书对这些地方一般都不加注,免涉烦琐)。词牌最初有一部分是根据词意命名的,后来的作词者大都只按照一定词牌的格律来“填词”,词意不再与词牌有关,而在词牌之外可依词意另标题目。本词最近发现作者有一件手迹,标题为《别友》。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夫人杨开慧的。
   〔一九二三年〕这年六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毛泽东出席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九月至十二月,毛泽东在湖南从事党的工作,年底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去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据此,本词概作于这年十二月底离开长沙时候。当时革命形势在上升,作者“割断愁丝恨缕”而为革命事业献出全副身心的豪情,以及作者所预想的未来革命风暴的猛烈壮阔,在词中“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的比喻中得到强烈的表现。
   〔挥手从兹去〕本于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
   〔过眼滔滔云共雾〕云雾比喻误会。本句意为误会再大也只是过眼即逝的云雾。
   〔东门〕指长沙城东的小吴门。古诗词中常用东门泛指送别之地。
   〔横塘〕指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因塘东西长,南北窄,作者特称横塘。并暗用横塘之典,借指妇女居住的地方。唐崔颢《长于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清水塘附近有火车站。
   〔凭〕意思是借以,包含两方,非单“请求”彼方。
   〔昆仑崩绝壁〕昆仑山的峭壁倒塌。这和下面的“台风扫寰宇”都用来表示“割断愁丝恨缕”,参加革命斗争的强大决心,同时也烘托了未来的大革命的声威。
   〔重比翼,和云翥〕指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比翼双飞。翥(zhù),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