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如何保证和提高引进版图书的编辑出版质量
作者:陈晓阳 戴倩倩
一、引进版图书编辑出版质量问题分析
1 存在政治类问题。由于一些出版社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仓促出版,加上一些编辑缺乏严格的把关意识和政治敏感性,导致部分引进版图书出版出现了政治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外语读物类、计算机类、地图类以及百科知识类图书中,表现为:违反我国的外交政策;地图绘制不准确,领土没有标注清楚;文中将香港、台湾、澳门与国家并列;不结合中国国情,盲目宣扬西方不健康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
2 选题重复。近年来,引进版图书的出版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只要一家出版社引进的图书人气高、销量大、读者认同,许多出版社就没了自己的主张,一味地跟风、模仿,引进一些同题材的图书,且大批量印刷,等到这一阵风潮一过,大量的书只有堆进仓库。如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成为超级畅销书之时,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以宗教为主线的悬疑类小说,最后积压成为库存。
3 图书引进种类结构不合理。据新闻出版总署选题资料统计,2007上半年,文学和少儿两类引进版图书占总体引进版图书的38%以上,再加上社科类图书中相当一部分也属于大众类图书,因此,引进版图书大部分集中在大众类图书领域。相比之下,自然科学方面的引进版图书的比重明显偏低。
4 缺乏版权贸易人才。由于我国开展版权贸易的时间不长,各大高校缺乏专业的版权贸易老师,开设相关课程较少,出版社对优秀版权贸易人才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许多版权贸易人员都是“半路出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因此,出版行业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版权贸易人才。直接导致了引进和输出图书的不畅通,无法精挑细选国外的优质图书,从选题策划流程开始,就陷入了困境。
5 两个效益的关系处理不恰当。有的出版社在保证图书质量和追求经济利益方面选择了后者,导致编辑出版的引进版图书质量低下,甚至出现大量错误,贻害读者。
二、如何保证和提高引进版图书的编辑出版质量
1 管理方面
加强管理对保证和提高引进版图书的编辑出版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应坚持图书三审制,强化书稿档案的管理。三审制是出版社依靠分级负责制和集体智慧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基本工作制度,书稿档案则是编辑出版工作的历史记载。是出版社的宝贵财富。引进版图书的编辑出版,较之国内版本图书的出版更复杂、更易出现困难和问题,坚持图书三审制,强化书稿档案的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控制图书质量。其次,应加强对书号的管理。在我国。每个出版社每年的书号都是限定的。加强对有限书号的管理,有利于以更慎重、更长远的眼光,去选择、翻译、编辑加工引进图书资源。向读者推出最优质的引进版图书。
2 图书内容方面
(1)选题。引进版图书出版的选题策划环节,就是出版社编辑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依据自己的职业敏感和工作经验,对选题是否具有出版价值进行论证并抉择的过程。选定图书后,才能向国外出版社购买版权。这是引进版图书在国内得以出版的首要环节。编辑在进行选择时,应该多查阅资料,做好调研工作,充分考虑国内外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出版社自身的特点。切忌跟风重复,丧失自己的主见。如大学出版社,在综合考虑本社的情况下,可以多选择引进一些先进的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图书,这样,既可以提高自身的效益,又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比如反映当今世界前沿性科研成果的一些著作。包括纳米电子学、生态水文学、环境伦理学等,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可以着力开展引进工作。
有些时候,有些出版社只是因为原版图书的出版商有名气或者因为其上了畅销书排行榜就盲目引进,而不考虑本国国情和原版图书的具体内容、写作风格、语言习惯等。这是不慎重的做法。对大众类图书,出版社应考虑原版图书是否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其内容是否便于读者理解,文笔是否优美,是不是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有没有收藏和欣赏的价值:对教材和学术专著,则需看重原版是不是介绍了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有没有值得国内学者学习的地方,能不能促进学术交流,激起思想碰撞的火花。近来较有影响的《达·芬奇密码》、《我的名字叫红》、《钝感力》、《芒果街上的小屋》等一版再版,少的销售几十万册,多则上百万册,都得益于原稿的优质和出版者的科学选择。
(2)翻译。引进版图书内容的正确翻译是提高此类周书质量最基本的要求。这里应特别注意专业名词(如学术名词)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的翻译。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引进版图书的译者,除了能把原版图书的文字逐字逐句地正确翻译过来以外,还应结合国外的相关文化背景,原汁原味地把原版的写作精神体现出来,让读者不仅理解其“意”,更能理解其“神”。出版社在为引进版图书选择翻译者时,就应该寻找这样的人。据近期苏南一家书店提供的材料,该店上架的成套世界文学名著多达12套,每套少则几十种,多的百余种。其中像《红与黑》、《茶花女》、《傲慢与偏见》等都已有一二十种译本。目前,我国每年引进的新书有上万种,再加上大量的名著重译,出版社如何以保证翻译质量为前提找到大批的合格翻译者,建立起自己的译者队伍,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3)编辑加工。引进版图书的编辑人员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编辑加工能力,同时还需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引进版图书的编辑在完成修改病句、错别字、误用的标点符号、补遗删除、设计版式等一般编辑工作以外,还应该对照原版图书查找、修正、完善意思翻译得不恰当的地方,保证图书的质量。
(4)校对。校对在图书出版生产流程中。处在编辑后、印制前的关键环节,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最后防线。在校对环节,主要应强调责任意识,使每位校对员都认真履行职责。对引进版图书内出现的不符合中文习惯的语句或词语不要妄下判断,应在征求责任编辑的意见后再动手修正。
3 图书形式方面
(1)装帧设计。现在,人们对图书装帧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怎样探索装帧设计新的工艺路子,改变图书的装帧模式,提高装帧的质量,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是出版社和印刷单位需要考虑和突破的问题。在图书的装帧设计上,既要重视封面设计,又要重视版式设计:既不要枯燥无味地将文字堆满书页,也不能过量使用插图导致装帧过度;既重视感性、审美,又不忽视图书作为传递信息载体的身份。引进版图书的装帧设计,要充分考虑国内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接受度,应根据图书的三种基础分类来进行。如大众读物,可以在征得许可后沿用原版书的设计,强调抢眼、活泼、特别;学术专著,在设计时应强调严谨、厚重、文字图表清晰、便于查阅;教材类图书,在设计时则应注意实用性,不能太浮华和花哨,主要还是强调内容的准确性。
(2)纸张和印刷。纸张材料的质量和印刷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图书的出版质量。引进版图书的纸张和印刷,应根据图书的品种有所区别。如果是设计类、幼儿类、手绘本类等图片多且要求制作精细的图书,用纸应尽量选择铜版纸或质量相称的纸张,印刷也应采用激光全彩方式;如果是一般的文学类和教材等图书,纸张的选择应趋向于大众化,印刷也着重强调清晰,多采用四色或黑白印刷。近年来,由于货运成本增高,原辅料价格上涨,造纸行业成本压力加大,致使纸张整体质量有下滑的趋势。出版社应加强纸张材料的质量管理,加强与生产厂家及供应商的合作,建立起长期、固定、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