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如何抓住考前最后时间进行有效的复习

作者:张艳春




  离第五次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怎样抓住最后的时间进行有效复习,这是许多应试人员关注的问题。我在2003年亲身体验了报名、复习、考试的过程,并在当年取得了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在此,我把如何复习备考的体会写出来,供应试人员参考。
  
  一、领会命题趋势,转变学习方式
  
  从2003年开始,考试命题的总体特点向实践性和综合性转移,强调命题与编辑、出版工作实践相结合,并有意识地将分布在教材中不同地方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考核。2004年和2005年的命题也突出了这一特点,不仅主观题对应试人员的综合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在客观题上,应试人员单纯靠死记硬背不再能拿到高分。从2006年《考试大纲》附录1《考试题型介绍》看,2006年的命题将继续注重实践性,强化综合性。这意味着,应试人员即使把辅导教材的内容背诵得很熟,如果不将知识点理解、消化,并把各个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进行归纳记忆,也很有可能答不对考题。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有关选题备案的考题,要求应试人员利用重大选题备案的知识判断题干中的选题哪些需要备案。有的应试人员在复习时把需要重大选题备案的十五类选题硬背下来,但没有做到真正理解,在考试中一遇到看似模糊的选项,就很容易分辨不清,选择错误的答案。2003年中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考卷第57题,让考生判断《邓小平经济思想研究》 这一选题是否需要进行重大选题的备案。按照重大选题备案规定,有关党和国家曾任和现任主要领导人的著作、文章以及有关其生活和工作情况的选题需要备案。如果未能理解这一项的含义,而简单认为凡是涉及国家领导人的选题都要备案,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实际上,《邓小平经济思想研究》内容不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工作和生活,也不是他们的著作和文章集,因此,不需要重大选题备案。又如,2004年中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考卷第66题,要求应试人员判断哪些作品的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其中有一选项为《山水摄影集》。这道考题涉及几个知识点:摄影作品的概念,汇编作品的概念,以及《著作权法》对摄影作品和汇编作品的不同保护期限。根据《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摄影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应为50年,而汇编作品的保护期适用于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如果考生未能理解摄影作品的概念,把《山水摄影集》误当作摄影作品,就会得出错误结论。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转变学习方式,首先要理解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归纳、记忆。
  
  二、重视通读辅导教材,克服押题心理
  
  初级和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使用的辅导教材各有两本,即初级和中级的《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和《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还有一本学习用书《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选编》。初级和中级的辅导教材已经使用了3年,而且从2003、2004、2005年的考题分布上看,基本上每节每页都有知识点被出过题,所以押题往往会漏过考点,这种心理不可取。通读辅导教材在复习应试中非常关键,辅导教材是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的,历届命题的范围除“时事政治”外,也都严格控制在辅导教材和学习用书的内容之内。我认为,在复习中至少要通读两遍教材,读第一遍和读第二遍时侧重点并不一样。第一遍要看懂,读完后应该对全书的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对具体的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同时在难以理解的地方做一些标记,以便在第二遍通读时有针对性地理解和记忆。第二遍通读要在“精”字上下功夫,根据大纲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把知识点记准确。如中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第一章分析了各种出版物的不同特点,应试人员在第二遍通读时,就可以根据六类出版物的定义、特点、形式、类别列一个表格,通过横向的比较帮助理解和记忆。在通读两遍教材之后,应试人员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回过头来仔细阅读书前目录,对全书、全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把分布在各个章节的相关知识点串起来,便于联想记忆。同时,对每章内容做一遍重点回顾,对重点章节的重点内容用简单的文字概括出来,标注书旁,以便考试前夕可以简单地通过这些标注,理清思路。通读时把书读“厚”,重点回顾时把书读“薄”,我觉得这是个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三、吃透考试大纲,抓住复习重点
  
