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把握关键,努力做好广播编辑工作

作者:蒋振宇




  好编辑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因此,做好一名编辑并不容易,它需要有比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要有广博的学识和熟练的业务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编辑的水平反映了一家电台、一家报纸、一家通讯社的水平,尤其是名牌节目离不开好编辑的精心策划与把关。
  从宏观上来讲,编辑工作本身就是把稿件文字、情节或节目间各元素进行合理性的删除、重组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多元性、丰富性、整体优化组合的协调性。有了这种宏观把握,广播节目编辑就变得简单明了。具体来说,做好广播节目编辑工作,要把握关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编辑要核实新闻的真实性,杜绝稿件合理想象的成分出现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每一篇稿件的新闻事实必须真实。编辑处理稿件,决不能见稿就编发,必须调查核实,时间、地点、人物、名称等都要核实清楚。尤其是要特别注意编发稿件细节的真实性,细节真实才有说服力。
  例如,全国优秀广播奖作品《深山里的唢呐声》里有这么一段:“难怪我进村的时候,在村口、路旁,到处可见十二三岁的孩子们,有的挎着草篮,有的牵着羊,有的抱着小孩,他们一个个衣帽不整,小脸蛋上沾着泥垢,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我这个初来乡村的陌生人。”
  以上情节描写细腻真实,不做作,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投入的细腻感情。一个好的广播编辑就要能够体察这种真实。然而,有的作品容易过于渲染环境,以达到拔高人物形象或过分强调环境现状的目的。遇到这样的情况,编辑要慎重取舍,核实刊发。
  
  2.编辑要把握好广播语言的传播规律,使之符合听的特点
  从语言上讲,广播编辑要突出广播语言的口语化风格,多用简单的短句,不用复句或倒装句;多用大众化的通俗语言和双音节的词语,少用书面语言,以达到语言声音上口、通畅、中听的韵律效果。
  例如,稿件《我区楼市逐步升温》有这么一段:“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购房者看好集美的房地产业呢? 据悉,随着岛内房价的上涨,而岛外在交通、周边配套、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日臻完善以及许多的高品质楼盘的开发,使得岛外日益引人关注,人们逐渐开始转变购房观念,将目光瞄准岛外。”
  首先,这段话报纸体的味道较浓,不符合广播语言特点。“据悉、而”都应当改成“据了解、而且”等口语化词汇。“使……”的句子,在广播语中也尽量不用。其次,长句应当改成短句。“随着……而……以及……使得……”这样的长句子不应存在。
  另外,广播编辑要学会运用符合广播特色的语言。例如,荣获2004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站在耕地边缘》一稿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吃自己种的粮食吃了一辈子,他还不知道买来的粮食是什么味道。”像这样的话,亲切自然,乡土味儿十足。
  
  3.编辑要学会提炼主题,对症下药,避免流水账式的表述
  有的稿件主题分散,不突出;有的主题过大,内容空洞;有的偏离主题,不知所云。这些情况都需要编辑进行改编加工,把重要的新闻点突出出来。
  例如,有这么一则导语:“本台消息:昨天正式启动的2007年研究生报名工作,对于日益庞大的考研大军来说,意味着考试倒计时也随之启动。今天上午,记者在走访了我市几所大学学府后发现:不少高校学子在选择考研时仍存在盲目心态。”
  这则导语其实有两条线:一个是考研倒计时随之启动;一个是考研存在盲目心态。采访者应当取最新时间“今天上午”,因为新闻都是从最近的时间开始写;其次要把两条线拧成一件事。
  广播编辑编辑稿件时,要注意提炼主题。改编加工,突显重要新闻,这是编辑的重要责任。
  
