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电视节目编排的理念与策略

作者:胡智锋 周建新




  在电视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电视媒体的竞争愈演愈烈,“品牌战”、“节目战”、“营销战”一场接着一场。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如果说电视节目的创作、制作是养兵、练兵的话,那么电视节目编排就是排兵布阵,穿插设计。能否在竞争大战中取胜,电视节目编排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本文仅就电视节目编排的理念与策略问题作一探讨。
  
  理念:电视节目编排的三要素——时间·节目·观众
  
  从电视编排的过程来看,电视节目编排,就是将已经制作完成的电视节目,合理优化地安排在电视播出的不同时间段上,所以,时间和节目就是电视节目编排首先要考量的两大要素。从电视节目编排的结果来看,电视节目编排的最终指向是观众,因此,电视节目编排还需要考虑观众因素。所以成功的电视节目编排至少要考虑时间、节目、观众这三个要素。
  第一,时间要素。电视传媒不仅包含影像空间概念,也蕴含时间概念。电视播出时间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时间具有同步性,所以电视的传媒特质就是“日常生活的伴生物”。这种特质体现为“时效性”或“及时性”,具体表现为时代性、时尚性、时下性、时机性、时段性。这五个“时”[1]的特性对电视节目编排的要求各不相同。“时代性”指的是电视节目的内容与形式都要有时代感。具体对电视节目编排的要求就是在内容组织、话语表达、叙事节奏、形象风格、表现手段上彰显时代气息;“时尚性”是指电视节目的内容与形式需要更多关注的是一个时期比较前沿、比较新锐的潮流和取向。对于电视节目编排来说,如何使节目内容、风格、色彩更具消费性、时尚感,传达最流行的时尚信息,代表最前沿的时尚气息,就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时下性”更多指的是电视的叙事内容要关注时下、关注当下,从时下观众普遍熟悉的、甚至正在发生的某些现象、动态、问题切入。它要求电视节目编排要充分体现“进行时”的特点,强调此时此刻。“时机”主要指的是播出时机。电视内容传播效果如何,恰当的播出时机的选择常常是关键性因素,如何正确、及时、迅捷地捕捉时机播出节目是电视节目编排功能的重要体现。“时段”指的是电视内容播出自然分出的一个个时间间隔和段落。同样的电视内容选择什么样的时段进行播出大有讲究,特定电视内容与特定时段大多有着普遍的、规律性的对应关系,节目编排的要领就是把所有的内容、节目,按照时段区划进行创造性地安排和处理,以达到最好的播出效果。
  第二,节目要素。我们强调电视节目编排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电视节目内容本身的重要性。没有高质量的节目,编排再怎么设计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反,有了好的节目就有可能直接为电视节目编排带来便利,在竞争中轻松地抢占到“制高点”,处于非常有利的“地形”,从而带来成功。事实上,电视节目编排和电视节目生产本身就有着密切的联系,电视节目编排就是对电视节目本身进行内容和形式处理的终端角色,意味着将电视节目各个要素最终融合在一起,变成电视节目成品的过程。因此,在电视节目生产的过程当中要考虑到电视节目编排的需要,这不仅对电视节目内容生产本身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于电视节目编排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观众要素。人心向背是战争取胜的关键,对于电视节目编排而言,取得人心就是赢得观众的喜欢。无论电视节目编排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赢得观众,因此观众的满意度是电视节目编排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电视节目编排必须考虑,与电视观众要有“相关性”,在编排中设置“悬疑性”,从而达到“可视性”的要求,进而实现“必视性”的目标。这些基本的心理诉求特性对电视节目编排提出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所谓“相关性”,就是“与我有关”,即与观众的经历、经验、背景、身份、学识、所处的环境,特别是心理诉求相关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生活背景的观众可能对节目的需求就不一样,有的是重视电视节目提供的信息,有的是需要在电视节目中找到娱乐,有的是在电视节目中找到情感的慰藉,或者是精神依托。这就要求电视节目编排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瞄准自己的目标受众,照顾到他们的需求,体现出“与他有关”的特点。
  所谓“悬疑性”,就是节目内容一波三折,对电视节目编排的要求就是要设计出合情合理的悬念。我们注意到,过去很多电视节目编排比较注重理念呈现,刻板的概念、僵化的条规、毫无趣味的宣传较多。而近一时期,电视节目编排中的“故事化”越来越流行,节目故事化、栏目故事化、频道故事化;节目类型上,如纪录片故事化,甚至新闻纪实类节目也要“故事化”,大有谁不讲故事谁就落伍、不入流之势。中国人自古就对故事有一种由衷的喜好,喜欢听故事、说故事,在故事中游戏,在故事中放松自己并获得乐趣,而对于生活节奏、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人来讲,更加需要“故事”来放松、娱乐、刺激。
  所谓“可视性”,说到底就是电视节目要“好看”,不仅在影像上具备赏心悦目、清新可人、自然流畅等一些审美特点,而且在思想上也要健康、积极向上。打开电视荧屏,观众不希望看到趣味低级、语言粗俗、技术粗糙、毫无情调的节目。电视节目编排应该对观众负责,那么就理应充分运用各种电视技术和艺术手段来使电视节目更“好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感官上的刺激。
  所谓“必视性”,就是电视节目拥有电视观众一定要看的元素。对于电视节目编排而言,就是要探究和寻找到各种方式来吸引电视观众的眼球,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不同的观众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收视习惯、收视需求。因此电视节目编排也要据此来调整电视节目的内容,安排播出观众所必需的电视节目。譬如,绝大多数人要在出行前收看天气预报,学历偏高的中青年更多关注新闻类节目,等等,都是观众的一种必需行为。
  
