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构建普通编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作者:李景和




  一、引论:当前两种普通编辑学理论体系的相互碰撞
  
  构建公认的普通编辑学理论体系,是编辑学理论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对各种传播媒体编辑人员提高理论自觉性,指导编辑工作的实践,对高等学校提高编辑学专业教育质量,培养未来的编辑人才,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有机融合现有不同编辑学理论体系中的合理因素,对构建公认的普通编辑学理论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1、关于普通编辑学研究状况概述
  近年来,普通编辑学理论体系建设取得了比较可喜的学术研究成果。邵益文先生在2006年2月召开的中国编辑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普通编辑学的研究状况做了很好的总结。
  关于普通编辑学理论框架的研究,他列举了从1995至2000年出版的有代表性的编辑学理论著作,如王振铎、赵运通著《编辑学原理论》,任定华、胡爱玲、郭西山合著的《编辑学导论》,李海昆、刘光裕主编的《现代编辑学》,阙道隆著《编辑学理论纲要》等,认为众多编辑学著作形成的理论体系和知识框架,富有理论色彩和实践意义,为普通编辑学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特别指出,阙道隆在2001年发表的5万字长文《编辑学理论纲要》初稿,是近几年来研究普通编辑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关于编辑基本规律的讨论,他列举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逐步形成的八种看法,认为这些表述尽管层次不同,视角各异,繁简有别,虚实有差,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对编辑活动客观性的哲学思考。在“选择和优化”方面,已经表现出思路上的趋同倾向,这是一种重要的突破,为继续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关于二十年来普通编辑学学术观点的归纳和梳理,他认为2004年出版的70万字的《中国编辑学研究评述(1983——2003)》对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编辑学理论研究的各种学术观点进行了归纳和梳理,是我国普通编辑学学科建设史上的标志性著作。
  邵先生从全局着眼,既充分总结了普通编辑学理论体系建设所取得的可喜成果,也指出了构建公认的普通编辑学理论体系有待继续研究。
  
  2、关于建立什么样的普通编辑学理论体系的论辩
  学术研究及发展,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关于构建公认的普通编辑学理论框架的论辩,目前依然在继续。《中国编辑》2005年第2期刊登的任定华、杨忠民先生《编辑学理论的构建应具有科学的、严密的知识体系——评阙道隆先生的<编辑学理论纲要>》一文(以下简称“批评文章”),就普通编辑学理论应包括哪些内容、编辑和编辑学概念的界定、编辑学的学科性质、编辑与文化的关系、编辑学研究中的哲学思考等五个问题,对阙道隆先生《编辑学理论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有些观点提出了质疑,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对此,阙道隆先生在《中国编辑》2006年第l期上发表了《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编辑学》一文(以下简称“答辩文章”),回答了批评者的质疑,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为准确地把握论辩双方的观点,笔者先尽量引述双方的论述,而不加入自己的解读。
  批评文章的第五部分“关于编辑学研究中的哲学思考”,对《纲要》规定“编辑活动是编辑学独有的研究对象”的观点,提出了质疑:“编辑活动即编辑运动,因为活动是运动的同义词。在这里,就随之产生这样一些问题:即,编的什么?辑的什么?构成运动(活动)的主体是什么?是什么事物形成的编辑活动?是什么在活动?若是编辑主体在活动,编辑是个动词,便成了活动的活动,是何用意?逻辑上说不通。若作名词解,即编者的活动,编者又围绕什么事物在活动?为什么活动?从编辑学理论的高度,必须运用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加以审视、辨识。”“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事物)与运动(活动)是不可分割的。”“在诸多学科中,哪一门学科都有学科自身的活动:物理学有物理学的活动方式与活动范围,历史学有历史学的活动方式和范围,怎么能把编辑活动当作编辑学‘独有’的活动呢?照此推论,能够说物理活动是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历史活动就是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吗?活动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具有一般性与普遍意义。”
  批评文章的第二部分“编辑与编辑学两个概念的界定问题”指出:“编导者接触的文、图、声、像、数据稿中是些什么内容?概括起来,不是知识就是信息。因此我们规定信息、知识为编辑与编辑学统一的研究对象。”“编辑对象和编辑学对象统一性的规定,编辑定义与编辑学定义内在联系的逻辑陈述,是构建编辑学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体系同根、同源、同质、同构性和完整性的基石。”
  批评文章阐述的观点源自任定华、胡爱玲、郭西山合著的《编辑学导论》一书(以下简称《导论》)的观点。《导论》第1篇“编辑学总论”第6章“编辑与编辑学研究对象及其概念”中指出:“我们把信息、知识,作为编辑的研究对象,也是编辑学的研究对象。”“编辑对象和编辑学对象存在内在联系的一致性。”“根据对编辑对象的定位、基本属性和要素的考察,遵守界定编辑概念一般原则,编辑是信息、知识有序化、媒体化与社会化的业务活动。”其中“有序化规定着精神内容的质量过程和质量标准:媒体化是精神内容与物质媒体形态相结合的过程;社会化有着传播与交流、积累与储存的功能特征,还包含社会与经济效应跟踪和反馈意义。”“根据对编辑与编辑学本质联系的认识,对编辑对象与编辑学对象一致性的考察,编辑概念与编辑学概念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因此,编辑学是研究和探索编辑现象和编辑活动规律的科学。详言之,编辑学是研究信息、知识有序化、媒体化与社会化的发生、发展和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依据编辑对象和编辑学对象的一致性的理念,《导论》构建了自己的编辑学理论体系,由编辑学总论篇、编辑学基本原理篇、编辑和编辑学方法论篇、编辑系统工程篇等四个板块构成。
  批评文章主张:“编辑学理论的构建,要有科学编辑观的统摄,明确编辑对象,阐发其学科性质。要有融会于内容之中的方法论从而形成学科特殊的方法,创新性的构成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这样的理论有可能反映编辑实践的相对客观真理性,才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为了回答批评文章的质疑,阙道隆先生发表《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编辑学》一文,就涉及普通编辑学理论体系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这些问题包括编辑学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编辑学,能抹杀编辑活动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属性吗等。
  关于普通编辑学的研究对象问题,阙先生介绍了自己观点的形成过程。他说:“独有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存在的前提和建立学科体系的基础,因此研究对象问题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讨论热点,提出了过程论、关系论、规律论等多种观点。1995年出版的《书籍编辑学概论》(我与徐柏容、林穗芳合著)对讨论情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