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鸟语”和“唐诗”

作者:郝 新




  成语“鸟语花香”描绘了欣欣向荣富于生态美的自然景色,充满了繁荣的气息和诗意的联想。如果拆散了成语,脱离了固定格式,单抽出“鸟语”一词,词义就发生了变化,它有时指鸟的鸣声,有时指难懂的语言,具有某种不确定性。一个词到底指什么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要靠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其传末“论曰”中有“兽居鸟语”的说法,说的就是蒙昧民族未开化的生活状态,“鸟语”在此代表的是一种难懂的语言,是对当时少数民族语言的歧视性说法。
  读者看到某出版社的《鸟语唐诗300首》,首先会有一个疑问:“鸟语”是什么意思?是指难懂的语言吗?不大可能,谁编书会说自己的书难懂呢!是指鸟鸣吗?也未必。唐诗虽有数万首之众,可是专写鸟鸣的优秀诗篇能有这么多吗?其实,这书选注的是以禽鸟为题材的唐诗作品。不管鸣叫不鸣叫,只要涉及禽鸟就可以,并未以“鸟语”作为选录标准。
  再说《唐诗三百首》,它本是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的一个唐诗选本,所选都是脍炙人口之作,其中,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以及乐府诗等,各体皆备。它所以长期风行海内外,主要在于选目精要,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广泛性。从《本书导读》中说明的情况看,《鸟语唐诗300首》只是选编者利用短暂几天国庆休假,从《万首唐人绝句》中“攒出”的300首。唐人绝句当然是唐诗的一部分,可是部分怎么能够取代丰富多样各体皆备的全体呢?偷换概念以取巧省力,学者不为。阅读如此片面,又怎么能不遗漏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呢?唐人崔珏、郑谷,人称“崔鸳鸯”、“郑鹧鸪”,其得名之作(《和友人鸳鸯之什》、《鹧鸪》)因为都是七律,故而未在选注者视野之内。而钱起的《春怨》是绝句,因起首二字是“金鸭”就草草入选,其实,此处的“金鸭”只是焚香用的鸭形器皿,与实际咏鸭没多大关涉。
  选题策划者本想选一些描写禽鸟的优秀唐诗,借题发挥,普及相关的现代生物学、生态学知识,并利用《唐诗三百首》的名牌效应做延伸产品,这是很有创意的,当然会得到专家的赞赏。该书封底所印的三位专家的推荐语就是证明。但是,好的创意只是起了一个头,还要精心物色胜任的作者,还要有周密细致的编撰方案。后续的编辑工作也很艰巨复杂:怎样取精用宏,不滥不漏,怎样弥合托物抒情的艺术描写与科学求实的介绍说明之间的距离?许多难题都要有调查研究,有解决的方案和手段,这才符合编辑工作的规范。缺少缜密的编辑审读加工,灵光一闪就率尔出手,尽管用纸讲究,彩印精美,图文并茂,结果却留下诸多遗憾。别扭的书名正是浮躁急切的出版心理的直接反映。
  
  (作者单位:中国编辑学会)
  (责任编辑:关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