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构建普通编辑学:任重而道远

作者:邵益文等




  编者按:构建普通编辑学学科体系,建立普通编辑学,并不完全是个新课题。二十多年来,编辑学研究者们孜孜以求,为实现这个目标潜心探索,从未间断,各种门类的编辑学著作成果,为建立普通编辑学打下了基础。为了推动这一研究向广度和深度拓展,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本刊特约四位长期从事编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就构建普通编辑学谈了他们的意见,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志关心并参与讨论。
  邵益文(中国编辑学会顾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审,主要编辑学著作有《编辑学研究在中国》、《出版学·编辑学漫议》、《20世纪中国的编辑学研究》、《编辑的心力所向——编辑工作和编辑学探索》)
  
   建立普通编辑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编辑学自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诞生以来,迄今已半个多世纪,即使从20世纪80年代重新崛起到现在,也已历经了二十多个春秋。编辑学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已经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编辑学的学科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这是业界和学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以编辑学命名的著作已有一百二十余种。图书编辑学、期刊编辑学、报纸编辑学、音像编辑学、电子出版物编辑学、电视编辑学和网络编辑学等,各种门类的编辑学著作,都已先后问世。在上述各种编辑学著作中,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如在图书编辑学方面,已出版的有社科书籍编辑学、科技书籍编辑学、学术著作编辑学、文艺编辑学、辞书编辑学、少年儿童读物编辑学和英文书刊编辑学等,其中又有注重理论研究的编辑学基本原理,偏重实际操作的实用编辑学等。各个分支编辑学的发展,必然要求互相借鉴,互相渗透,要求研究各种传播媒介编辑活动的共性,探索覆盖面比较广的概念、范畴、规律、原理,这就发展到要求建立适用于各种媒介编辑活动的编辑学说,也就是普通编辑学。
  另一方面,高等学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对建立普通编辑学提出了要求。据初步统计,到2005年,我国已有130所高等学校设置了本专科层次的编辑出版学方面相关的专业,办学点已基本遍及各省、市,编辑出版研究机构已达二十余家,地区分布合理的编辑出版高等教学和研究网络已基本形成。事实表明,近几年来编辑出版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学科。然而问题也很突出。比如,办学点虽然不少,但从管理角度看,归属不一,有的隶属编辑出版学、出版发行学,有的属于新闻学、信息管理学,有的隶属于文学或古典文献学,有的则属于传播学、甚至图书馆学。课程设置也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也各有各的说法。编辑学和出版学本来是两门独立的学科,编辑活动的范围大于出版活动(如广播影视等),它的发生也早于出版活动,现在把它们捏在一起,各校根据自己师资情况,任意设课。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编辑学的学科建设,也不利于出版学的学科建设,更不利于编辑、出版教育质量的提高,甚至有悖于中央原来决定在高校开设编辑学专业的初衷。为此,学界和业界许多人士希望对编辑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规律,能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统一的界说,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编辑学研究的进一步开展,依赖于涵盖各种媒介编辑活动的普通编辑学的建立。
  普通编辑学的建立是媒介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培养新闻出版和多种媒体编辑人才的实际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阙道隆(中国编辑学会顾问,中国青年出版社原总编辑,主要编辑学著作有《编辑学理论纲要》、《实用编辑学》、合著《书籍编辑学概论》)
  
   普通编辑学的涵义
  
  普通编辑学是分支编辑学的理论概括,与分支编辑学相对应。其任务是研究编辑活动的共性和共同规律,研究时常采用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普通编辑学是编辑学学科体系中的理论部分,因此也可以称为编辑学理论、编辑学原理或理论编辑学。普通编辑学是各类编辑活动通用的编辑学,不是介绍一般编辑常识的编辑学,它对分支编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正如普通语言学、普通心理学、普通物理学、普通外科学等对其所属分支学科起指导作用一样。
  
  普通编辑学与分支编辑学的关系
  
  普通编辑学与分支编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即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共性不能脱离个性而孤立存在,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普通编辑学也不能脱离分支编辑学而孤立存在,普通编辑学的原理寓于分支编辑学之中。普通编辑学和分支编辑学的研究活动存在内在联系,它们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普遍、深入地开展分支编辑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编辑活动的共性和共同规律,推动普通编辑学的发展和完善。普通编辑学的研究成果,又为分支编辑学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推动分支编辑学的发展和完善。
  
  普通编辑学的应用价值
  
  普通编辑学是应用科学,它的应用价值首先不是为编辑人员提供从事业务活动的具体方法和技能,而是帮助编辑人员树立正确的编辑理念。具体来说,就是帮助编辑人员了解本职业的价值、意义与责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换言之,普通编辑学的首要任务是教育编辑人员怎样做人。编辑人员只有既知道怎样做事,又知道怎样做人,才能成为德艺双馨的编辑。其次,普通编辑学帮助编辑人员从社会、行业和编辑活动的全局出发,正确处理各种业务问题,不仅仅知道怎样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自由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普通编辑学的前景
  
  从开展普通编辑学研究到普通编辑学的成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刘杲同志预测,普通编辑学的成熟可能在21世纪中叶。这种看法是比较冷静的看法。因为现在编辑学理论的研究工作还比较薄弱,尚未形成比较公认的学科范式,有些分支编辑学研究尚未深入开展,新媒介的编辑活动尚在形成和演变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普通编辑学的完善和成熟,需要一个较长的探索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坚持以建立普通编辑学为最终目标,又要看到实现最终目标的艰巨性、长期性。
  
  普通编辑学可以有多种理论模式
  
  在普通编辑学成熟之前,必然存在普通编辑学的多种理论模式。因为建立学科理论体系必然涉及的编辑概念、研究对象、学科范畴、编辑规律,等等,目前仍然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出现这种局面,说明普通编辑学尚处在不成熟的青春期。这是一门新学科必经的发展阶段,我们不能强求统一,而要让各种观点自由发表和争鸣,在交流中趋向统一。但要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避免门户之见和意气之争;提倡持不同观点的研究者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借鉴吸收。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增加共识,最终形成多数人认可的普通编辑学理论模式。
  王振铎(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河南大学编辑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编辑学论著有《编辑学通论》、《编辑学原理论》)
  
  普通编辑学的学科性质是应用学科还是基础学科
  
  普通编辑学是一门科学,是从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大量编辑实践活动中总结、分析、研究、综合、提炼而上升到科学的系统的知识体系高度的一门学科。它既有自己独具的理论范畴,特别的历史发展轨迹,又有自己广泛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应用实践技术及其施行的领域。普通编辑学的学科性质与其他同级学科,如教育学、传播学、历史学、文学、数学、语言学等相比,它有特具的渗透性、横断性、开放性特征,但又始终保持着它的创造文化母本、张扬文化内容、促进社会发展的传媒特性。“应用学科”这个说法不属于学科性质问题。学科或科学,没有“无用”的。拿“应用学科”与“基础学科”对应相提,是不科学的,它们不是一对矛盾。“实用主义”的应用或非应用,都是伪命题。“数学”是应用学科呢,还是只是基础而无用的学科?华罗庚就说:“数学之用大哉!”任何基础学科或理论学科,只要是科学的,都是有用的。特别是普通学科,那更是普遍通用的基础性的学科。即使其中的历史方面的研究,也是有用的。在实践中有直接应用、间接应用之分,但没有无用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