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规范审读工作程序 强化图书质量管理
作者:谭桂声
我们特别重视与责任编辑、责任部门的交谈,将其作为不可或缺的工作程序,要求审读人将每本书的质量认定过程作为双向交流过程,充分尊重责任编辑、责任部门,充分尊重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既对审读工作负责,也对责任编辑、责任部门负责。审读人既不能做一味迁就错误、怕得罪人的老好人,又要防止成为偏执、苛刻的挑剔者。
审读人须确保质量认定的客观公正,虚心听取责任编辑的意见,特别是认真对待责任编辑提出的异议。如有误判,须及时纠正;如果无误,要耐心说明。对某些在差错计算上可轻可重的问题,一般就轻不就重;对图书质量中属于“好坏”而并非“对错”的问题,审读人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计为差错;对个别难于判定对错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双方可以保留意见,不轻易判为差错。这样做就是为了维护图书审读的客观性、公正性,同时合乎图书审读的实际,反映了图书质量问题的复杂性,体现了图书质量认定在坚持原则、坚持标准前提下的相对灵活性。
审读人要特别重视这一工作环节,珍视与编辑人员、编辑部门交流的机会。质量认定不能一味例行公事,而要与责任人用心沟通,交换看法,既要坚持标准又要以理服人,耐心说明判定差错的理由,结合图书质量问题讲清相关的规范、标准等依据,使责任人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并指出其在图书质量方面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就如何提高图书质量提出建议,等等。交流的过程既是审读人履行职责的过程,也是审读人学会如何履行职责的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可以促使其更认真、更谨慎、更负责、更恰当地从事图书质检;尤其重要的是,通过交流,可以加强双方之间的了解,建立审读人员、审读部门与编辑人员、编辑部门的良好关系,在工作上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加强合作。
五、汇总与通气
(一)实行月度小结制度
月末汇总质检结果,将质检结果与月度审读书目并入图书审读一览表。审读室每月初召开一次本室工作会议,通报质检结果,分析审读质量状况与图书质量状况,找出存在的主要的审读质量问题与图书质量问题,并提出下一步质检工作须注意的问题及相应措施,布置下月度审读工作。
(二)实行重要或重大情况报告制度
凡认定的不合格图书或发现的严重质量问题须报主管领导、总编室,并通知责任编辑、责任部门。对特别严重的质量问题,尤其要及时上报并通知相关人员、相关部门以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汇总与通气这一环节,主要进行质量综合分析,实施动态的质量监督,随时把握图书质量的整体运行状况,发现问题,掌握动向,及时将图书质量信息上通下达,提出建议,采取措施,进行质量调控。
六、通报与公示
实行通报制度,包括平时的质检通报与年度的质检通报。在社内办公系统通报严重或重大的质量问题,或公布一个时期的审读书目及审读结果,介绍整体质量状况,指出主要质量问题,进行表彰和批评。
实行公示制度。与通报制度相应,公示在质检中发现的严重问题、典型差错,进行专题质量分析;公示少数质量问题突出的图书,发布专书审读报告,全面深入地分析其存在的错误。
通报与公示均须经主管领导审批,由总编室、审读室共同发布,并与相关人员、相关部门通气。
这一环节的突出特点是其公开性。两年来,我们已发布十多万字的通报与公示材料,通过曝光,公开问题,起到强烈的警示作用,使编辑人员、编辑部门更加关注、重视质量问题,形成认真对待图书质量的氛围,大大增强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规范意识、专业意识与学习意识。
七、归档与制表
(一)实行质检档案制度
每月汇集《评估表》,集中复印,一式四份。
将原件报主管领导及有关部门,以履行本社经营管理程序。将复印件一份送责任编辑、责任部门,供其修改差错与存底之用。其余两份复印件归入审读室的两套档案。一套采用“大编号”,即逐月累加进行编号后入档,作为审读室的工作档案,是履行本社经营管理程序的原件的备份。另一套则采用“小编号”,即按编辑部门分别编号后入档,既作为编辑人员的图书质量档案,也作为编辑部门的图书质量档案,其主要作用是便于审读室了解、分析和掌握每个编辑部门及每位编辑人员的图书质量状况,同时便于编辑人员与编辑部门查阅。
另外,将已审读的图书在质量认定后收回,按《评估表》原件的“大编号”顺序存放于审读室。这样做有三个方面的用途:便于审读人员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监督;便于审读人员查阅相关材料,是审读课题研究的宝贵资源;便于查证相关的责任事故。因此,已审读的图书也成为质检档案的一部分。
两套档案与已审读的图书对全社编辑人员开放,供其随时查阅,从而使全社编辑人员既可了解全社图书质量情况,又可监督图书质检情况。
(二)实行质检报表制度
自年度第一个月份开始,在月度审读书目表和评估表的基础上,按编辑部门排序,登记每月审读结果,以逐月累加的方式编制图书审读一览表。该表含有当年1月至当前月全部已审读图书的相关信息,包括书名、版次、印次、字数、开本、作者、编辑部门、责任编辑、二审人员、三审人员、差错数、差错率、质量等级、审读人等项内容,至年底即成为一份完整的全社年度图书审读一览表,将其报送社务会议、社年终考核领导小组,以及总编室、经管办、人事处等部门。同时,该表还被分别摘录为各编辑部门年度图书审读一览表,送达各编辑室主任。
实行质检报表制度,可以据以进行图书质检各种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把握图书质量的全貌,有利于对图书质量进行动态管理,便于社领导及相关部门与人员全面了解图书质量状况,并为年终考核工作提供依据。
八、年终总结,全面考评
这是整个审读工作程序的终端环节,包括两方面。
(一)实行年度审读工作总结制度
审读室于年终提交并公布年度审读工作报告,盘点全年审读工作,检查落实年度审读工作计划的情况,充分利用质检材料,进行全年图书质量综合分析,查找图书质量的突出问题和倾向,发现图书质检的薄弱环节,总结经验教训,制订改进措施,表彰先进,批评后进,确定质量跟踪对象(即图书质量问题比较突出的部门及人员),等等,为制定下一年度质检工作计划,全面安排并推进审读工作,强化图书质量管理,提升图书质检工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行年度图书质量考评制度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规定,会同总编室、经管办等相关部门,对编辑人员、编辑部门进行年终图书质量考评,依据图书质量检查的等级评定结果,确定应予奖惩的责任人员、责任部门,经社务会议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年度图书质量考评工作纳入员工年终考核工作,并与专业技术职务评定挂钩。对图书质量不合格的编辑人员,年终考核评选先进和当年评定专业技术职务,均实行一票否决。
图书质量考评与年终绩效奖励挂钩。人民教育出版社对编辑人员、编辑部门,均实行以质量考核为中心的综合考核制度和绩效奖励办法,将质量考核指标置于各项考核指标中的首位且占较大的权重,并确定相应的奖惩标准。这是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强化图书质量管理的重要举措。
(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赵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