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编辑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作者:林君雄
有些编辑以为,出些“打擦边球”的书,出些迎合低级趣味的书才能赚钱,而出版主旋律的书就没销路,就肯定赔本。其实不然。前几年,辽宁人民出版社请著名作家苏叔阳执笔撰写《中国读本》这本书,以青少年为对象,简明生动地介绍中国的地理、历史、文化、英烈、国情、远景。编者和作者多次研究写作提纲,使之适合青少年阅读,因此这本弘扬爱国主义的书出版后发行了1 000万册,在图书发行不景气的情况下,创造了一个奇迹。
再次,经济效益和职业道德的统一,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需要经历艰难困苦的寻觅探求。世界上没有什么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机遇从来只光顾有准备的头脑。编辑工作是个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任何不肯刻苦动脑筋的人,都难于把工作做好。比如,要把社会需要变成好选题,必须找好切入点,这就很费思量。为此,你要深入读者之中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才能体会到读者的真正需要;你在浏览报刊时应当是个有心人,善于联想,才能琢磨出读者的需求。当你意识到某个主题值得出书,还得琢磨从哪个角度去阐述才有新意,找什么样的作者、用什么样的形式才能写得精彩。上述马嵩山抓《塑造美好的心灵》,郑一奇抓“中华文化集粹”,辽宁人民出版社抓《中国读本》的事例,都一再说明要实现双效益,首先需要端正心态,高瞻远瞩,精益求精,这些都属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范畴。编辑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有强大的动力去刻苦钻研,才可能抓到好选题、好形式、好作者。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地说,高尚的职业道德是编辑出好书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我从长期的编辑生涯中获得的切身感受。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和职业道德的结合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是,一个出版社对经营管理体制的确定,对编辑经济指标的确定,要切合实际,要切合出版事业的规律。不能要求每本书都赚钱,应该是有赔有赚,总体上算账赚了就行。当然赔要赔得有理,不能只是照顾人情。经济指标不能定得太高。书刊是特殊的商品,是教育人的商品,书刊的价格不能定得太高,应当是薄利多销。如果把经济指标定得太高,那就不利于编辑遵守职业道德,说得难听些,就会是逼良为娼了。在这里特别要看出版社领导者的职业道德水准。
愿弘扬高尚职业道德的信念和行动,在广大编辑人员中蔚然成风,发扬光大!
愿在高尚职业道德的推动下,出版更多更好的图书!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出版社)
(责任编辑:关迎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