  考试大纲中对于各个知识板块从“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明确地规定了深浅程度,我们应该学会充分利用考试大纲。通过分析往年的考题,可以发现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所出的题型多是综合题,所占的分值较高,因而这部分内容需要应试人员花费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复习。建议应试人员对于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在辅导教材中做出标记,精读这一部分内容,重点加以记忆,而且要做到真正理解,即能活用书里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对于大纲中要求“熟悉”的内容,应试人员要能抓住大意,可以用自己的话表达。这部分内容所考题型有时也有综合题。而对于大纲中需要“了解”的内容,只要做到看懂,并记忆到小标题这一层的内容即可,因为这部分内容所考题型基本上都是选择题。
  此外,建议应试人员把前一年的考试大纲与新大纲做一个横向比较,主要是看新大纲在哪些章节中提高了要求或者增加了哪些内容,这些提高要求的和新增加的内容在考试中出现的几率会比较高。比如,今年的大纲中,用《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替换了《期刊管理暂行规定》,这是新颁布的法规,而且在中级《考试大纲》中是要求“掌握”的内容,这样的内容今年出题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应试人员应当重视。
  四、分析以前试卷,熟悉考试题型
  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行时间不是很长,与会计、律师等其他行业的资格考试相比在许多方面还欠完备。比如说模拟题库尚未建立,虽然有一些习题集,但毕竟还不是很成熟的东西,因此对应试人员来说,前几年的试题也就有了很高的参考价值,它代表了出题的方向和出题专家的思路。2006年考试大纲包括了2004、2005年的试题,虽然已经考试过的内容再原样出题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出版行业中需要掌握的内容一般都是出版从业人员必备的知识,一些重要的内容还是很有可能重复出现,只是命题的方式会略有变化。应试人员可以试做一下2003—2005年的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试题,一是测试自己对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二是熟悉考试的题型。需要说明的是,应试人员不要只是单纯地做题,而要把考题与书上相应内容联系起来,以考题带动知识点的复习和活用。这样,考生在通读两遍教材、每章做重点回顾的基础上,再结合前几年的考题分析,就会对命题的方式、命题人的思路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有不少应试人员反映,在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中的成本核算考题和“理论与实务”部分中的法规案例考题的难度较大。其实,如果复习得当,这些分还是可以拿到的。我曾做过一个粗略的总结,发现前几年的考题中各章节的题量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比例,如“基础知识”部分的成本核算考题会占到三十多分,而在教材中这部分内容只有三十几页。对于这类计算题,如果准确地记住了一些概念,比如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等所包含的项目,能够把在实际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对号入座,再把一些基本的公式背熟,在考试中能够熟练地进行推导变形,那么在考试中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还要注意的是,“基础知识”部分中的成本核算考题要结合“理论与实务”一书中书刊印制部分的纸张计算等一起复习,这就是我前边提到过的横向记忆,我们不仅要学会跨章节复习,还要学会跨书记忆。
  再说“理论与实务”部分中的法规案例考题,有些应试人员觉得有那么多的法律条文要背,复习时无从入手。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如果大家注意的话就会发现,《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选编》封面上标注的是学习用书,而不是辅导教材,所谓学习用书,我的理解就是用来对教材中的内容做补充说明或详细解释的。中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第三章和第六章实际上是对重点法规和著作权法的一个非常好的概括,另外,在《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基本上每一章都会有一节专门介绍国家相关的规定,而这些内容也是从法规中提炼出来的。将这些内容掌握了,再把《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选编》上一些与出版工作密切相关的重要法规仔细看一下,我觉得基本上就可以拿到法规案例考题部分80%以上的分值。当然,这些内容也需要应试人员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灵活运用以解决实际工作中发生的问题。
  对于一些范围很广而所占分数比值又不高的内容,比如时事政治部分,应试人员可以不必花太多的精力,凭自己平时看报、看电视的一些积累去应对就可以了。在考试复习中也应该考虑投入与产出的问题,该得的分不能失,要有取有舍。
  最后,我祝愿每位应试人员能够顺利通过考试。通过复习和考试,使应试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上一个台阶,这也是考试的最终目的。
  
  (作者单位: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鲍莉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