  历程:竞争意识的凸显——缺失·自发·自觉
  
  电视节目编排是一个量变的过程。科学、合理、有效地调整电视节目内部各个要素,充分发挥各个要素的最大优势,既是量变的方式之一,也是电视节目整体实力提升、最终产生质的飞跃的方式之一。在这一量变过程中,要实现电视节目编排的最优化,首先必须树立竞争意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电视节目编排不是孤芳自赏,在电视媒体市场化的今天,要学会在竞争中生存,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电视节目编排树立这种竞争意识还略显迟缓。从竞争意识的角度来看,中国电视节目编排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竞争意识缺失阶段,竞争意识自发阶段和竞争意识自觉阶段。
  第一,竞争意识缺失阶段。这一时期,由于电视节目编排主要是以“宣传品”为主导进行的,因此导向正确与否成为组织编排的评价标准。在时段安排上,常常是按宣传色彩的浓度依次排序,宣传色彩最重的内容总是被放在黄金时段播出。对于电视节目编排而言,无需过多地考虑竞争,只要把导向做好、做足就是成功。
  第二,竞争意识自发阶段。这一时期,由于电视节目编排基本上是以“作品”为主导进行的,因此节目编排的重心放在了本媒体自己投资生产、有原创意义的作品上。大量的自办节目、自制节目在编排时受到了特别的关照,优秀的制作人常常可以作为节目编排的主宰。由于电视节目生产的规模日渐扩大,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较以前明显化、扩大化,为了更具竞争优势,电视媒体不约而同地采取规范化播出和栏目化播出,节目编排的随意性逐渐转向规范化,电视节目编排已由基本没有竞争意识到拥有自发的竞争意识。
  第三,竞争意识自觉阶段。这一时期,由于电视节目编排主要以“产品”为主导进行,因此电视节目编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现实面前开始拥有自觉的竞争意识。在节目编排上,时段的市场价值的大小成为节目编排需要考量的关键因素;收视率高低已经成为调整节目、栏目时段的重要标准。除此之外,其他的市场考量因素也都纷纷成为电视节目编排的依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