  4.编辑要具有把握稿件细节和情节的意识
  相对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广播更应该关注细节,这是由广播自身的特性决定的。广播的可移动性和伴随性形成了广播随意或兼容的收听状态,如何让听众注意力相对集中?节目内容生动、具体,不乏细节描述,更容易引起听众的兴趣。编辑精炼的细节和情节,可以调动起听众大脑的形象思维和情绪,给人以深刻印象。
  荣获第36届亚广联“信息节目”奖的广播特写《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中,完美的音响和细节描述是节目的特点。节目中有这么一段:“亲爱的南宇,你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冰雹砸在帐篷上。今天是我生平第一次睡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帐篷里,这里叫无人区。亚洲的六条大河都发源于这个地方,你能想象得出这里是什么样子吗?”
  专题稿件《大后山的壮歌》,对八旬种树老人屈来存有这样一段描写:“一连好几天,他夜不能寐,整天蹲在静静的荒坡上,眉头紧锁,一袋接一袋地抽着旱烟,夜寒入怀,浑然不觉。”
  以上细节和情节的描写,展现了精彩的特写“镜头”,令人动心。细节描写还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力,听后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因此,广播编辑要筛选动人的“镜头式”的描写,合理运用和保留这样的段落,可以让听众感到更亲切,更真实。
  5.多层次、立体化传播信息
  在信息社会,广播节目在关注社会热点、注重信息新鲜生动的基础上,更要注重信息的完整、延续,以清晰的线索为听众创造良好的、具有延续性的信息背景,从而起到梳理信息、提高信息效率的积极作用。良好的广播节目编排需要操作者不断关注社会,研究、分析社会心理和社会需求,以便在节目编排中寻找对策,保持广播受众的忠诚度。
  广播是声音的传媒。在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广播还需不断挖掘“原生态音响”的优势,多层次、立体化传播新闻信息。现场直播、录音报道、现场口播报道等报道形式穿插编排,立体化传播,不仅把清新、鲜活的信息直接传递给听众,而且会促使收听率的提高。
  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2006年12月14日节目编排:
  ①头条新闻:“武汉推行公款接待公示制”。(记者现场播报+音响)
  ②党政新闻。(口播:中央领导人会见国外使节)
  ③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记者播报)
  ④今年我国新增建设用地数量与去年持平,土地管理制度基本完善。(口播)
  ⑤我国助学贷款超过200亿元。(记者播报+音响)
  ⑥“直通多哈”主题词。(音乐合成)
  ⑦2006全国华人华侨大会。(音响报道)
  ⑧脱掉“傻子村”的帽子。(记者现场播报+音响)
  ⑨劳动者之歌。(栏目题头+音响)
  ……
  分析一:形式编排上,节目采用记者播报+音响,录音报道、记者现场播报等形式穿插编排。声音的原生态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感,音响的多层次带来空间的立体感。这些形式增强了信息传播的载荷量,展示了广播声音的魅力。
  分析二:内容编排上,头条“武汉推行公款接待公示制”在全国有推广价值,作头条很合适。之后排序是党政新闻、经济新闻、部委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这符合新闻节目编排的一般顺序。
  6.节目编排张弛有度,节奏鲜明,富有审美价值
  广播节目编排既要符合新闻规律又要按照美的传播规律进行完美“塑造”。一个合理的节目编排方案,要求操作者不仅要积极捕捉和展示事实的新闻价值,还要积极捕捉和展示其蕴含的审美价值。节目编排的美,美在合理搭配的顺畅自然,美在节奏把握的张弛有度,美在听觉感受的入耳入心。
  节奏的控制是节目编排的重要环节,适当的节奏能优化结构,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晚报浏览》节目就是成功的典范。以2006年12月14日《晚报浏览》节目为例。最开始是主持人温馨提示:聊聊冬天进补话题。之后是主题曲:“……青梅煮酒论实事,谈笑之间说新闻。晚报浏览,无意倾听,知晓天下。”下面是各条新闻具体内容:
  ① 散装冷冻食品禁止出售【两条新闻关联词:吃】②学校食堂收费标准惹争议【两条新闻关联词:吃】③开张发票也拨110【两条新闻关联词:消费者】④消费者要求退还部分旅游费用【两条新闻关联词:纠纷】⑤车祸纠纷。【插播广告】⑥主持人早起是否健身?【两条新闻关联词:健身】⑦唐山老人健身绝活【两条新闻关联词:老人】⑧一句怨言,气走外婆……
  分析一:在内容上,《晚报浏览》充分挖掘新闻各要素本身的吸引力来吸引听众,同时注意调节听众的情绪涨落;在节奏段落的转换时注意前后的关联,实现渐变,但各个段落之间又有对比。
  分析二:片花音乐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音乐可以实现不同节奏段落之间的转换,填充新闻信息的短暂空白。片花音乐还可以促进节目形成特征明显的节奏段落,强弱变化能够提醒听众节目的进度。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关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