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加强编辑策划工作做好地方戏曲广播节目

作者:张理华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为文化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播电台中的戏曲节目如何“精当而对口”地丰富大众生活,从而凝聚人心,为创造和谐、积极、奋发的文化环境贡献力量,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开办的戏曲节目为例,谈一谈编辑如何发挥主动性,加强策划工作,做好地方戏曲广播节目,树立节目品牌。
  
  一、认清形势,找准受众,开掘节目资源,满足受众需求
  
  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的《梨园百花》节目前身叫《戏曲大观园》,早在20世纪80年代是一档很受江淮父老欢迎的品牌节目。当时安排在午间黄金时段播出1个半小时,晚上还有重播。几乎每天都有一大批固定的听众守候在收音机前,来信、来电甚至来访也是令人应接不暇。但是,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听众欣赏群体需要的改变,《戏曲大观园》节目被逐渐“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每天不到30分钟的《梨园百花》节目,时间也被改在每天下午的非黄金时段播出。
  这种变化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以往节目高高在上的感觉没有了,“我播什么你听什么”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只有认清形势,从根本上端正态度,从受众的角度去做节目才能重新赢得受众的喜爱:另一方面,广播戏曲节目虽然处于弱化的困境,但是只要还有一批与它肝胆相照、为它高兴、为它悲伤的忠实的“戏迷”,就有复兴的希望。
  安徽是一个人文荟萃的戏曲文化大省,戏曲品种繁多。不仅有蜚声中外、脍炙人口的黄梅戏,历史悠久的徽剧,还有被称为“戏曲活化石”的傩戏,加上形式各异的地方小戏,总计24种。这些品种繁多、色彩缤纷的戏曲,不仅为六千万江淮儿女带来了精神享受,也为全国广播戏曲节目受众带来了丰富的欣赏资源。所以,偌大个省级新闻媒体是不可能没有戏曲文艺节目的。有了这个优势垫底,剩下的就靠编辑自己后天的努力了。根据多年的编辑经验,我们细分受众市场,广挖渠道,主动找米下锅,根据找来的不同材料,主动为受众量身定做不同的节目,引领收听。
  
  1、积极与文化事业单位建立合作机制,采用实况录音报道,制作戏曲故事广播连续剧集播出,把握市场先机
  俗话说“企业搭台,文化唱戏”。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安徽省的文化活动也进入“轨道化”发展。省级新闻媒体更是与文化系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固定的大的省级活动有三年一次的“安徽省艺术节”、一年一次的“全省小戏调演”等。戏曲演出的剧目大多是这三年来每个剧团精心打磨的拳头产品,立意高、内容好、演员棒。每到这个时候,谙熟此道的电台戏曲编辑都会和录音师一起,一场一场地把整场实况演出全录下来。然后根据剧情内容编成30分钟左右的连续故事播出。一场大戏一般是2个小时左右,能做成4期节目播出。如果有10场演出,就有20个小时,至少能做40期节目。2007年恰逢安徽省“第八届艺术节”活动,《梨园百花》根据每天的录音,制作了黄梅戏《徽商胡雪岩》、《六尺巷》、《卖饭女》、庐剧《野百合也会有春天》、豫剧《谢丹亭》、梆剧《午夜惊魂》等戏曲故事连续剧,每天连续播出,效果明显。一些听众打电话说,“我每天下午都准时听《梨园百花》节目,听了前边的内容就想着明天会有什么样的结局。”还有一位南京的听众经常发短信说:“就喜欢听安徽的黄梅戏,每到艺术节期间,只要听安徽台的《梨园百花》节目,就能了解到安徽这两年所有最新、最好的大戏,真的很过瘾啊!”所以,每到省里艺术节开幕,《梨园百花》节目的收听率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2、对新近发生的一些比赛、大赛及时录制播出。不仅对一些专业团体、院校有帮助,而且还增强了新闻媒体文艺节目的时效性
  
  作为安徽省戏剧家协会的会员,同时又是电台节目的编辑兼主持人,我一般会在第一时间知晓协会组织的活动,甚至作为组织者和参加者参与整个活动,比如一年一届的“全国戏曲小品大赛(安徽赛区)比赛”、“全国红梅戏曲大赛(安徽赛区)比赛”以及“全省少儿戏曲大赛”、“全省京剧票友大汇演”等。这些比赛社会上的影响范围小,可能活动结束了,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再小的活动也有关心它的群体——一些专业院团、艺术院校的有关专业学生,痴迷的票友,最不可忽视的还有这些相关人员的亲戚朋友。所以,只要有这些比赛,我都会一如既往地带着录音设备前往各演出地点。甚至经常在合肥刚和一帮人合作录音结束,第二天就又出现在外地的活动现场。这些活动一般至少三天,每次3小时左右,根据节目安排或及时编发新闻报道,或剪辑成实况录音欣赏,不但大力宣传了活动、丰富了节目内容,也增强了文艺节目的时效性。
  
  3、为长期固定的戏迷票友制作大量经典唱段欣赏节目并作为日常播出重点
  《梨园百花》节目的听众主体主要是那些长期固定的戏迷听众,为这些戏迷听众服务,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安徽台建台五十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戏曲节目资源。这两年又花巨资大兴媒体资源系统建设,这个系统收入了从20世纪50年代起,用钢丝录音机到俗称“拉格拉”的开盘录音机录下的黄梅戏、泗州戏、梆子、徽剧、庐剧等名家唱段,包括李宝琴、严凤英、王少舫、丁玉兰、章其祥、马兰、黄新德、李龙斌、荣爱坡、陈若梅等不同年代名家、新秀的唱段。这些资源为制作日常播出节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梨园百花》中就有许多“你点我播”、“名家名段”、“戏院新花”、“安徽地方戏”、“戏迷乐”、“过把瘾”、“老唱片”这样的小单元,每天安排两到三个板块,在需要的时候穿插播出,受到听众的青睐。尤其是“专家聊戏”、“黄梅戏教唱”等知名栏目,有不少专业院团的年轻演员还经常找到我们,希望能要一点这些市场上买不到的音响资料,回去好揣摩学习。
  
  4、加强与当地专业院团合作,配合推出新人新作。及时播发演出预告
  在省城合肥,文化系统内的专业演出团体越来越重视与媒体的合作。十几年的戏曲编辑工作为我提供了种种方便。比如配合一台大戏、专场折子戏的演出,我把演员请进广播间,介绍他们从开始学艺到舞台磨砺的经历与艰辛,拉近他们与听众的距离。到大戏公演或折子戏专场演出时,很多热心的观众对自己喜欢的角色的情况已有了初步了解。所以一些年轻的演员很重视和我们《梨园百花》节目的合作,来做节目之前都会精心准备,有的还会带来自己刚出或未出的新专辑样带作为奉献给听众的礼物,让听众朋友先听为快。一些条件好的院团有自己的小剧场,我们还协议每周为他们播出演出预告,让观众及时了解这些小剧场的演出情况。
  
  二、重视对外交流学习,不断提高节目质量
  
  1、与外省同类节目加强交流合作,互通有无
  多年来,《梨园百花》节目凭借优势资源和自身不断努力,制作了大量的优秀专题节目去参评。虽然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