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编辑的“八荣八耻”

作者:于友先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分清了什么是善恶美丑,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旗帜鲜明。作为一个老编辑,学习了“八荣八耻”之后,更觉得总书记结合时代特点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也是编辑的需要。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作为引领出版道德风尚的标杆,对于提高编辑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目前,我国出版业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编辑同志刻苦努力,创制了许多精品力作,为出版界赢得了光荣。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对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取向产生了不良影响。针对编辑界的现实情况,我着重谈谈编辑的“八荣八耻”。
  
  一、以编辑出版热爱祖国、捍卫和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出版物为荣,以编辑出版危害祖国、歪曲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出版物为耻
  
  热爱祖国作为社会主义的出版职业道德的首要内容,既是现实的要求,也是出版传统的发扬。老一辈出版家是爱国的表率,如商务印书馆的元老张元济先生在中华民族面临危机时写出了《中华民族的人格》 的小册子,中华书局的创办者陆费逵先生有句名言:“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 捍卫、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代代中国人的神圣责任,更是出版业的神圣责任。
  编辑所做的是国家的文化大业,理应捍卫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文化乃国脉所系,文化兴则国家旺,文化衰则国运竭。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世界上最有特点的文化,它是我们民族本身对历史和现实的选择。新闻出版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选择,我们的编辑有权利选择适合我们民族发展的文化。这个主流文化构成我们出版内容的主体。传播先进文化是编辑的职责,这就要求编辑善于继承和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推广中华民族文化。同时,面向世界和现代化的前沿,借鉴和学习外国包括管理经验在内的先进文化,在人民实践的基础上努力创造体现时代要求的文化,以出版物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服务。如外文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和新世界出版社等单位编辑出版的“大中华文库”、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出版的“话说中国”大型丛书等,就是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出版物。相反,有个别出版物,单纯为了经济利益,丧失国格、人格,不惜歪曲事实,给中华民族抹黑,则是可耻的行为,理应受到广大人民的强烈谴责。“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要求我们每一个编辑以最诚挚的感情对待自己的祖国,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忠于祖国,建设祖国,捍卫祖国,促进祖国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
  
  二、以编辑出版服务人民、“三贴近”的出版物为荣,以编辑出版背离人民、质量低劣的出版物为耻
  
  优秀的出版工作者,首先应是有理想、有信念的爱国者、革命者,时时刻刻把出版事业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为了国家、人民和出版事业,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毛泽东曾给予邹韬奋先生极高的评价:“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应该在出版活动中,牢固树立出版荣辱观,在践行“为人民服务”上下功夫。出版要服务人民,具体说就是“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牢记出版宗旨与使命,以出版物教育群众,振奋民族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有不少出版社根据“三贴近”来调整自己的出书思路,在“双效”书上下功夫,在市场占有率上下功夫,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上下功夫,通过“三贴近”更好地体现出版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这方面,“三农”图书可算是一个亮点。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三农”图书选题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增长幅度平均在25%以上。如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金盾出版社等,实实在在地编辑出版了一系列“以服务人民为荣”的图书。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要求我们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出版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爱看、能看的书。而有一些出版物,全然不顾广大人民的意愿,不顾群众的接受能力和文化程度,让群众读不懂。有的不顾各族人民的信仰、生活习俗,违反民族政策。还有一些出版物粗制滥造,专业知识出现错误,文字差错百出,等等。这些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是编辑出版界的耻辱。
  
  三、以编辑出版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出版物为荣,以编辑出版愚昧无知、宣扬迷信的出版物为耻
  
  出版界肩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传扬科学知识。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要求编辑牢固树立科学
  的精神和态度,认真学习和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学习掌握和传播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反对各种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思想和行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出版业要介绍中华民族伟大的科学发明和成就,揭示其科学的内涵,这也是出版界的一个光荣传统。“十五”重点图书中那些直接反映了我国先进的科学成果的出版物,如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物理学史大系”、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化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大学数学丛书”等,都赢得了很高的荣誉。
  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东西,但也有一些非理性的东西,如算命、风水、巫术等。有些出版社迎合少部分人的心理,出版一些内容不健康的图书。有的图书以看风水、相面、算命为内容,鼓吹有神论,宣扬封建迷信;有的图书以淫秽、色情、暴力、荒诞奇闻为内容,毒害读者,尤其是毒害青少年。这也是编辑出版界的耻辱。
  
  四、以编辑的辛勤劳动、创制出版高质量的出版物为荣,以编辑的好逸恶劳、出版跟风炒作的出版物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要求编辑要有刻苦敬业精神,要辛勤劳动。被誉为“中国期刊第一品牌”的《读者》杂志,2006年4月份发行量超过1 000万份,居中国第一、世界综合类期刊第四位。《读者》的成功,最根本的是质量至上!它要求编辑关注细节、博览群书、关注时事,不断进行自身的知识更新,并且订阅收集成千上万的中外报刊资料,从中选择文章,才有可能把好文章选出来,从而保证了《读者》的质量。
  凡是为出版事业作出过卓越贡献的编辑,无一不是在做好编辑工作的同时,虚心地从作者中汲取知识营养,从读者中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下笔撰写论文,著书立说,并将自己的成果再用于编辑实践,铸就编辑工作的特色和风采。鲁迅、叶圣陶、茅盾、郑振铎等都是出版名家,也都是勤于笔耕、学术卓著的学者。这种刻苦勤奋的编辑精神不断发扬光大,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出版人才,造就了一部又一部优秀出版物,也可以说,造就了不朽的社会主义出版事业!
  而如今有一些编辑,自己不动脑子,却热衷于跟风炒作。比如,市场上一本书卖得火了,立刻就会有很多类似的书出现,明显缺乏创新意识,而且有的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著作权的侵犯。这除了编辑能力的缺失外,其自身对市场把握的惰性也是重要原因。当然,归根结底是道德问题在作祟。道德,其实“操控”着出版质量和信誉,“操控”着编辑的行为。
  
  五、以团结互助、编辑出版“双效”的出版物、促进出版市场兴旺为荣,以损人利己、盗版盗印、恶性竞争、出版低水平重复的出版物、扰乱出版市场为耻
  

[2]