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再谈语文辞书编撰的规范性

作者:何毓玲




  三年前我写过一篇同名的论文,就我们使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谈辞书编撰的规范性。后来因故未能参加第5届语文辞书研讨会,但是把论文发给了主持修订工作的诸位先生,希冀对《现代汉语词典》的修订尽一份绵薄之力。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出版后,我逐一研读核对,发现我在那篇论文中所提到的大多数问题在这一版词典中都得到了解决。词典修订得更规范、更科学,为我们的编辑工作提供了更权威的工具书。本文在比较修订版与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的基础上,再谈语文辞书编撰的规范性。
  
  一、释义的规范、严谨
  
  语文辞书的编撰首先是要不断吸收新词、新义。随着社会生活高速快捷的发展变化,新词、新义层出不穷,以几何级数递增,这是辞书编撰事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但辞书编撰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甚至是滞后性。就像教材出版要紧跟学科教研的最新动态,吸取最新研究成果;但又要采取学术界多数人认可的定论、通说,不能将不成熟的个人研究成果写进教材。这是一个重大课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原修订版《现代汉语词典》第31页“拜拜”条,有两个义项:“①旧时指妇女行礼,就是万福。②(方)指在节日或佛的诞辰日举行迎神赛会,宴请亲朋。”第5版删去这两个陈旧的义项,改为“①客套话,用于分别时,相当于‘再见’。②指结束某种关系(含委婉或诙谐意)”。
  原修订版第55页“备考”条下只有一个义项:“(书册、文件、表格)供参考的附录或附注。”第5版增加了两个义项“①供参考”,“③准备考试”。
  原修订版第147页“超生”条,有两个义项:“①佛教用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②比喻宽容或开脱。”第5版增加了同形词“【超生】指超过计划生育指标生育”。
  原修订版第173页“充电”条只有一个义项:“把直流电源接到蓄电池的两极上使蓄电池获得放电功能。”第5版增加了一个义项“比喻通过学习补充知识,提高技能等”。
  其他新增词还有“愿景”“宰制”“视界”“入围”等,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在原有词语中删去了2 000余条,另增加了6 000余条”,修订量大,体现出与时俱进、锐意革新的精神。
  其次是语言表述要准确严谨。原修订版《现代汉语词典》第1117页“涉及”条下举例“案子涉及到好几个人”,“及”本有“到”义,“到”是衍文,第5版予以删除。原修订版第82页“标示”条下举例“他用笔在地图上划了一道红线”,其中的“划”当用“画”,第5版已改为“画”。原修订版第154页“陈兵”条释义为“布署兵力”,“布署”误,第5版已改为“部署”。
  但原修订版第161页“承做”条释义为“承担制做”,“制做”恐当为“制作”。“制”字头下有“制作”词条。第5版没改。原修订版第200页“垂拱”条释义为“古时多指统治者以无所作为,顺其自然的方式统治天下”,其中的逗号恐当为顿号,第5版没改。留下些许遗憾。
  再次是撤换陈旧的例句。原修订版《现代汉语词典》第59页“本埠”条举例“平信本埠邮资一角,外埠两角”。此例太陈旧,邮资早已调动,第5版改为“六角”和“八角”,就与现实生活贴近(2006年11月,邮资又有新的调整。编者注)。原修订版第82页“标灯”条举例“邮电局门口安了玻璃标灯,上有‘夜间电报’四个字”,这个场景似乎离我们太过遥远,第5版例句改为“船尾有一盏信号标灯”就很好。原修订版第152页“尘暴”条释义后说“也叫沙暴”,第1094页“沙暴”条释为“尘暴”;然而现在最为人所知的、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沙尘暴”一词,《新华词典》就是以“沙尘暴”立词条的。第5版65页将“尘暴”释为“沙尘暴”,1181页立“沙尘暴”词条,予以详注,然后说“也叫沙暴、尘暴”,就比较稳妥。
  
  二、体例的规范
  
  首先是标点符号。原修订版《现代汉语词典》引号的用法,编辑部的同人最不能接受,第一层用单引号,第二层用双引号,正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相反。如第159页“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条释义为:《容斋随笔·萧何绐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这种引号看起来特别别扭,第5版已经全书改为规范的标点。
  但原修订版中异形词中的非推荐词条词形用“同‘某某’”,是加了引号的,而推荐词形的“也作某某”,就没加引号了,第5版没改。我们认为加引号可能更好。
  其次是引书体例。原修订版《现代汉语词典》第71页“筚路蓝缕”条引书“《左传》宣公十二年……”,第75页“鞭长莫及”条引书“《左传》宣公十五年……”,而学界一般引书惯例是《左传·宣公十二年》《左传·宣公十五年》,《新华词典》引《左传》亦如是。第5版改用了比较通行的用法。
  再次是数字用法。编辑出版教材与编辑出版辞书一样,即要求规范,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语言文字规定,诸如《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据此规定,原修订版《现代汉语词典》第187页“初叶”条“二十世纪初叶”,“二十”就应改为“20”;第77页“变工”条“五十年代初期”,就应改为“20世纪50年代初期”。第5版将原有表述逐一改为了规范的数字用法。
  上述体例的改动,为我们规范地编辑教材树立了榜样。
  
  三、释词、例句的用字需全书观照
  
  在释词和用例中应注重使用推荐词形,并全书观照,前后一致。
  原修订版《现代汉语词典》第1119页“身份”是推荐词形,“身分”是非推荐词形。而在第32页“般配”条、第45页“保结”条、第48页“报人”条、第126页“册立”条、第157页“称谓”条、第184页“出身”条、第262页“的”字条等,多处用的都是“身分”。第5版已经逐一改过。
  原修订版第67页“笔画”是推荐词形,“笔划”是非推荐词形,而第25页“白体”释义为“笔划较细的一种铅字字体”。第5版已改过。
  原修订版第957页“佩戴”是推荐词形,“佩带”是非推荐词形,而第73页“臂章”条释义为“佩带在衣袖上臂部分”。第5版也改过。
  原修订版第1310页将“惟一”作为推荐词形,而第82页用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的是“唯一”。这也是我们工作中常常碰到的大难题,我们往往将全书的“唯一”“惟一”统一为“惟一”,单单不敢改这句话,因为这是经典语录。现在第5版将“唯一”定为了推荐词形,前后就不存在互相抵牾的现象了,我们的编辑工作也好做了。
  不是异形词的词条也有类似情况,如原修订版第1175页将“树阴”作推荐词形,而第1499页“荫”字条下释义“树荫”,第131页“茶座”条下用例“树荫下面有茶座”。第5版已将“树荫”作为推荐词形,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原修订版第1499页“荫”字条下词例是“绿树成荫”,而第160页“成阴”条下是“绿树成阴”,前后不一致。第5版已将“绿树成阴”改为“绿树成荫”,现在就统一了。
  遗憾的是,这种不一致在第5版中还有存在。如原修订版第291页立有“迭出”词条,例“名家迭出”,而第292页“叠”字条下用例是“层见叠出”,“迭出”“叠出”并用。第5版没有改动。
  
  四、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
  
  有些同义词、近义词,是我们工作中的拦路虎,便需求助于权威工具书,但往往查了词典,更增迷惑,莫衷一是。
  原修订版《现代汉语词典》第1622页“制订”释义为“创制拟定”,“制定”的释义为“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举例为“制定学习计划”;而第119页“参酌”条举例有“参酌具体情况,制订工作计划”。同样是“计划”,究竟用“制定”还是用“制订”?第5版将“制定”释义中的“计划”改为了“政策”,似乎避开了这个不一致,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计划”就不用“制定”而用“制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