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浅议广播新闻节目编排的创新
作者:景 兵
现在不同了,网络、手机、电视乃至报纸都在跟广播抢时效,媒体的优势,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媒体与科技、市场相结合的优势。同时,我们节目的信息量比过去更大、内容更复杂了,有些事情经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另外。新闻观也在与时俱进。涉及传播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方面的很多新思想、新观念被引入到媒体的运作当中。新闻宣传已经不再是以往那种居高临下、以我为主的单向传播,而是根据时代、市场、传播手段、传播对象和传播理念的变化,以讲究传播方式、注重传播效果、顾及受众多方面需求为目标。所以,现在的编辑除了要报道新闻事件本身,还要更加关注事件产生的原因、背景。与其他事物的联系等。要注重背景资料和相关报道的搜集与整理,包括新闻链接、背景或人物介绍、名词解释、政策解读、相关反映,等等,这样才能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事件或人物的主要特征,使节目内容厚重,信息丰富,表述清晰。层次分明。
2007年6月13日,北京电台新闻广播《新闻大视野》节目头条新闻采用的是“今年新学期全国中小学生将跳校园集体舞”的一组报道,第一条是新闻广播记者的口播,内容是从2007年9月1日起教育部将面向全国中小学生正式推出校园集体舞。第二条是一篇文字消息,题目是“调查显示:我国喜欢和比较喜欢校园集体舞的学生占到总数的72.3%”,这是学生的反应。第三条是新华社的消息“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学生跳集体舞不会导致早恋”。这是教育部官员针对有人质疑高中学生跳华尔兹是否会导致早恋现象增多,就校园集体舞特点和学生早恋问题进行的解释和表态。一项简单的集体舞活动通过这三篇不同视角的报道不仅涉及了艺术问题、教育问题,还涉及情感问题、社会问题,加强了报道的力度和深度,引人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新闻背景不是干巴巴的资料汇编,而是讲究语言的生动和形象的文字;对新闻人物的介绍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突出特点。
2005年6月21日,北京电台新闻广播《新闻时间》节目在头条新闻报道了曾荫权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消息后,主持人接着说:“现在我就来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新任特区行政长官:
现年60岁的曾荫权是香港的传奇人物。他因家境贫寒而没能读大学,却从香港十八万公务员中脱颖而出,先后担任政务司长和财政司长。
亚洲金融风暴中,在国际炒家的猛烈冲击下,港元兑美元汇率从高位迅速下降,香港金融市场乱成一片。港府果断决定干预市场,在曾荫权直接指挥下,经过14天的‘肉搏’。成功击退炒家。曾荫权坦言:决定入市的前夕,他因压力过大而半夜惊醒,偷偷落泪。
曾荫权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每天早晨都要到教堂祈祷:在出席活动时他都会佩戴领结。被称为“香港的骑士”。
这段背景介绍仅用了两百多字就简洁地勾勒出曾荫权的成长经历、性格特征和生活习惯,让听众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了解这个人物的主要特点。
三、从不同新闻之间寻找关联点
广播新闻节目编排与报纸编排有所不同,报纸编排讲究的是面——版面,广播编排注重的是线——这是广播节目线性传播的特点所决定的。广播节目编排要有明确的主线。稿件之间也要有一定的区分和关联。因此,要运用好归类与串联的编辑手段。
以2006年1月1日《新闻大视野》节目为例,当天国内新闻第一条是“中国政府网今天零点正式开通”,第二条“上海市出台新规定,企业裁员不能老总一人说了算”,第三条是“山西省将实行新的《城市房屋权属登记条例》”。编辑在串联时将第一条的落脚点放在政府网开通的意义上,结尾是这样说的:“它的开通对于促进政务公开,改进公共服务,便于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将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的串词是“好消息不止这一个。对于上海市民来说,今后,企业老总因为个人不满而迁怒员工,‘不由分说’突然通知某员工‘明天你不用来上班了’的做法,将成为违法行为。”下面是介绍相关法规。第三条的串联是“除了就业,房屋产权也是老百姓非常关注的问题,由此引发的纠纷并不少见,山西省建设厅从今天起将实行新的《城市房屋权属登记条例》,……”经过编辑的串联,三条互不相关的消息前后之间有了衔接和呼应,整个节目编排上也显得自然流畅。
编辑要善于从每天发生的大量新闻中归纳提炼报道主题,找寻报道的切入点和不同消息之间的共同点,进而运用串联编排手段,突出新闻价值,扩展报道层面。增强传播力度。
2007年6月12日。德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对二战劳工赔偿问题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新闻广播第二天播出的《新闻大视野》节目在国际新闻部分先是报道了“德国完成对纳粹强制劳工赔偿工作,共支付赔偿金43亿多欧元”。接下来的消息串联词是这样的:“与纳粹强制劳工相比,被侵华日军强行征召的中国劳工至今仍然处于获赔无望的境地。就在同一天,面对战争期间犯下的罪行和幸存劳工的诉讼请求。日本最高法院作出了与德国政府截然相反的决定,驳回原中国劳工刘宗根等6人要求日本政府对战时他们被绑架到日本大江山矿山当劳工给予总额约1亿1千万日元赔偿的上诉请求。”编辑将这两条消息集纳在一起,通过串联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让人们对二战那段历史以及两个国家对待历史的态度一目了然。
四、在节目编排中凸显编辑个性
十多年前。北京电台原副总编辑张勉之曾经就新闻性专稿的采写撰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有我’与‘无我’”,强调记者在进行报道时,应该不断地摆脱“自我”的主观色彩,力争进入“具体地、自然地展现新闻事实”这样一个“无我”的境界。
记者在采访报道时要尽量摆脱个人主观色彩,而作为把关人和新闻议程设置者的编辑则要在众多与“我”无关的新闻中寻找节目主线,将编辑理念贯穿于节目始终,使整个节目最终呈现“有我”的个性与魅力。
1、头条原则
新闻界有句话叫杂志卖封面,报纸卖头版。对于广播新闻节目来说,最大的卖点无疑是头条新闻。中国广播协会专家组成员曹仁义在北京电台培训班上谈到新闻编排的重要性时第一条讲的就是头条原则,就是要“看这次节目头条选得准不准,是不是当天最重要的,是不是能统领起来的,能压得住的。”头条新闻选取的原则就是它的重要性、关注度、独特性以及时效性(包括突发性)。新闻广播《新闻大视野》每天节目一开始有一个固定栏目就叫“头条新闻”,一个目的是让听众及时从节目一开始就知道刚刚过去的24小时当中发生的最有分量的新闻是什么,还有就是时刻提醒编辑在处理稿件的时候脑子里一定要有“头条意识”,什么稿件是最重要的,什么稿件应当放在什么位置,在选稿的过程中要捋出节目编排的大致脉络。
2、评论的撰写
编辑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稿件处理、节目编排、策划以及采访等方面,还包括评论的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